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是中學生心靈之聲的表白,體現了這個群體的價值趨向。中學生是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價值追求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發展方向。因此中學生的寫作應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只有健康積極的寫作才能培養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趨向,為國家贏得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寫作應抒發真情實感,因為寫作的目的就是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脫離了這個根基,寫作注定像空中樓閣一樣虛空縹緲。但是很多中學生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追求外在形式,而不重視內在情感,沒有一個正確的寫作態度。所以中學生的作文中常出現矯揉造作的問題,充斥著空話、套話,使人難見真實的情感流露。“陽剛作文”的概念正是據此提出的。它鼓勵中學生打開心扉,把真實情感訴諸筆端。但是應該怎樣鼓勵中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怎樣讓中學生寫出陽剛作文呢?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問題的根源入手,即找到中學出現以上寫作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不妨通過分析問題作文來尋找答案。通過比較不難發現,這類作文大多內容空洞,文字膚淺,情感枯竭,偏重于格式而非思想內容。通過調查思考我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不正確的寫作觀,二是中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寫作觀是影響寫作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擁有正確的寫作觀,才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現在很多中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正是源自不正確的寫作觀。中學生缺乏正確的寫作觀,不了解寫作的意義,從而失去了對寫作的興趣,似乎只是在為了寫作而寫作,所以許多作文只是停留在問題表面的泛泛而談,沒有經過作者的深入思考,顯得空洞乏味。
產生這種不正確的寫作觀的原因有主客兩方面。應試教育的高壓是客觀因素之一。在應試教育制度下,考試分數成了學生最關心的事情,一切學習活動都在向高分看齊,同樣,寫作也是如此,總在迎合應試標準,這樣過強的功利性顯然不利于健康寫作觀的培養;另一個影響中學生寫作的客觀因素是社會的文化氛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浮躁的文化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充斥著許多華而不實、缺乏內涵的文化作品,例如快餐文化,它們暫時滿足人們短期精神需求的同時,無形中也給中學生的寫作觀帶來了負面影響,使中學生心態浮躁,急于求成。
中學生寫作觀的錯誤傾向除了源自客觀因素影響外還有主觀因素,即投機心理。許多中學生把寫作當成一套技術性的流程,認為寫作文只要簡單地搬用“三段式”再加點辭藻修飾潤色就可以了,而事實上寫作是一項創造性活動,應該用自己的思想給文章增加分量,是不能將其機械化的。
除了不正確的寫作觀外,缺乏生活閱歷也是中學生的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的原因。因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沒有生活經歷自然缺少感悟。而當代中學生大都生活在安逸的家庭環境中,沒有經歷生活的磨煉洗禮,在面對作文話題時語言自然單薄無力。因此我們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閱歷,廣泛閱讀開闊視野。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積淀,寫作時才能噴發出思想的火花。
要想根本上解決中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從寫作觀念入手,打破學生心中“好作文”的定義,讓學生不再把華而不實的文章奉為佳作,而去追求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要改變學生心目中好作文的定義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就社會而言要要為學生營造一個不浮夸、不矯飾,陽光健康的文化環境,因為一個健康的文化環境不僅有利于中學生的寫作,而且對中學生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就教育而言,因為老師的引導更容易影響學生的寫作觀,所以要把評判好作文的標準傾向于內涵深刻、見解獨到等方面,以此來影響老師的教學方向,幫助中學生培養正確的寫作觀。就中學生本身而言,應對寫作有一個準確客觀的認識,放棄投機取巧的僥幸心理,明白作文的內容重于形式,樹立正確的寫作觀。
寫作是中學生培養語文修養的目標性環節,如果寫作出現問題,便會影響前期積累的過程。陽剛作文旨在培養中學生正確的寫作觀,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寫作,從而完善語文修養,提高個人素質。通過寫作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價值觀,進而推動國家未來的發展,這就是陽剛作文的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