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白駒在不經意間就過了罅隙,歲月果真像一把梭子在時間中流逝了。我回過頭一看,原來,我的高二就在這樣的不經意間慢慢地走了,再也回不來。
于是,在文字中試圖去編織一個遲來的夢想,來祭奠我那早已一去不復返的高二。
記得在剛上高二的時候,面對一個陌生的校園,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在這樣一個諾大的校園里,沒有了高一的喧鬧,沒有了高三的沉寂。唯獨剩下的,是高二的堅守。我們住在孤單的北半球,任著天地旋轉,世界變色,卻只是安在一隅,過著與世無爭,卻盡是硝煙的日子。“
可是轉眼間,我就這樣離開那個地方,現在想想,真是既熟悉又陌生。我在那里學到了很多,真的,只是,也失去了很多。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千姿百態。我提前了兩年感受了住校生活。原來,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樣自由,也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樣艱辛。
我想,高三應該是辛苦的,總能看見門口那些高三的學生們忙忙碌碌,急急匆匆的身影。高三也應該是幸福的,能夠擁有使自己的夢想成真的魔力。說到底,高三是一座墳墓,墳墓里有得以重生的蝴蝶,也有等待殘廢的蠶蟲;高三是一座屏障,屏障外,世界燈紅酒綠,屏障內,萬籟俱寂死氣沉沉。唯一顯得有生氣的是窗外一棵棵香樟樹和滔滔不絕的老師們。
仍而高二,僅僅只是一個練兵場,雖然也是你死我活,遠不及高三那般的慘烈。我們的只是平靜的生活著,用外表的平和來掩飾內心的焦燥與不安。我們不斷地聚積著能量,不斷地充實著自己,死寂般的沉寂與蟄伏是為了等待著關鍵時候的出擊。
總喜歡一個人在校園的林蔭道間走著,望著落葉聚還散,望著落花飛滿天,望著天上的鳥兒掠過天涯,望天邊的云朵卷舒萬態。于是,拾起一片飄零落地的葉子,一點一點地將它撕成碎片,然后飄零一地,而我卻望著它,望著它像歲月一樣被撕碎,然后,飄零一地。
除了學習,最令人難忘的要是食堂里的飯。望著那些阿姨那“和藹“的面容和“親切“的微笑,于是,大家你爭我搶,也許是因為在學習上沒有爭過癮,吃飯的機會也決不放過。當然,口袋里的錢也正在你爭我搶中消失了。嘩啦啦的錢,嘩啦啦的時間和流水就這樣一同嘩啦啦地流走了。
正如“光陰荏苒,往事如歌“的比喻一樣,往事如風----一旦吹走就難以再把握。
現在的放假中,我瘋狂地做著那些學習時不可能做的事,瘋狂地享受著難得的空閑。想想曾經,每個人都熱情高漲的學習著,怎么會管窗外的花已凋零,風已揚起,而那些讀圣賢書的人躲在黃金屋里吃著千鐘粟,趕著成群的牛馬,根本感覺不到外界的打擾。這也許正是信念的魔力。一個美好的愿望支撐著我們,就情愿用全部的精力投入。
看過這樣一個誓言----
“我要把今天當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我要忘記昨天的光榮和遺憾。
我要以真理埋葬懷疑。
我要用信心驅走黑暗。
我要讓今天成為不朽的紀念日。
我要讓心中的夢想實現。“
記得初讀這段語言的時候,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振奮。那些天,天天早晨早早地爬起來,用最大的音量喊著。連以前遲到的毛病都消除了一段時間。不過,習慣怎么能說除就除呢。
習慣是一種依賴,即使是靠自己的毅力強制地克服了,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它就會再一次的爆發出來。正如病毒,只要有合適的氣溫與濕度,都會滋長,漫延。
突然覺得天空很藍,世界很平靜。
一切就這樣平靜地過去了。我的高二,也這樣消逝了。在那些個日日夜夜里,我不斷地掙扎著,我不想落后,于是只是前進。是啊,曾不止一次對自己講----“為了想過的日子,放棄本色的自我,值得!“
是的,我就是在這樣一種心境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投入題海,埋進書堆。
這一切,皆因為懸在頭上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于高三,我抱以微笑,“我微笑并不代表我快樂,我撐傘并非只為了遮雨?!?/p>
18歲的傷感,在高三的春天里,更顯得另一番滋味,只有自己才懂。
我的青春,流逝在了無聲無息的流淌中。
但,我的青春不會埋葬,我的青春不需要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