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敏有人說,師德就是愛,愛一切的孩子,愛孩子的一切;有人說,師德就是奉獻,如春蠶,似紅燭。而我認為,師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蹉跎歲月中,以不變的熱誠去挑戰每一個教育的高度,以不變的熱情去關愛每一位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論是“白天鵝”還是“丑小鴨”,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進步有巨大的推動力。講到這里,我不由的想起逝去的孟二冬老師、徐宏杰老師,每當我們聊起這些老師,總有著一份感慨:“好人,難得的好老師。”他們的好,表現在對每個學生的關心,盡管病魔纏身,卻不忘帶上需要補課的孩子回家;他們的難得,更是體現在對工作的兢兢業業上,哪怕是身虛體弱,卻也要硬硬的站在那三尺講臺之上,堅持給學生們上好每一堂課。不要不在乎這些不起眼的舉動,沒有對事業、對孩子深沉無私的愛是很難做到的。送行的路上,孩子們都來了,家長們都來了,同事們都來了,同行們也都來了,這份份超越親情的濃濃的師生之情、師長之情恩、共事之誼深深的打動了我。是的,他們在生活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富有,他們恪守著高尚的師德,從這一點上來講,他們是快樂的。
愛學生是一門高超的藝術,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許多老師都在用畢生的心血去澆灌愛生之花,去探索愛的真諦,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這是他們快樂的源泉。我們都看過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燭光里的微笑》,影片中王雙玲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以用兩個字加以歸納:愛心。正是有了這份愛心,她才不愿放棄那個差班,盡管辛勞之極,但只要看到孩子們逐漸懂事的身影,她還是感到快樂;正是有了這份愛心,她才會把她的一切、家庭、幸福,乃至生命奉獻給了她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不要認為王老師的形象不可信,她正是我們千千萬萬個優秀教師的縮影。面對燭光里無私的微笑,做教師的我怎能不捫心自問:我該向王老師學習些什么?我該怎樣塑造自己?
我舉的兩個例子似乎都太過悲涼,并不是教師為了學生非得付出生命的代價。我想說的是他們高尚的師魂,那份為了事業執著的精神。正是像他們這樣優秀教師的動人事跡常常激勵著我,時時鞭策著我,使我對我所從事的教師職業充滿信心,對我所呵護的孩子充滿愛意,像他們一樣用愛心去和幼兒交朋友。記得碰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不清楚,后來我了解到這個孩子單親家庭,生活上全靠他爺爺照顧。由于長期缺乏母愛,性格特別內向,經常拒絕與人溝通。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看到這種情況我有點氣餒,但是她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一個字一個字教他說,漸漸的這個孩子有了反應,能夠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那時那刻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動,因為我的付出總算有了回報。如今這個孩子已上小學了,每次碰到他的爺爺時候他總是熱情的對她說:“老師,孫子很想你你呢!”由此而產生了深深的快樂,這份精神上的愉悅,是我從教以來最大的收獲。
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快樂。因為我知道師愛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