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一如完美與殘缺之間并無標準可言。美的標準唯有用心去衡量。
——題記
現(xiàn)在我開始相信破碎的東西同樣是美麗的。
喜歡斷樹殘枝枯枝萎葉,也喜歡舊時鐘破門頹墻,喜歡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階體面斜玉欄折裂,我甚至喜歡聽一個缺了口的啤酒瓶在地上默默地滾動……
每當我看到這些零星鎖屑的事物,我總是很專注地凝視著他們,直到把他們送到很遠的地方中去,因為此時此刻美的標準并不是用完整與破碎去衡量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種變態(tài)心理,但我確實相信破碎的東西比完美的東西更為真實。雖然它們那么平常,那么落魄,那么狼狽,它們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顛峰驟然落地或是慢慢沉淀,慢慢變形,然后破碎,然后走進我的視線,走到輝煌已假借給別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們曾經怎樣美麗過,所以我無法想象它們的美麗。也因此,我深深地沉醉于這種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麗中,挖掘著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后驀然回首,黯然淚下,這不可訴說的一切蘊含著多少風花雪月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人世間滄桑世事中永恒的感傷和悲涼啊!破碎的事物就這樣印滿了重重疊疊的生命影跡,那么綽約,卻那么美麗!
同樣,很殘忍的,我相信破碎的靈魂才最美麗。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歷盡滄桑后那一剎那的明智和超脫,劉開渠的破碎在于他抵制金錢的誘惑,追求藝術的顛峰……如果說那些平凡者泄露的是人性最純最美的亮點,那么這些優(yōu)秀的靈魂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我們從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真諦和夢想啊!
當心靈與美融為一體時,美便無標準可言,一如破碎的事物在眾人眼里并為未達到美的標準,卻同樣是美麗的。
見慣了滿月光華,完滿無缺,那一彎弦月卻以其沉默的睿智空缺填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
觀遍了浩蕩滄海,無端無涯,那一涓細流卻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考者探究宇宙的奧秘!
識盡了喧囂紅塵,擁堵繁華,那一片空山卻以沉穩(wěn)而清晰的寂寥,讓歸隱者頓悟自然的深義。而后生命以退讓以不完美的空缺顯現(xiàn),于破碎是體現(xiàn)完美!
所以,美無需標準來衡量,破碎的東西同樣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