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軍鐵蹄踏足中原,北平面臨淪陷,于是烽火開始涌起,戰火開始蔓延,狼煙漸漸侵襲了北平的上空,文三一等的人誤打誤撞地走進了這個炮火連天的時代......小人物遇上了大時代,于是每個熱血的人也成為了英雄。
---------題記
在群起云涌的學生運動中,熱情的宣言,憤慨的游行等等一系列的行為充斥著我的眼球,處于現在這個和平年代的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熱烈的激情,因為學生處于一個青春的年華,即將成人,卻又尚未成熟。所能做的只是表面的行為。一次次的游行,又被一次次的鎮壓,語言上的不滿與反抗,抵擋不住瘋狂的日本侵略者,沸騰的學生運動被無情的暴力所打擊。于是,我有所感慨,一個國家,應該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愛國精神,同時,一個國家,在遭受侵犯時,如果無法進行和平解決時,應該具有強大的軍事后盾,作為價碼,與之抗衡。因為在殘忍的侵略者面前,忍耐已是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的侵略已觸犯我們的底線。。。與學生運動相悖的應該是那些欺凌百姓的黑警察吧!對日本人婀娜奉承,沒有一點民族責任感,還有例如文中的陸中庸,見風使舵,賣命于日本人,出賣同胞,膽小如鼠,最終也只能落個漢奸的名聲。。。也許作為一個下層人的文三來說,抗日也許永遠不會成為他心目中的理想,溫飽是唯一所求。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激昂的學生口號中,文三兒腦袋一熱捐出了一塊錢,那可是他一個月工錢的一半。小人物也有愛國之情。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也許最最使我難以忘懷的場面應該是楊秋萍英勇就義的時刻,作為楊秋萍的丈夫徐金戈,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死去,卻沒有一點辦法,忍受著巨大的痛楚,卻要做出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偉大的愛情啊,就這樣在一個人的逝去中,得以永存,永生!記得書中羅夢云說過:“秋萍說她并不害怕死去,害怕的是被俘?!币粋€人連死亡的不怕,擁有怎樣的意志,卻害怕被俘,可見日本人的兇殘已到了一個極度。
而徐金戈與方景林的友誼最為可驚可贊,驚的是,一個國民黨和一個共產黨能成為朋友。贊的是,他們交往的前提---“我是一個中國人?!币驗檠?,因為英雄所見略同,因為不滿國民政府的統治,徐金戈最后加入了共產黨。人因為是有血性,人因為是有霸氣,才會成就偉大。讀《狼煙北平》,如沐浴一場蕩氣回腸的傾盆大雨,洗滌了萬物,也洗滌了沉睡的心靈。喚醒了早已靜臥的感動,使它再次沸騰。。。
偉大的人啊,在浴血奮戰中成就了自我,偉大的時代啊,在酣暢淋漓中標注榜樣,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在偉大的時代里將重換靈魂,猶如一顆出膛的子彈,在時代之墻上留下,因為那是你的力量。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