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的婚姻已經走了十年,是盡頭的開始還是始末的結束?
她累了,筋疲力盡。沒有打架的欲望沒有吵架的心情,十年的寬容和忍耐好像已經到了最后的極限,是因為不愛了還是因為老了,對愛或者不愛已經不存在任何的幻想?
她虛長他幾歲,對生活極度的認真或者說斤斤計較,要求生活的質量為百分之百的完美容不了半點的沙子。他卻是生活白癡,不會做一頓飯不會梳妝打扮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本能的自理都有問題,而這樣的生活他居然活到了現在的40歲。
他的年少生活在那兵荒馬亂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他的青年漫步在那校園美麗的一角,他的中年悠閑的游弋在學術的海洋不問世事。年少因為學習優異成為家中的寵兒,青年因為文學的才氣被眾多女子所追求,中年因為有她的包容過著無憂的生活。
“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只適合研究學問,只適合不分晝夜的享受在他學問的領域做圣人。”她曾經這樣說。
她知道自己當初也是被他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所沉醉,而包容了他的所有缺點,因為太愛于是看不清楚生活是柴米油鹽瑣事的拼湊,而那樣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他的生活都由她全權代理,著裝食物工作。他只需要研究他的學問就行,假如只是這樣也許她不會心力交瘁。
她時常會想起那些年她是怎樣過到現在的,那些年她是怎樣容忍到現在的,那些年她害怕他或者說她崇拜他是如何走到現在的。
那些年她總是會草木皆兵不知道自己哪句話是否說錯了,會不會被他罵會不會挨打他。他是學者罵出來的話卻像人家潑婦罵街,他是老師打人卻一點不手軟很多次都把她打得鼻青臉腫。
很多次她的心情邁入了死胡同想跳樓,但是看著孩子哭著喊著抱著大腿叫媽媽,終究是不忍心啊,那么小的孩子她無法殘忍的讓他從小就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中長大,以至于小小年齡便在心中留下永恒的陰影。
孩子是這些年的羈絆,假如沒有也許那些年他們早就各奔東西,假如沒有也許他們之間只有經年累月的傷痕而沒有快樂。
這次真的是下定決心了,分手。也許他都不明白為什么,因為他本就是這樣一個人傷害了別人打了別人,自己覺得無所謂以為別人也就無所謂無了。然而那些長期的傷痕加上心靈的創傷,活著連條狗都不如的生活。夠了,她已經過夠了。
她想算了。趁還沒有互相傷害之前撤退,這么些年酸甜苦辣他們一起過來了分手也應該以人道主義的精神悄然退場。
家產:平分
孩子:想跟誰就跟誰
原因:性格不和
她準備離開這個傷心地回到自己的故鄉,歇息。在這個爾虞我詐的大城市她已經呆了有生之年的半生了,她想回到撫育自己故鄉的那個中小型的城市過著悠閑自在的日子,朝起日落。讓時間平撫這些年的傷痛,讓歲月遺忘這段年輕時傻傻單純容忍的日子,讓空間遠離濃煙滾滾的喧囂。
當她可以心平氣和的和他講話,當她可以理直氣壯的站到他面前,當她可以遺忘他而愛上別人。也許她會回來,回到這個有他的城市回到這個她年少輕狂單純年輕的地方。
而這些只是她的想象,她還在努力的說服他實現。
當他看見她給他的協議書時,傻了。
他知道這次是他不對,但是他并沒有像以前那樣發火打她,因為那些年輕時的脾氣這二三年他已經很努力的去改,畢竟這個女人是陪伴他以后無數日子的伴侶,傷害他自己也會心痛。
他記得以前每次意見不和,她總是會遷就他或者努力的去說服他,大不了她鬧鬧別扭在親屬家住幾天想通了就回來。一直以來他都知道自己有很多過分的地方,但是她也是有責任的總是在自己面前念念叨叨的,沒有一天能安靜下來不說話讓他專心的研究東西,沒有一天她不在他面前嘮叨要懂得人情世故。可是不管發生任何事情他從來沒有想過分手,畢竟這些年的感情不是說放就能放的,終究這些年他的心中也只有一個她,也許生活的瑣碎把他們原本的感情弄得支離破碎,但是他們的感情依舊是在那里的,假如想挽回他應該還有機會?
他和她破碎的感情能復合么?
他和她挽留住的感情還是原來的感情嗎?
他和她拯救的感情還是完滿的那個?
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