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一瓣一瓣夾在破舊的宋詞的那一頁:李后主的《相見歡》。
茉莉花一朵一朵芳香在彩頁的《中國影象》。
蝴蝶蘭一枝一枝綻放在午后陽光里的《中國作家》。
……
一切的一切,組成了記憶中的讀書印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代表城市:上海
代表作家:瓊瑤
殘月。樹的魅影投射在了老上海爬滿藤蔓的老墻上。獨自徘徊于為數(shù)不多的小巷里,任月光灑落一地?;椟S的路燈下,幾只不知名的蟲子繞著。燈光亂竄。清風撫面,似乎迎面便會走來一個身著旗袍,發(fā)髻高高盤起的女子。
走在黃浦江邊,江風撩撥著我額前的碎發(fā)。那燈紅酒綠的大上海和歌女手中的羽毛扇早已隨著滾滾的江水逝去。
沒有西樓。
登上上海老屋的天臺,借著一盞燈罩已被熏燒發(fā)黑的燈,細細品讀著瓊瑤奶奶的書,又何嘗不是一種愜意?
瓊瑤,沒有香艷亦無俗氣,有的只是纏綿滄桑,與舊時的上海十分相配。她用她的筆講述一個個發(fā)生在舊上海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悲喜離合在這個城市獨有的背景與氛圍中,最能扣動人的心弦,最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寂寞梧桐深處鎖清秋
代表城市:蘇州
代表人物:李清照
曾經(jīng)考慮過代表城市用西安,但總覺得太豪氣,太坎坷,沒有婉約,沒有清麗,沒有愁緒,沒有小家碧玉。獨步于蘇州的街道,星光點綴著天宇,總感覺與上海有幾分相象,但又多了份完整,完整的歷史。
佇立于寶帶橋上,遙望橋的那一端,很遠。每一彎橋洞下便藏匿著一輪殘月(或許殘月不該用輪來形容,但因為很美,殘缺美)。橋的下面是京杭大運河,沒有了黃浦江的開闊,畢竟不緣自天然,但總算見證了歷史。
走進一個院落,踩著厚厚的梧桐葉,發(fā)出了清脆的“咔咔”聲。靜謐,憂愁的靜謐,愁緒順著李清照的婉約,蔓延開去。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品味易安的詩,淡淡的憂愁。沉浸在姑蘇城的幽怨中,無法自拔。
李清照,屬于江南水鄉(xiāng)。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代表城市:同里
代表人物:郭敬明
同里,水鄉(xiāng)。
縱橫的水道如同人的發(fā)絲,纏結(jié)在一起,無法梳理。
漆黑的夜,坐在獨特的烏蓬船上,聽著老船夫的調(diào)調(diào),看著橋上偶爾經(jīng)過的當?shù)鼐用?,聞著手邊走廊上掛的臘肉的香味,一切都無法抗拒。而水又最能觸發(fā)人心靈的東西,是和詩一般的繁雜。思緒如麻,船夫悠遠的歌聲淳樸而滄桑,心里有泛起了莫名的哀愁。
別人說,女人是用水做的。同里水鄉(xiāng),婉若女子。而用郭敬明做代表人物確乎是不合適。郭敬明的文字調(diào)侃很重,但悲傷往往貫穿其中,干凈利索的文字總少不了一份離愁。
倚著長廊,燈籠的光,柔和的,照在翻開的書頁上,再一次讀《夢里花落知多少》,確能有一種別樣滋味。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代表城市:空缺
代表人物:我
讀著許許多多書,了解著一個又一個故事,主人公的跌宕起伏總不斷在心頭疊加。
聞著花香,憶著讀書印象,一種別樣滋味在心頭無限蔓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