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第一天上小學的感想
有些人認為獨自上學挺簡單的,但我卻把它當成了一個愿望。
上小學的時候,我在媽媽教書的學校上學,我家離學校很遠,每天都和媽媽一起打的上學,下雨天還進場叫不到車,那肯定不能讓小小的我獨自一人上學,所以每天我看著同學們三三兩兩一起回家,不用家長接,我都覺得羨慕。
心里暗暗地想:以后上了中學,一定要獨自回家
上了中學,媽媽覺得上學時間早了,學習任務一點點地加重了,便把家搬到學校旁邊,我長大了,媽媽就讓我獨自上學了,我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暑假時期,學校軍訓,我開始一個人上學了,走在路上,我覺得特別自豪,心情也非常的好,總是一邊哼著歌兒一邊走,有時還蹦跳一下,別提有多高興了。
放學時也和上學一樣快樂,又一次還差點辦了一跤呢。
而且,每天回家都會接著放學時的那愉快的心情,向爸爸媽媽講學校里的事。
上初三了,我也喜歡獨自上下學,在路上我計劃著回家的時間安排,有升么好事也會在路上喜滋滋的策劃好回家增么跟爸爸媽媽說…… 獨自上學,看起來挺簡單的,但我覺得它是我成長故事里的一個很值得回味的故事,它讓我有了一點勇氣;讓我漸漸關注周邊的事情,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指示;讓我知道人就是這么一點點的長大甚至獨立。
我喜歡獨自上學
孩子第一天上小學家長的感受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別被人打。
。
有事找家長,
孩子上初中第一天住校家長的心情短語
第一天,家長肯定不放心咯, 會考慮,他在學校吃的好不吃,挑不挑食,有沒有喜歡吃的菜 ,睡得好不好,
孩子第一天上學后的感想一年級
希望能鼓勵到你的孩子親愛的孩子,你有著最令人羨慕的年齡,你的面前條條道路金光燦燦,愿你快快成長起來,去獲取你光明的未來。
天道酬勤。
人世間沒有不經過勤勞而成為天才的。
愿你日夜勤奮,早日成才
愿你是風,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開藍色的波瀾。
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將彩色的人生擁抱。
愿你是一只燕,銜著春光飛來;愿你是一只鷹,一展翅,箭一般射向籃天 …… 愿你像顆種子,勇敢地沖破泥沙,將嫩綠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愿你像那小小的溪流,將那高高的山峰作為生命的起點,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 愿你像松柏一樣堅定,像楊柳一樣柔韌,像花朵一樣嫵媚。
衷心地祝賀你,用智慧、才情、膽略和毅力,開辟出一塊屬于你自己的土地。
你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你什么心情
參考如下:寶貝這是你第一天離開我的身邊自己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跟自己的同齡人玩耍接觸,希望你可以適應新的環境,開心快樂的成長,不管媽媽or爸爸是否能夠在你身邊陪伴,我們都希望你可以自己勇敢的面對以后的狀況。
永遠愛你的媽媽or爸爸。
加油
你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小小男子漢
小學一年級勞動感言30字
我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
【第1句】: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而且會養成勤勞的作用.一旦走向社會,這些技能和作風,就會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受到大家歡迎.
【第2句】:同學們在家務勞動中,經歷克服困難的過程,能鍛煉意志和毅力.
【第3句】: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同學的小發明、小創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
【第4句】:緊張的學習之余,做一點家務,正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不但可以通過改變活動形式來調節大腦機能,而且有利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第5句】:一個人家務勞動的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面對各種困難.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勞動不但給你帶來許多樂趣,還陶冶了你的性情,你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學習吧!因為不管科學有多發達,到了什么時代,勞動永遠都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沒有勞動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一個嶄新的世界!
爸爸媽媽對孩子第一天上小學的期望
幼小銜接,家長你準了么
對于從幼兒園升上小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一切都很好,上小學肯定沒問題。
其實,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一年級以學習為主。
上小學后,孩子在精神上、體力上的壓力明顯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生活和活動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規定,很多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適應小學生活,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那么怎樣做好幼升小銜接,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呢
國內眾多知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給出了幾個方法和建議: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向往之情 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由于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
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愿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
此時,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
比如,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
” 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
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呀
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跳舞、學知識。
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干。
” 當孩子拿著書,纏著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
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
”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
干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
”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國內外心理學研究都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于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喂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
孩子走進校園以后,難免和同學發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狀也在所難免。
不少家長往往領著孩子去找老師或同學理論,甚至為孩子打抱不平。
這樣做的結果其實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父母必須抑制自己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欲望。
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可以多啟發式的問問孩子:你覺得別的同學(自己)這樣做對嗎,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呢,別人會喜歡這個同學(自己)這樣做么
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
這樣,孩子就能逐漸鍛煉出的見解、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也養成了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的習慣,發展了自我管理、時間管理、領導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學環境中成長。
家長要做的是,從日常的點滴中在旁觀察和協助孩子的成長,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使他成為主角。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一年級以學習為主。
小學每節課時間為40分鐘,因此,對剛入小學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
學會認真傾聽是孩子入學以后專心聽講的重要前提。
家長應該在家里就要逐漸培訓孩子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比如,當家長向孩子提要求時,孩子就應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著家長,在講完后最好讓孩子再復述一下,克服邊玩邊聽、漫不經心的壞毛病。
家長也可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給父母講故事、繪畫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以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約束力。
四、生活及調整作息 孩子在幼兒園里,事事有人照顧,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系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
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
從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休息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上床睡覺時間……小學生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環環相扣的。
為了適應小學較為緊張的學習生活,一定要培養好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要提前調整好作息時間。
開學前兩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課時間起床、吃飯和睡覺,特別要注意訓練孩子的上廁所時間,為適應40分鐘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堅持讓孩子進餐,不少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吃的滿桌都是,或吃得時間太長,這些習慣產生的源頭就在于家長的“顧慮”。
五、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小學對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規則要求,比如課堂的學習常規,課間與同學的交往,放學上學排隊的紀律,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家長要盡量要了解小學的規則要求,通過示范、游戲、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
謙恭有禮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比如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跟別人講話,眼睛要看著對方;在學校里對老師,對同學都要有禮貌,說禮貌用語;出入老師辦公室如何敲門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須放在首位的事情。
教孩子上小學前,學會熟練寫自己的名字,熟記家庭和家長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區名字、第幾樓第幾層,是所有家長必須要做的事情。
眼睛里面進了小蟲子怎么辦,小腿磕傷了怎么處理,天冷天熱自己穿脫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褲衩蓋著的地方老師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講述這些安全知識。
六、正確看待幼小銜 家里有幼兒園大班孩子,很多家長不想孩子進入小學就“慢人一步”,就算價錢再貴也要上幼小銜。
然而,上幼小銜真的能幫助到孩子嗎
提前學過的孩子進小學后,一開始是會顯出優勢,但這種優勢很快就會就被追平。
其實,小學的拼音、算術課時都很充足,只要學習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師的教課進度,掌握好都沒問題。
低年級的孩子力不太強,部分提前學的孩子反而會因為已經學過了,上課不好好聽,養不成專注傾聽的習慣。
提前學習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規范,出現發音不標準等問題,之后就很難改變。
幼小銜接有必要,不過不是提前學拼音、算術,重要的是在生活、學習習慣等多方面銜接;知識方面,讓孩子在入學前對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觸一些數字,學會簡單的加減法就夠了。
這是眾多兒童教育專家的一直看法。
當然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孩子沒有讀學前班,直接讀小學,沒有接觸過漢語拼音,簡單的加減法也沒有學過,這樣的孩子去參加一些正規幼教機構開辦的假期幼小銜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