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飲茶者,尤重啖其味。茶味苦澀甘甜,包羅萬象,暢懷適意,韻致超然。《茶賦》序云: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清茶濾心塵。午飲可散燥,慢品能娛情。茶,可飲,可讀。可觀,可聞。亦可聽,可語。春日暖陽,若掇一藤椅在醉人的陽光下小憩,再有佳茗一壺作伴,望遠岫碧翠生煙,眸天際云卷云舒,與云蒸霞蔚之間,享齒間輪回之韻,悅心養性,可謂怡然自得矣。無怪乎魯迅先生言:“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我素少飲茶,更難有好茶,故不知先生所言之“清福”。年少時不識茶滋味,那時鄉間落后貧窮,茶是奇貨可居的珍品,要是哪家以茶待客,喝時多半已有陳年舊味,非苦即澀,概無茶香。每遇口渴時,便掬起山中甘泉大口痛飲,須臾,泉水之清冽已沁人心脾,適才倦怠的身體旋即快活起來。山中清泉四處皆是,泉中甘甜俯首可汲,此種情致非茶中所有。縱是現在回記起來,依舊口舌生津,頗為垂涎!再后來,同舍中也不乏飲茶者,但他們也都是偶爾為之,未成癮好,不過囫圇止渴而已,就其中滋味而言也是泛善可陳。記得同窗中有位眉目清秀面容嬌嫩的女子,很有幾分養眼姿色,我們一幫貪香戀玉之人為了陶冶性靈,難免多瞅幾眼。可瞅的多了,破綻也就露了出來。那女子有明眸卻失皓齒,滿口赭黃的牙齒很煞風景,漸漸地我們也便敬而遠之。后來訛傳,此女子源自茶鄉,滿口赭黃蓋因自小飲茶所致。扼腕嘆息之余更是對茶少了諸多興趣。先前,讀到王充櫚先生一篇名為《三道茶》的文章,突然勾起了我對茶濃烈興趣。先生文中道出了茶的種類別名,更興的是將茶中真諦娓娓道來,使人真想討得其中一壺,細加斟酌。由是,我便得來陸羽的《茶經》翻閱,以解茶中妙處。翻閱多了,對茶的迷霧也就豁然起來。茶不僅可以陶冶性靈,怡神養氣,這種靈魂之飲還可消食化痰、護齒明目、清心解煩、消暑去熱、養心化疾,不失為一種藥效。“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茶乃健康之液。至此,我也就要為我那位同窗女子鳴冤,非茶使你口齒泛黃,但你俊俏的面目卻是茶的滋潤使然。你有茶中毓秀,他日若遇,我愿與你飲茶敘舊。
書中之茶,其味躍然于紙上,倘要啜出自己的味道,紙上識來只屬于淺嘗輒止,要得學著喝茶才可。我少飲茶,可并不曾拒茶之門外。一次前往茶店買茶,賣茶者熱情的推薦幾類讓我品一品,我出于喝茶甚少,難以辨出異同為由,推辭不飲。于是他就滔滔不絕的給我介紹起來,聽其種類,無外乎書上說的諸如西湖龍井、廬山云霧、鐵觀音、碧螺春等耳熟能詳的名稱。幾番觀察后,我獨鐘情于名曰毛尖或類于銀針的一種。該茶形細如針,條真勻齊,又宛似嫩毫,肥厚有致。賣茶者大言我眼力佳,定是熟稔茶道之人。有茶的名片上說,此為茶中上品,飲用時以玻璃杯沖泡最佳,當沸水注入杯中,你會見茶葉在杯中一根根垂起直立,踴躍上沖,爾后懸空獨立,繼而上下浮游,然后徐緩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才簇立杯底,蔚成趣觀。飲入口中味醇甘爽,香氣清高,飲罷口中余香久久不散,回味無窮。我熟慮再三,購置少許,欲來日細品。不幾日,一同事在我面前“夸”茶,我觀此茶甚為面熟,便以興趣相投調侃幾句。回頭再看,我所費不貲購置的茶葉已只余半盒。急捏一小撮飲之,誰知完全不似賣茶者說的那樣醇香四溢,沸水一沖,俄頃,湯色便成紅色,且渾濁,味苦而無茶香,與其形狀極其不符,原來全是舊時陳茶。這與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竟然淪為笑柄,真是慚愧!
我是見過一些癡茶為癮的人。這些人或是閑適自飲,打發時光。或是圍坐共飲,以茶敘舊。晨起必飲,飯后亦飲,甚者夜晚入睡前也要豪飲幾杯,方可安然入夢。茶是可以醉人的。據稱,茶醉勝過煙醉酒醉,酒醉濃茶可解,茶醉怕是不敢借酒了。不過飲茶有癮之人是絕對醉不倒的,他們樂于醉在其中。我的岳父便是有茶癮之人。岳父大人何時有此嗜好,飲茶歷史有多久,我未曾過問。茶中味道如何,他也沒有談起,大概是因為我對茶飲得甚少,說了我也無從體悟。但岳父說過:喝茶口感很重要。我想這可能就是真正的茶味,味若隨心,味便無窮盡。岳父飲茶尤以早茶為重。每日清晨,洗簌之后,他的第一要事就是燃爐煮水,待水沸后就泡上一壺釅茶,或銜杯院前呼吸清爽空氣,沐朝露灑心,待紅日冉冉而來。或屋后信步,聽林鳥啁啾,享天籟之趣。或游弋于菜畦,看瓜苗扯藤吐蕾,期冀收獲的殷實。呷幾杯下肚,朝陽伊始,新的一天也就開始了。我曾經對岳父清早空腹喝茶很是擔心,因為他本來身體偏瘦,而空腹飲茶又極易致人消瘦,長此以往,恐怕不利于老人家身體健康。可岳父卻以茶可抗老強身延年益壽為由,興致從來不減。為了不打亂他的生活節奏,這種擔心只好作罷。對于岳父來說喝好早茶是為了以百倍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喝好早茶是他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早茶是他對晚年生活況味的品咂,在早茶中,他悟出了頤養天年的志趣。岳父雖嗜茶,但從不以貴為上,其貴在口感,口感佳,茶味便佳,茶香便醇,飲平淡之茶,品清淺人生,才是茶中境界。平淡就是真切,平淡才是真味。誠然,岳父虛懷若谷,置榮辱于身外,忘得失于云霄,心境達觀釋然,皆得益于茶也。
岳父難喝上好茶,是讓我這后輩無比汗顏的。幾年以來,每到萬物思動茶市飄香之時,我便生購茶之念,不是為我,而是想為岳父略表敬意。然時至今日,薄愿未遂。究其原由,不會選茶且為次,實因囊中羞澀,茶價又菲然,屢屢徘徊其間,終是望“茶”興嘆。好在岳父不是棄貧羨富之人,從不生責怪之心,反而時常以財物赍助于我,寬宥之情說來感激不盡。前年去了趟桂林,游賞于山水洞窟,穿行在街衢鋪肆,總想給父母捎點心意回來。左右為難之際,便又想起了茶。可此地所產之茶多以桂花茶和苦丁茶為主,味道也與岳父所好迥然有別,自是很難博得老人的青睞了。迫于歸期已到,最后只得在琳瑯滿目的華麗包裝盒的掩飾下選了一種價格適中的帶回家,但愿岳父能滿意十之一二。事后,我幾次欲問岳父感覺如何,可又幾與反芻,茶雖不同,其味饒豐,倘若硬是一一述說出來,那也就俗而無味了,甚至先前有的興致也會隨之杳無蹤影。幸好我已全然忘卻。
時下又近清明,不知今年茶味如何?
魯迅先生所謂的“清福”是飲茶者所向往的,我也求之若渴。然先生又言“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我少飲茶,即便有好茶,也不會喝好茶,其中的閑情和從容自是難以品出。一是我的人生修養未達先生之境界,再者我也缺少當中的雅致逸情。一直以來,整日蝸居斗室,不堪于案頭繁瑣無味的勞頓之苦,身心俱憊,飲茶時自然難品個中滋味。偶遇閑暇,又有一堆碎事俗務紛至沓來,委實讓人喟嘆不已。每于此,一種莫名的惆悵便繾綣心間,適才生起的品茶之情倏忽煙消云散。可越是如此,心緒越是掙扎得緊,總想覓到缺口從迷惘中突圍,去找回那種屬于自我的閑適,怡然,抑或是放縱。于是便有了“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滌杯整案”的愿望。那日,有舊友蒞寒舍,或遇性情中人數幾,我欣然相款,汲泉煮茶,支一小幾,圍坐敘飲,泉甘而茶香,興起而情生,念往時過從之誼,獨抒性靈于茶中,豈不暢懷?飲罷,再相游,可臨溪而漁,可蕩舟湖上,當然三五散步也是很妙。融唇齒之香與自然之中,忘懷得失,復得生活之樂,茶味當盎然會意。
茶味即生活之味人生之味,它隨生活閱歷和人生境界而潛滋暗長。茶味不可渴求,獨飲者知其味,懂生活樂趣者,悟人生修養者,其茶味才是無窮,意蘊才當高遠。
上一篇:雪雪和樂樂——丟失的作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