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遍又一遍和我大談“愛國主義”,我想我也并不會有多心潮澎湃抑或情緒激昂,麻木了嗎?
我,不僅僅是我,許多人對國外有種特殊的情結。你看,上公交車的時候,多么迫不及待的中國人啊,擁作一團爭先恐后,不遠處卻有外國友人默默排隊——唉,國人何等素質!中國的應試教育是“毀人不倦”,也從不知學習國外大學改革,還是考托福出國吧!哎,他出國旅游,真好啊……似乎,國外月亮比較圓。
活在現代的我們,對“祖國”“愛國”之類的概念,看起來并沒什么強烈的感受,很模糊的;沒有經歷那段崢嶸歲月,出于本能追求著新鮮刺激,熱衷于“洋節”,哪怕對它們的來由一無所知;喜歡聽外文歌,向往著出國,那就不如我吧,幾乎不聽中文歌,成天日文繞耳還學著日語,但我從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妥,就算我早就知曉那段歷史。即使是這樣,我仍總毫不留情地批判著中國——我的祖國,同時還總覺得自己很清醒,而有些人“愛得盲目”。
可也就是這樣的我,這樣的我們,卻一直也在做著些看似自相矛盾的事。我總在有意無意地關注著些什么,關于中國的點滴,時不時會關注新聞,遠隔千里,在電視機前,為在國際大賽中大放異彩的中國運動健兒們激動歡呼,為中國每一次的科技創新成果而欣喜;為災區的同胞而祈禱、落淚;為他國對中國的不公正言論而憤怒;甚至為一個小小的全球調查結果琢磨良久……我記得,那抹鮮艷的紅給了我多大的震撼和感動:那個披著五星紅旗,奔跑在巴黎街頭,用自己的方式向法國政府支持“藏獨”行為抗議的“中國第一帥”;“5。12”地震后,天安門廣場上如約定好了般聚集的大批民眾,不同的人們舉著同一面旗,喊出同一句話“中國加油!”喊聲直上云霄。每一次在歡呼或是萬人肅立下升起的五星紅旗,我們從小就被告知:它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的。隨著年齡增長,我意識到,這當然不可能!可時至今日,我卻覺得,這又不是騙人的。
之前,中科大校長“根叔”在畢業典禮上說:“什么事母校?就是你一天罵八遍,卻不準別人罵一遍的地方!”我奇怪他怎么會那樣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從小到大,我總是一遍又一遍數著所處之地的不是,總和對我好的、我重視的人置氣,同時也容不得別人說它一句不是。“你又不是我,你懂什么?!”我總惡狠狠地回擊到?!獙ξ宜L的這篇土地,大概也是如此,帶著種別扭、不坦率說出的情感。
于是我幾乎沒有壯懷激烈地說過:“我愛你,祖國!”,我和每個平常人一樣,過著充實忙碌的日子,或開心或沮喪——卻沒太過擔心過什么大事兒,很安心地活著,我明白:我的根,在這里,無論遇到多大問題,我都有著我最為堅強的后盾——中國,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