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啟迪。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頭望,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如同沙灘上的腳印,真真實實地刻在心頭,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在成長。站在成人的門檻外,眼前身后或許仍然是一張張稚嫩的臉。年輕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絲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潛藏著淡淡的憂傷。也許成長就是這樣:憂傷和著歡喜,失落和著欣慰,喧嘩和著寧靜。曾經五味的日子,在回憶的畫面里,已釀成芬芳。每當夜幕邁著輕盈的步伐姍姍而來,白晝的繁榮和喧鬧漸漸銷聲匿跡,在朦朧和寧靜的夜晚,我常常陷入無邊的回憶之中在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地經歷,平靜地感知,勇敢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么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么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就在我快要放棄時,桑地亞哥這句“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退縮將不再是理由;就在我快要放棄時,,拿破侖這句“在我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難’這個字”,困難將不再是借口。每樣東西都有它的不足之處,成長中的不足之處在于煩惱。但是正因為這個不足才使原有的東西更加絢麗。
成長,意味著告別童年。兒時的一切,我們都那么的留戀,那么得回味。童年中有太多太多我們的往事,那么得開心,那么得感動。童年中有那漂亮的洋娃娃,有蛋糕,有冰淇淋,有玩具,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都曾擁有,而又想繼續的。而成長,無疑把這些都給徹底地抹殺了。有得只是那一個個曾向往的夢鏡和那夢醒時的恐懼。成長中,我們受到過許多傷害,但是記住一句話,感謝傷害你們的人,因為是他們教會了你一些事,懂得了一些事,而這些只有靠你自己去經歷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是《弟子規》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它告訴了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訴我們在家里,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馬上回應,絕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們時,我們要立刻行動,決不能出現懶散的情況,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洗耳恭聽,當我們犯錯時,在父母面前要大膽承認錯。天氣總是千變萬化,此時我們應該問候父母是否感到不適。回到家或出去必須和父母說一聲。雖然現在的生活環境比古代的好得很,大多數的人都過上無憂無碌的生活,但是,我們卻漸漸忘記了古代人的那種尊父母、愛父母、孝父母的那種精神。
大家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它講述的是周文王小時候孝敬父母的事,他每天天剛剛蒙蒙亮就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去問候父母,向父母請安。只要發現父親微有一點點不舒服,就會想盡辦法讓父親直到舒暢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塊。他每天每夜都不知疲倦要去和父母問安。這種至誠至孝的精神,我們現代的孩子們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原因是,我們雖然都有一顆想報恩于父母的心,但我們卻沒把它擺放在我們心里最高的位置,更沒想過讓它高高在上的照著我們,成為我們前進途中的燈塔。為什么它是照亮我們前途的燈塔呢?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別人,而尊重別人必須要從尊敬父母開始啊!如果連尊敬父母都不會,就會成為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一個失去誠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業呢?所以,我們不應該太小看此事。
日常生活中,每天問候父母一聲,每天聽從父母命令,這些事有誰能真正做到,或許問到你,你也會感到羞愧,我也不例外,在家父母吩咐的事總是拖拖拉拉,吃飯只顧著吃自己的,想想自己的所做所為,真想找個洞鉆進去。所以尊敬父母、關愛父母那不是一件小事。
從今天起,讓我們從國學經典《弟子規》中吸取營養,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做一個尊父母、愛父母、孝父母的好孩子,為將來建設國家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
上一篇:不能不孝敬父母的理由
下一篇:我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