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所著《進化論》的核心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古往今來,世間萬物只有與它所處的環境相適應,才能立足于世,否則就將會被淘汰。中國共產黨也是這樣,她始終維護人民的利益,處處為百姓著想,人民也擁護她,被歷史選擇也是必然。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人民,身上壓著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的前途一片黑暗。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倒了清政府,但隨后中國卻進入軍閥混戰的亂世,民眾仍然民不聊生,中國的出路仍然迷茫。李大釗等先烈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了中國,給混沌中的中國帶來一絲光明與希望。并在1921年7月,成立中國共產黨。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趕走了日寇,并將國民黨趕到了臺灣,建立新中國。隨后,鄧小平等幾代共產黨領導集體將發展視為第一要務,開拓創新,改革開放,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安寧,共享祖國崛起的尊嚴和榮耀。
中國從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成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安定團結、國際舉足輕重的強國,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更是無數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努力結果。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多少革命先烈甘灑熱血,視死如歸,為革命理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可以說,新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染著他們的鮮血。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年僅22歲的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犧牲時還未滿15周歲。江姐(江竹筠)在敵人令人發指的酷刑面前,依舊堅貞不屈,在重慶解放前夕,獻出了才29歲的生命……在新中國建設時期,多少共產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為祖國的強大和崛起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鄧稼先等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忍受著狂風飛沙、嚴寒酷暑等艱苦環境,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完成“兩彈一星”的研制,為中國軍事的強大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畢生的精力。還有鐵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沈浩……
創業難,守業更難!當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少先隊員,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并發奮學習,刻苦攀登,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把這根“接力棒”傳承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讓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