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開始意識到死亡。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光陰流逝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惫怅幦缢銖奈疑磉吜鬟^,也帶走了我生命的歲月。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笔疯F生在思考了許多年后,終得醒悟,“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目?!睂τ谒劳觯w味良深,并且頑強生活。確實,要活著,好好地活著。
我們應當對生命感恩,感恩于那個千千萬萬個偶然和巧合孕育出來的生命,感恩生命本身賜予我們的不同程度的體驗:愛、友誼、換了、孤獨、沮喪、痛苦……與死亡的永恒寂滅相比,這一切的感覺是在渺小,但生命的含義正在于它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沒有任何世俗之物稱得上高貴,世俗之物都應匍匐在生命之光中。對于生命的內容如何,就在于觀察它的角度。張愛玲站于俗世之外,冷眼靜觀滾滾紅塵:“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虱子?!蓖瑯用鎸θ松倪@件長跑,海倫·凱勒看到的是一片華美,雖然有幾只虱子,可又怎能抵消長袍的光彩?于是她選擇了堅強地活著,而且活出了生命的美麗。而在海子嚴重,人生的長袍都已被噬啃得只剩下一堆骯臟的虱子,他看到的只是丑陋,再讓“虱子”無處附著的同時,長袍撕破了,他結束了生命。
看秋風蕭瑟,你會想到“無邊落木瀟瀟下”還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看梅花競放,你會想到“零落成泥碾作塵”還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面對一束射進房間的陽光,你會欣賞光的燦爛還是厭惡地看著那些陽光下飛揚的塵埃?托爾斯泰曾說:“永遠不要抱怨還沒有得那么多,從愛的角度來看生死?!睂ι姆制缯谟诖?。
林黛玉,對于這位天生的悲觀者,她的詩是“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是“他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然而她仍然不肯放棄生命,或是去做低估與妙玉為伴,而是更加珍惜自己的理想和愛情,將生命維系到理想和愛情徹底毀滅。我們崇尚這樣的“茍活者”。然而對于杜十娘的為情而舍生,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死亡是理想破滅以后壯美的毀滅。但我想,雖然我們不可簡單地否定那無關痛癢之事,但,生命畢竟可貴,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更應珍惜其中的樂趣,在現代社會更不應為此輕易言死,縱身一躍而杳無蹤影。
生命需要我們小心的呵護,加倍的珍惜,無路何時何地,感情終會喚醒我們心底那對于生命的渴望——親情可以淡忘對死亡的恐懼,愛情可以消解死亡,友情可以舒緩死亡,追求可以忽視死亡,崇高可以藐視死亡,信念可以超越死亡。
展示生命的激蕩之美,綻放絢麗的生命之花。讓生如夏花般爛漫,死如秋夜般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