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位農夫被人問及是否種了小麥或棉花時,他答道因怕旱災與蟲蛀,則什么也沒種。又問他種下了什么,他倒干脆,說:“什么也沒有種,確保安全。”讀完故事,我啞然失笑,不知是對農夫的謹慎投以敬服還是對他的怯懦嗤之以鼻。思量片刻,我想他是一個農夫,若是始終不肯嘗試種植東西,他便一輩子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其實即便是遭受了水旱或蟲蛀的失敗,下一次學會保護,學會科學預見也能成功,人總是從失敗一點點走向安全,走向成功。
成功是失敗的最終歸宿。我們從小至大,雖大都處于安全與快樂之中,但也難免碰到挫折,經歷苦痛,這是唯有持著不滅的信念,堅信在一次失敗之后的爬起將磨練我們的意志,那么在下一次的經歷中,吸取經驗,也許就成功了,走上了安全之中。我高中過去大半,期間孕育著愛恨情仇,對學業曾一度的放縱至于近日覆水難收,也是由于害怕經歷,害怕接受并認同失敗,則選擇逃避來緩解恐懼失敗的內心,而反而愈來愈差,后才意識到作為學生要正視學業之中,遂拾起失敗,正視失敗,在失敗之中積累知識,感覺與成功,與我期待的安全之地反而更近。
失敗是不會永存的,只要人有改變現境,踏入安全與成功之地的欲望。一位創造天才,被無數人無數次在文章中提及過的人,我實在難免不落窠臼,便說起他——愛迪生。他是一位發明家,他發明之多令我們瞠目結舌。大家都清楚電燈泡選材過程中的心酸與苦惱,而愛迪生沒有在一種或兩種材料失敗之后便放棄,或者就是害怕試一次不能成功,浪費所謂的時間也并不值當,就不去嘗試,寧愿一輩子呆在蠟燭火焰的照耀下,黯淡一生。所以他選擇接受暫時的失敗,同時也接受了成功,接受了離成功更近一步。
古往今來,凡成大器者大都是在最初經歷失敗,他們也相信會有失敗,但只要敢于磨練自己,堅信希望在前方的精神,就不會阻礙一個人成功的行程。
莫學農夫不敢嘗試,其實人生在世不過也是匆匆如也,有人敢于拼搏,則成就夢想,即便曾經經歷了如何失敗,都不要感覺人生的無奈。要面向失敗,那在失敗的終點,則會因自己的努力而滿是收獲,若學農夫,不在人生路上種下一點一滴,那唯有餓死在一生的路上,終在唯一的一生中,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