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很多本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但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史記》里“楚漢相爭”的故事。項羽是一個貴族,劉邦是一個平民。按實力上比,項羽要比劉邦強大得多。劉邦在沛縣當庭長時,是“好酒及色”的人。而項羽呢,祖父是楚國名將,項氏家族在楚國是相當有地位的。
項羽也很勇敢。劉邦和項羽的力量、魅力都相差懸殊,應該是項羽能奪天下的??墒牵Y果相反,這常常讓人匪夷所思。在滅秦和楚漢戰(zhàn)爭前期,項羽幾乎是攻必克,連連得勝。每一次,項羽都是親自上戰(zhàn)場,奮勇殺敵,大大的鼓舞了士氣。劉邦呢,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陳平,問張良,問韓信,我該怎么辦?!看到這里,你應該會有疑問:項羽和劉邦的力量相差的是那么懸殊,為何劉邦取得了天下?以前,我也有疑問。可是,看了項羽和劉邦的性格后,我明白了:性格會決定他們一生的成與敗。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劉邦攻下了咸陽,看到秦王宮無數(shù)金銀財寶、美女珍饈無動于衷,還退出王宮;項羽嘛,每攻下一個城就“城無遺類”了,放火燒秦王宮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很不得人心的。劉邦沉著冷靜,項羽狂暴浮躁。
項羽竟然要把劉邦的父親放鍋里煮了,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劉邦卻嬉皮笑臉,挖苦項羽。只得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從心理上,項羽沒有戰(zhàn)勝劉邦。這兩者成為鮮明的對比。劉邦寬宏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在最后把自己苦苦打下的江山全分給了作戰(zhàn)有功的英布、彭越、韓信,自己倒一點兒也不在乎。如果是項羽,聽哪個將士病了,會親自對將士問長問短。一到封官的時候,項羽便把官印捏在手上,遲遲不給人。項羽兒女情長,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在戰(zhàn)爭最后關頭,無心作戰(zhàn),在帳篷里,把烏騅馬和虞姬請出來,唱起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背飨铝藴I水。項羽太兒女情長了。劉邦逃難時曾三次把自己的兒女扔下車。
說明劉邦還真是心狠手辣。這是一個英雄時代,項羽是英雄,劉邦是英雄,張良、陳平、蕭何、樊噲、范增……都是英雄。成者王敗者寇,英雄都值得我們學習,劉邦的機智、果斷值得我們來學習,項羽的勇敢、仁義值得我們學習,蕭何與張良的多智,樊噲的忠心也是值得我們學習……世界萬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劉邦沒有十全十美,項羽也沒有十全十美。只有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才會成為這個時段的英雄。努力吧,加油吧!讓我們一同成長,學習英雄的本色。雖然成長的路上有挫折,我們要想辦法,從而使自己成為一時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