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擁有了一面鏡子,它可是面神奇的鏡子:它能照出我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并能催我糾正、使我奮進。它便是——《雷鋒的故事》。
雷鋒,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雷鋒叔叔”。還記得他在雨夜送大娘嗎?還記得他在火車上擦玻璃窗嗎?還記得……雷鋒叔叔一生做過許許多多的好事,但做了好事從來不留姓名,他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威武的解放軍叔叔,但誰又能想到他的童年呢?
很快,“鏡子”顯示出雷鋒童年的清晰畫面:幾年時間,雷鋒的親人都死去了,他成了孤兒。好心的六叔奶奶收養了雷鋒,使雷鋒暫時有了一個“家”。他很勤勞,經常幫六叔奶奶做事,幫六叔奶奶承擔家務;大熱天,他還幫助農民伯伯拉柴車,汗水布滿了他的臉頰。雷鋒用手一摞袖子,一糊臉,又開始勞動了……
“鏡子”忽然一沉,似乎對我很不滿意。是啊,00后的我們,都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責任。在學校里,也許我是個很優秀的學生。但是我在家里不太愛搞家務,不太孝順媽媽。一次,媽媽讓我把陽臺上曬干的衣服收進來,我撅起嘴,很不高興,媽媽只好自己去收衣。
媽媽一說我是個固執的孩子,我就生氣,不知道虛心接受……現在,在生氣了的“鏡子”前面,我大為后悔,放下鏡子,開始整理自己凌亂的房間,我要以實際行動,讓鏡子見證我的改變,決定重新做個真正的好孩子。
“鏡子”又顯示出新的畫面:小時候,雷鋒幾乎沒上過學,參軍后,當了校外輔導員,不僅自己認真學習,還經常關心集體和同學。班里女同學生病幾天沒來上學,雷鋒組織少先隊員登門看望,耽擱的課程,親自幫她補……他時時為大家著想,事事關心大家,做得真好。怪不得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人民服務中去……”。
鏡面又忽然一轉:我正坐在美麗的富春三小五(7)班教室里,認真地看著書。雖然我是班長,但我不太關心集體,不樂于助人,也不大懂禮貌。有時同桌向我借一塊橡皮,我心中就很不情愿,想:“自己明明有橡皮,還向人家借。”;地板上有一團白花花的餐巾紙我卻視而不見;老師的講臺桌上東西亂了,我也不去整理;遇到老師也不會問好……我和雷鋒有著如此鮮明的對比。
這時,我似乎聽到“鏡子”對我說:“小彭,你是不是應該再有個更大的改進呢?”,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鏡子”又恢復了雷鋒的畫面,我看見雷鋒坐在書桌前練習寫字,一筆一劃認真刻苦,寫不好從不放棄,而是一張一張地練下去。工作時,他很忙,開車老是要跑東跑西的。但他熱愛學習,每分每秒都在抓緊時間學習,他把書裝進了挎包隨身攜帶,只要車一停有空,便坐在駕駛室里看書。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是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
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我想,雷鋒真是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我呢?鉆牛角尖,從來沒有停下腳步,思考過怎樣才能做成功呢?我這個脾氣,家人全都很反感,可我從來都不在意,可是現在看見了雷鋒,我知道應該改改自己的毛病了。
忽然聲音嘈雜,傳來一個生氣的聲音:“這道題目怎么做嘍,老師絕對把題出錯了,真是的!”我自己也被嚇了一大跳。我知道,這聲音絕對是我。我的脾氣很急躁,寫作業只要遇到難題就會急得一會爬上桌子,一會兒蹲在椅子上,像只小猴子,心里會不住地喊:“算了,這道題去問問爸爸吧……”。現在看來,這是非常不對的,作業做不好,就回想,靜下心來,在紙上一步一步的試做,想當年,愛迪生發明電燈是做了2000多次試驗,好多種金屬燈絲,才成功發明電燈的。如果他要是有我這個脾氣的話,想必就是發明出了電燈也是一用就壞的。
暑假里,媽媽給我報了好幾個補習班,我一直埋怨道:“沒時間了,暑假作業都來不及做了。”其實我有時間啊,把晚上邊看電視邊吃飯的壞習慣改掉,就能省出許多時間寫作業;把午睡12點一直睡到2點的長時間縮短為一個小時,其余的時間就可以寫作業。
這時,我覺得“鏡子”在問:“小彭,有沒有什么想法嗎?”
我想了想說:“我覺得寫作業其實不應該依賴家長,要自己認真地想,自己有能力想出來的題目就自己做,還有,就是要學習雷鋒,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勤鉆研來學習。”
“鏡子”笑了笑說:“期待你的表現。”
“家,下樓去買些青菜好嗎?”,“不愿意?……”媽媽在廚房里說。“知道了,長官,我馬上去。”,我打斷了媽媽的問話。
這時,“鏡子”上顯示出一段文字——小彭,看來你已經知道怎樣將錯誤改進了,我很高興,你要繼續加油,爭取做個“女版雷鋒”。
我感覺到心在被漸漸融化,繼而迸發出一個強烈的聲音:“我要做個小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