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我閱讀了《新四軍爺爺奶奶的故事》。這本書反映了新四軍將士保家衛國,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紀實故事文學,它全面,立體地再現了當年的抗日戰爭歷史。這些故事折射出新四軍指戰員身上始終洋溢著顧全大局,忍辱負重的博大胸懷,同仇敵愾,勇赴國難的愛國精神。不屈不饒,英勇頑強的鋼鐵意志,拼死殺敵,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軍民一家,血肉相連的魚水深情。其中,令我最難以忘懷的還是《他將最后一發子彈射向自己》這篇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1941年1月14日晚,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國民黨頑固派有預謀的突然襲擊和血腥圍殲中,袁國平受了重傷。衛士連副連長李甫及戰士們決定將袁國平救下,就用樹枝簡單地做了個擔架,抬著他走。天亮前趕到青弋江南岸。渡河時,被堵截的敵人發現,密集的子彈射來,抬他的戰士一個個倒下,袁國平也掉進水中。戰士們前赴后繼地把他抬起,邊抬邊打邊強渡,激戰約40分鐘才到達對岸章家渡。此時,100多人的隊伍就只剩下三四十人了。袁國平由于在渡河時再度受傷,身體極度虛弱。戰士們喊了半天他才醒。他掙扎著把筆記本和7塊大洋交給李甫,斷斷續續地說:“你們趕快突圍……不要管我了…否則一個都出不去……替我向組織上匯報。”并指著大洋說:“這是黨費……”當戰士們泣不成聲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袁國平已悄悄摸出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扳機,踐行了他在皖南部隊突圍動員時所講的“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1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的誓言。這句話說得真好,我說過像袁國平這樣的話嗎?沒有,我沒說過。平常,我連與同學,家長打一個賭都不敢打。還說絕不放過一個敵人,決不當俘虜?由此可見,袁國平是多么的愛國,多么的英勇呀!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學習新四軍爺爺奶奶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紀律,鐵的團結,鐵的作風,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