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個月沒去爬山了,自從元旦那天和B他們到山上“烤土窯”至今,一直沒有機會能體驗一把登山的樂趣。那天下午,放學鈴響后,K突然很有興致的問我:“要不要去爬山?”我當即放下周報,說:“le"sgo!”等了F一會,然后就三人一道十分興致的往石壁山走去。
石壁山,我想無需多言,大家心里清楚。往山頂的路都砌上了石梯,而且山路也并不十分陡峭,挺好走的山路,卻總覺得這樣有失自然本色,登山重在一個“登”字,可是,這樣順著石梯往上爬,又有什么“登”的意味可言呢?好在除了石梯之外,山的本色還是有的。
順著石梯往上走,沿途可見一些刻有字的石塊,這大概是先人游覽時留下的字跡吧。一級一級慢慢的往上爬,多少有些“登”的意味,一人說:“兩級上比較快!”我說:“登山就得慢才有味道,一級一級走才像在爬山,要是兩級兩級上,那不成跑了?”于是三人都放緩了腳步,一步步的往上爬。兩旁的樹木有些不均稱,一邊枝繁葉茂,一邊卻禿枝一片是有些奇怪,大概只是特殊罷,再往前走幾步,便是盛木長兩邊,茂葉橫遮天了。這時,風把樹葉吹得沙沙作響,我們有如身在古戰場,閉目靜聽,可以想像萬箭齊發的宏偉場面。也許是樹大擋風,雖然被吹的沙沙作響的樹葉告訴我們風的勁猛,但我們卻絲毫不覺的行之迎風,倒是覺得有些涼爽。
邊走邊聊著,漸覺有風自一側襲來,往前再行幾步,愈發覺得勁猛,再往前行幾步,我們豁然開朗,一片空曠的景象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不約而同的往一側跑去。也許,大自然有意在茂密的林間留出這樣的一個空隙,讓游人一睹河山之壯美,天地之遼闊。而此時此刻,吸引我們的不是這遼闊的江山美景,因為我們清楚“登高博見”,再往前行,視野會更開闊,景色會更令人陶醉。吸引我們的是這勁猛的雄風,我們站在石上,伸展開雙臂,迎風而立,對著浩瀚群山,迎著勁爽雄風,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空曠,感覺十分的輕松自在,有一種羈鳥歸舊林,池魚返故淵的感覺。平日里的煩惱,登山時的疲憊,都被這勁爽的雄風一吹而盡了。享罷,三人又一同十分興奮的跨著大步往下一站跑去。
不覺中走到了納海樓,也許是因為有朋友為伴,也許是因為剛才的那陣勁風,到這個時候,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累,而這里已接近峰頂。在納海樓下,有一石柱,頂著一個巨大的石盤,石柱上寫著:“一柱擎天”,K開玩笑說:“這天也忒小了點”,的確,這天不是一般的小。繼而前行,登上納海樓,站在石椅上,打開視野,一覽壯麗河山,這才是真正的天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用這一句來形容我此時此刻的感受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一眼望去,眾覽無余,連綿群山消失在遠方白霧遮掩處。黃岡河自西而東橫貫大地,有如自九天傾瀉而下,直注南海。此時白霧也來湊熱鬧,擋住了前方的視野,但依然十分開闊,眼前有如一個三維立體模型。忽一陣風吹來,愈發猛烈,我嘆曰:“快哉,此風!”而此風,非楚王獨享之雄風,而是吾等庶人共享之雄風!
此時為時方早,便決定登山峰頂,“下一程,Let"sgo!”遂同往峰頂奔去。于峰頂處所見,所聞,所感與前者無異一二,便不詳盡了。
享受著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和他們共享如此快景,不覺天色已晚。望西方,夕陽明滅林間,枝拱斜陽欲留。言之快意難盡,恨時不足以;夕陽欲落西山,人力所不能挽,遂追夕陽而去。三人聊得不亦樂乎,言之未盡,然天色已晚,必須下山去了,便暫別快景,對山道聲再見,追著夕陽下山去了,而快意未盡。
K說:“20年后再憶這段往事,將別有一番滋味!”我想,20年后?想那么遠干嘛?那時我們也許早就各奔東西,何時相見,誰知道?但,我相信,真正的友誼是時間所不能沖淡的,20年后共憶這段往事,會是什么滋味,得到時方清楚。
不禁曰:“誰能道永遠,但請惜當時。吾等真情誼,豈是虛言?任其天涯海角,地老天荒,尤不忘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