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只小竹籃,一只非常普通的小竹籃……
這小竹籃雖小但用處卻大。買菜用到它,購物用到它。簡直就是我們的好幫手。
家里生活用品沒了,爸爸就帶我去超市買東西。買好東西,沒地方裝,爸爸就花了兩毛錢,買了個大塑料袋。回到家,把東西放好,而這“可憐”的塑料袋就被爸爸“拋棄”了——扔到了河里,加入了河里那垃圾組織。
我知道塑料袋有危害,于是我上網查了一下。塑料袋會影響農業發展。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制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動物們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動物們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餓死。這樣的事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屢見不鮮。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如果將其填埋,整整幾百年的時間不會溶解。
媽媽常帶我去買菜,我便趁這機會,觀察了一下塑料袋是否是買菜者的“追捧者”。我來到鮮肉區,看見一位阿姨正在付錢。付好錢,拿過賣肉手里遞過來的塑料袋,不用看就知道這里面是肉。我心想:肉啊,你可真可憐,竟被這塑料袋奪取了原味,可悲可悲啊!我又走到蔬菜區。這蔬菜區更是熱鬧。你一個塑料袋,我一個塑料袋,可就不見什么環保袋。我又想:一個人至少要用兩個塑料袋,那么多人,要用多少塑料袋,要污染多少平方的土地呀。買好菜,我們又來到菜場外面。菜場外,有很多小攤販。買這些垃圾食品的都是一些小學生,因此塑料袋也就跟著一塊兒走了。同學們吃得很快,吃完后,并沒有扔到垃圾桶里,而是隨手一扔,然后就不小心掉到了草地上或是小河里。于是塑料袋就靜靜躺在那兒,從此沒有再動過。
回到家后,我回想了一下買菜時的情景,想了一下電腦上的資料,不禁打了個冷戰。就對媽媽說:“媽媽,現在提倡低碳環保,要不我們拿菜籃子去買菜吧。”媽媽搖搖頭說:“這樣多難看呀,還是算了吧。”“沒事的,少幾個塑料袋就行了,管它好看不好看呢。您不想拎,我來拎好了。”我擺擺手說。媽媽無奈,只好去買了一個竹籃。
有一次買菜時,我真的提了那竹籃去買菜。到菜場時,很多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說:“提個菜籃子買菜,真土。況且還是個小姑娘。”有個大叔還問我:“小姑娘,你長得挺漂亮,提個籃子多難看呀!”“不會呀,現在提倡低碳,塑料袋不環保,我就用菜籃子代替了呀。”我充滿自豪感地說。
哦,再見了,塑料袋,我不再需要你了,因為我已經有了一個比你更好的“好幫手”——那就是小竹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