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這一首眾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又有誰在唱的同時去認真思考這其中的含義呢?或許有,亦或許沒有。
“我想有一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一曲風靡一時的《蝸?!?,又曾被人在唱的同時提起,去體會這其中的辛酸呢?或許有,亦或許沒有。
向來責無旁貸,也包括我們的不可愛,像極了赤裸的腳踝般舒服自在,這就是家。家里有疼愛你的爺爺奶奶,嚴厲的爸爸和藹的媽媽,可愛的弟弟妹妹,其實不再需要什么了。每天放學回家,香噴噴的飯菜,熱心的叮嚀,一天學習生活的疲勞一掃而去,一家人在一起談天說地,難道還不足以令我們感到幸福嗎?這,就已足夠;這,就是家。
在外飄蕩的游子,歸心似箭,寧愿擠著火車、公車,也要回到家去見見那步履蹣跚老媽媽,看看被壓垮了堅實的背的老父親,因為那,是家,是根,有愛,有回憶。
父母懷中的寶貝,滿心抱怨,整天想著離開父母的羽翼,想要獨自飛翔,卻忘了回頭去看看母親的淚眼婆娑,望望父親的殷殷期盼,因為那,充滿著過分的愛,令他想要逃避。
成長中的我們,懂得父母的辛勞,也明白孝是美德,更清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心里滿滿存著的全是感激,卻很少落實在行動上,我們是還沒有明白嗎?
家,有則不惜,無則盼;父母,有則不重,無則悔。其不如于家有時,惜之;無雖盼,有回憶則盼不強;父母,其不如于父母有時,重之;無雖悔,曾孝過則悔不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比起他們,我們很幸福。
一個叫做家的地方,里面有叫做父母的人,有叫做自己的回憶,有父母給的關懷與愛,充斥著自己的哭鬧聲,聽得到自己的笑聲,在我們心里永遠存在。
請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