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感恩,社會我所認知的社會其實很膚淺,即許多人在一起,在同一片藍天下互幫互助地生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深一層的認知,就不僅是物質上的了,還有精神上的。就比如,在社會上總有人會給我一些不同的感受,有的是一種快樂,帶給我內心的溫暖,有的是一種悲傷,帶給我內心的凄涼;更直白的說,人的七情六欲來源生活,即跟各種各樣的人接觸所帶來的情感——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將在日后長久的發展之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允許本人“遐”想一下,若人們長久得不到情感的宣泄,亦或無宣泄感情的主體,那么,99%的人也許會發瘋,而剩下的1%的人,其心境平靜到無可想象的程度了!本人敬佩。轉入正題,思考一下為什么不能不感恩社會?這個問題有點極端,但不能保證某個天真的人不會不知感恩社會。首先,“不感恩社會”這一觀點就已經違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恩圖報。
這是一個具有人格的人必須知道的,帶有強制性色彩的——知恩圖報,人之常情。若連這一基本人的道德都沒有,就沒有資格做人了!嗯,嚴重一點的話好像連動物都做不了了呢!因為,鴉尚反哺,羊且跪乳。在第一回合,民族文明的道德理論就已經否定了不感恩社會這一觀點。
現在,暫且拋開民族理論不說,來討論另一種原因。我承認,這一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畢竟,任何事都沒有絕對性。
假設,我的意思是假設,1%的可能性吧,或更小——若一個人從小快樂的成長,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由孩童變為少年變為青年變成了大人…。。。
他一直快樂的生活,只懂被愛,而不懂感恩,但誰又能保證,有一天他不會忽然良心大發,愧疚不已?也許,他感悟的太遲、太遲,但一顆感恩的心永遠不會遲。暫且拋開這一無緣由的愧疚不說,我想做一個可能很不恰當的比喻。如果社會是一個宇宙中的黑洞……好,我知道,這很滑稽,但請保持肅靜,聽我將這一無厘頭的比喻說下去。
根據我狹隘的知識,我知道黑洞是一種不明的宇宙物體,它能吸收任何物體,但在吸收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斷的回饋給宇宙許多細小的能量。好,現在請逆轉一下思維,繼續下去。為什么說社會是黑洞呢?因為社會正如黑洞一樣,將人們不斷吸收進入自己,同時又將人們的能量平均散發出去,形成一種自然循環,無法逆轉、無法抑制的自然循環。
其實這一物質能量的供給即相當于感恩了。綜上所述,依鄙人之見,感恩之情源于心,世上無無心之人,也就無無情之人。索取即要回報,人人皆知,人人亦皆做得很好,但不能保證人人皆“情愿”,所以用情感恩社會,亦算是一種美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