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成長,也不斷失去。————題記
我坐在一個華麗的旋轉木馬上,隨著音樂的響起,馬兒開始不斷起伏,不斷旋轉,旁邊的小女孩的臉上綻放出甜蜜的笑容,可我卻無動于衷,那張臉呆的改為:得甚至有點僵硬,與小女孩形成鮮明的對比。畫線句子構成了了鮮明地對比,暗示下文有事情發生。
彷徨
我這是怎么了,這么有趣、浪漫的旋轉木馬,不是應該使我變得很開心嗎?我的心不是應該得到滿足嗎?我不是應該像小女孩那樣露出甜蜜的笑容嗎?我不停的反問自己,這是怎么了?我努力使自己微笑,可是我發現我做不到,即使做到了,那笑也是抽象的、毫無生氣的、不值一看的改為:不忍目睹的——因為它不是發自內心的。這一刻我第一次感到無比彷徨,我認為我失去了一樣以前擁有的,而現在淡化甚至即將消失的、與心臟一樣重要的另一顆心——童心。連續的問句,細膩的心里反思,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原因。
原因
樂園依舊是原來那個樂園,木馬也依舊是原來那個木馬,只是我卻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幼稚的我——因為我失去了童心。可是為什么我的童心會離我而去?它去了哪里?我又一次反問自己。一會兒,音樂已經停止播放,而木馬也已停止旋轉,坐在木馬上的人們,自然也下了馬。我卻還沒有找到答案,只好隨著人潮在康康熙熙的人群中不斷徘徊。終于,我看到了答案——一個剛會騎車的小男孩也露出了與小女孩一樣美的笑容。看到這一幕,我明白了——原來我們在成長中習慣于在一次次考試得高分中獲得快樂,在一次次成功后得到快樂,在一次次聚會中分享快樂……但卻忘記從最本質、最簡單的事物中得到快樂。這個心里轉機優有點突然。但卻忘記從最本質、最簡單的事物中得到快樂,這句話有點稍不合適,應該是從最簡單最平凡的生活中延續最初的快樂。
回憶
想起當你改為:年的我,又何嘗不像小女孩那樣容易滿足,以童心來享受世間的一切美好,正如《童趣》一文所說;能觀蚊成鶴,能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從一切小事中,尋找本質的快樂,笑容總是形影不離,但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知識不斷增加,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為什么我們得到的快樂卻越來越少?如果這里有一件具體的事情突出童年的快樂就更好了。
感悟
聽見一聲聲天籟般的笑聲,我便懷念自己的童年,那段有童心的時代改為:時光,但世上沒有返老還童藥,我們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路上,失去是必不可免的,我們無法挽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獲得更多的知識,強壯自己的身體……去彌補。改為:我們無法挽留時間的流逝,但是我們可以重拾痛心,用充實的知識來豐富我們的快樂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