放假期間,我讀了《記張自忠將軍》這本書,感觸很深。張自忠,字藎枕,山東臨清人,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1980年,入臨清中學堂讀書。1911年就讀于天津法政學校,第二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讀書期間,張自忠目睹到中國處處被外國列強欺凌。國內陷入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感國家不幸,民族多難。
于是棄學從戎。立志報國。1914年秋,張自忠投奔到奉天今沈陽親民屯陸軍第20師39旅第87團臨清同鄉車震部下當兵,歷任司務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3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繼續向中國南部進犯。宋哲元任命張自忠將軍為前線總指揮第29軍抗擊像長城個要塞進犯日軍,他率部隊在喜峰口到羅文山一線與日軍血戰40余日,取得一次次勝利。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張自忠被任命為第59軍軍長,并對部官兵痛苦誓言:“今日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起尋找死的地方”。
1939年5月,日軍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企圖圍殲第33集團軍。張自忠派正面部隊進行死守,并火速調派2個師迂回到日軍后方,對日軍進行倆面夾擊粉碎了日軍圍殲第33集團軍的企圖,并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史稱“鄂北大捷”鄂北戰役之后。張自忠因功榮升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除原先的第33集團軍外,還轄有王纘緒的第29集團軍及122師王志遠部,直接受他指揮的部隊達20余萬人。同年12月。為了打破日軍侵略軍“以戰養戰之策略”,我軍發動了冬季攻勢,張自忠的右翼兵團八個師,頻頻出擊,屢屢挫折敵軍。1940年,中國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日軍不甘心。再次率30萬人攻打隨縣。棗陽。在4月份發動宜棗戰役目的是把中國軍隊主力圍殲與棗陽附近,進而窺視西南。日軍大舉西進,兵分3路瘋狂地攻擊。在襄河東部的戰場上,中國軍隊英勇頑強地抗擊日軍的主力。張自忠奉命設防襄河西岸。派兵布陣后。
于5月1日,寫親筆信,告諭第33集團軍的各位將領,矢志盡忠報國信中寫道看最近情況,敵人或要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人來犯,兄即到河東與第等共同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次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絕不致亡于區區島倭奴之手。5月6日晚,張自忠又親筆寫給副司令馮治安留下臨陣遺囑進一步表示了以死報國的決心。信中說“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拍的我請我弟負責。有現在起以后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張自忠率2個師和一個特務營共兩千余人東渡襄河后。一路奮勇進攻,在方家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折斷,日軍遂以優勢兵力對張部實施圍攻,張自忠面對人數比他多一倍半的日軍毫不退縮,多次指揮部隊向日軍沖殺。但寡不敵眾,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5月16日下午2時,張自忠身邊又處處是傷。終于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壯烈殉國,時年50歲。南瓜店一帶硝煙彌漫。殺氣沖天。一帶杰出的軍事天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黨第33集團軍上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為民族獨立為了驅逐敵寇,壯烈的犧牲了。在悼念張自忠的追悼大會上,朱德總司令和中央負責人親臨參加。毛澤東題挽“盡忠報國”朱德題挽“取義成仁”
周恩來題挽“為國捐軀”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不只是張自忠將軍。還有許許多的愛國將之為國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雖然不能為國捐軀。但是我可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上一篇:《沁園春·雪》讀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