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的感受
哈哈 地球是個晶瑩透明的球體,它是人類的母親,我們生命的搖籃。
它有著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綠綠的草地,奔騰的江河,叮咚的泉水,巍峨的群山……這無不展示著地球的純與美。
自古以來,人類在它博大的胸懷中成長著,享受著地球慷慨提供的一切。
可人們不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反而貪婪地索取,他們亂砍濫伐,捕殺國家保護動物,破壞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無休止的工業污染使得地球那圓圓結實的身軀百病交加,潔白無暇的容顏也變得面黃肌瘦。
然而,你可知道,我們亂扔的廢電池、塑料袋等總有一天會把地球變成一個有毒的垃圾場;青蛙、益鳥等被人類吃掉時,失去天敵的害蟲大量繁殖,人們只好用劇毒農藥對付那些害蟲,污染了地下水源和大量的農田;人們無節制地肆意浪費水,使得地下水位直線下降,最終魚兒們死在干涸的河床上,而最后一批人類也渴得連眼淚都流不出來;當一棵棵能阻擋風沙的“衛士”被砍倒后,代替它們的將是什么
將是一片片沙丘,它迫使大地的“綠色天使”消失得無影無蹤,氣候變得異常,旱澇災害不斷襲擊人類。
1998年我國南方地區遭受的特大洪災,不正是人類破壞環境的結果,不正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嗎
關于保護環境自己的感悟。
100字左右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聆聽潺潺的溪水,感悟時光流逝;聆聽洶涌的海浪,感受氣勢澎湃;聆聽無垠的藍天,享受心曠神怡,走進自然,讓你感悟到生命的內涵。
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大自然是需要用心欣賞的,大自然是需要用生命去傾聽的……樹的生命是循環往復的,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
走過春,跳過夏,度過秋,熬過冬,花開花落,云舒云卷,生命便在無意中延續開,樹也在年年歲歲中重復它的一生。
對空氣污染的感想
在我們周圍,感受到的大氣污染有: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大氣污染直接影響到我們人類的健康,近期我市的空氣污染的指數較高,出現了較大霧霾,許多人出現了感冒、咳嗽、嗓子疼等現象,為此,我們要保護環境,熱愛自己的家園,同時也是愛護我們自己。
防治空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第1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多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
【第2句】: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
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
對于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
【第3句】:個人的環保是從自身做起,減少煙花鞭炮、燒紙引發的煙囪,過年時,人們用煙花炮竹等方式來慶祝春節,我們可以多剪一些門窗紙、和敲鑼打鼓等方式代替煙花炮竹。
【第4句】: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讓我們攜手共同建造美好家園,讓藍天、白云、綠色、清水陪伴著我們,使我們的環境更加清新,家園更加美麗
學習環境保護概論后感想
班別:應化11-2班姓名:李日霞學號:11114060203學環境保護概論有感學習了環境保護概論這門課,我覺得自己收獲了很多知識,很多我們平時不會留意但是都是很基本的常識性知識。
學習這門課,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環境問題;了解到了我國在環境保護道路上的歷程以及我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把環境放在了什么位置;了解到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等環境污染的來源、危害、以及防治的基本原則;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一些綠色能源……。
20世紀以來,人類的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產生了很多環境問題。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氣候改變、南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等,這些環境問題無不威脅和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生存、發展,這是人類在發展中對自然環境采取不公允、不友好態度和做法的結果。
然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大公害中“日本的水俁病事件”。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日本熊本縣水俁灣-日本一個興旺的漁產小鎮上開設了合成醋酸廠。
1949年后,這個公司開始生產氯乙烯,工廠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廢水排放到水俁灣中。
1956年,水俁灣附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
這種病癥最初出現在貓身上,被稱為“貓舞蹈癥”。
病貓步態不穩,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稱為“自殺貓”。
隨后不久,此地也發現了患這種病癥的人。
患者由于腦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被侵害,輕者口齒不清、步履蹣跚、面部癡呆、手足麻痹、感覺障礙、視覺喪失、震顫、手足變形,重者神經失常,或
談談水污染的感受
化生系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院團委號召貫徹執行中宣部、 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發出的“關于組織開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
為了響應上級機關和院團委的號召,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充實自己,我系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社會實踐我系共收到兩個年級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344篇,學生社會實踐參與度達到了
【第92句】:5%
針對報告,我們積極組織分團委成員仔細閱讀,并對其進行篩選,選出一些優秀的文章以待表彰,同時也對所有文章進行了分類比較。
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基地很廣泛,最“熱門”的地方是基層農村,各地的市區、鄉鎮也是首選,還有各類飯館、工廠、公司、水利局等等各種地方,都留下了我系同學進行社會實踐的足跡
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就近選擇地點進行時間或長或短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特別是所學記錄下來。
可以看出,通過各式的實踐活動,同學們都得到了成長鍛煉,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還有些同學利用暑假時間去打工,不但給自己積攢了一些物質財富,還使自己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鍛煉,他們的感受自然別有一番風味。
而另外一小部分同學雖然沒有去那些正式的工作崗位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但是他們仍然能夠仔細觀察、深入思考,認真寫出報告。
有人寫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教育狀況,也有人寫人民生活水平狀況,環境狀況等等,都能很好的表現自己的見解以及看法
我系主要組織了7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其中突出的是“關注留守兒童”實踐小分隊以及“飄動的紅絲帶”實踐小分隊,04級環境科學專業的同學更是結合自身所學知識組織小分隊前去參觀了自來水廠,獲得了很大收獲
我系暑期實踐活動的情況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大活動版塊:一、 由系領導和老師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版塊
【第1句】:“關注留守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 為了能更好的關注留守學生,服務青少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并促進我院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我校團委的精心組織下,我系于7月6日組織了8名志愿者赴沙灣區葫蘆鎮開展“關注留守學生”社會實踐。
7月7日下午,校團委張科書記、化生系林天興助理、親自到學校看望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并且與葫蘆鎮領導交換了意見,對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提出了要求。
該分隊成員分工合作,團結協助:充分考慮了我們的專業優勢,對化學、生物、數學等專業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進村入戶、樂此不疲:對留守學生的關注,他們從各方面獲得相關信息,便于對留守兒童進行管理。
在農老師、趙老師的帶領下,對留守學生進行了小范圍的家訪,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認真敬業、樂于奉獻:為了上好一堂課,該分隊隊員備好每一課,為了體現我系的特色,我們在開設數、理、語、外的同時,還開設了生物課程,主要對一些簡單而有趣的植物及其現象進行講解,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定點結對,長期幫扶:為了讓本次活動變得更有意義,他們對留守學生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進行了結對,決定通過長期的幫扶來讓這些孩子們度過學習和生活上的難關。
該社會實踐小分隊得到了葫蘆鎮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留守學生在這短短的一周里在心理上和認知能力上確實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加強。
我系學生也加深了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留守學生和農村教育情況的了解,進一步肯定了政府加大農村教育力度的成果。
在活動中,大家表現出了非凡的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
今后我系還將繼續深入農村,深入基層,關注留守學生,關注老百姓關注的事。
【第2句】:“飄動的紅絲帶”社會實踐小分隊 為了加強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宣傳,讓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識,在樂山市市中區團委和樂山市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系組建了“青春紅絲帶”青年志愿者社會實踐小分隊,在適時深入社區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對艾滋病更新認識,對社會有更全新的了解。
為此,“青春紅絲帶”實踐小分隊全體組員分別于7月6日—13日先后來到樂山市市中區和沙灣縣水口鎮大街上,義務為群眾宣傳艾滋病的預防知識。
他們先通過和樂山市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管理辦公室和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獲得了一些預防艾滋病的海報和相關宣傳單以及調查表,通過展出海報、分發宣傳單以及口頭解說等形式來達到宣傳效果
通過活動,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到了國家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方面的空缺。
今年7月份國家衛生部到樂山市調研艾滋病預防工作后時,該實踐小分隊在丁敏娜老師帶領下就開展的活動做完詳細匯報后,獲得了在場專家和領導的高度認可。
今后我系將把這個小分隊一直堅持下去,在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為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貢獻一份力量
二、由各班級自我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版塊
【第1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小分隊 身為大學生也要關注國家的事情,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系領導組織04級環科1班的同學于2006年7月5日前往車子鎮漁龍村進行采訪、調查。
同學們到了該村后通過走訪、了解,獲悉了不少農民對于新農村建設政策的看法。
這次的實踐調查活動進行得十分順利,村民們對當前的生活條件、國家政策等都比較滿意,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該村存在貧富差距,受教育程度不夠,科技知識貧乏,所以要發展物質基礎,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建設的核心是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此次活動該隊成員還認識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上,政府應深入了解群眾,與群眾常溝通,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還要普及教育,推廣新技術、新知識。
【第2句】:水資源調查實踐小分隊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生命,離開了水動植物就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地球也就失去了它的蔚藍,失去了它的生命 為了了解樂山市供水資源,以增強惜水、愛水的意識。
在參加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增長見識,拓展思維,從而可設想出新的治水方案,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系04級環境科學2班學生于2006年7月5日組織同學結合專業知識去到樂山自來水廠進行調查、檢測、咨詢。
他們從中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水的抽取、沉淀、過濾、消毒、儲存。
另外該隊成員還意識到光是了解水源生產還遠遠不夠,還應該要注意到水污染防治問題,獎勵發展時兼顧環境保護。
水是生命之源,離開水我們就無法生存,所以讓我們一起呵護水資源吧
【第3句】:關注校園實踐小分隊 7月5日,我系04級生科班學生舉行了關注校園社會實踐活動。
他們結合所學的植物分科以及分布特點等知識對我院植物做了一個簡要的歸納和研究。
他們在結合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崇尚科學,親身調查,深入研究,做出了許多極富參考價值的社會實踐報告。
該小分隊成員從前校門出發,一路上有的負責采集標本,有的給不同種類的植物拍照,有的負責記載這些植物,從出發點到舊圖書館再轉到白果苑最后到達北校區。
3個小時的奮戰之后,把我們學校總體上所有的植物都進行了分類和歸納總結,并留下了相關的圖片記載。
本次的實踐,圖文并貌,生動活潑,加深了同學們對我院各種植物的了解。
同時對于生物專業的同學來說,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學以致用的機會,充分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和協作能力 。
此外,同學們還廣泛交流了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受益匪淺。
【第4句】:環境調查實踐小分隊 樂山作為世界人居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和世界自然遺產峨眉山,所以它的環境問題是每一位旅客最關注的問題。
為此,7月3 日,我系05級化學教育班舉行了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清晨,化學教育班同學組成小分隊從師院大門出發,沿著大渡河走,一路上他們有的擦電話亭,有的撿垃圾,有的擦玻璃,有的掃大街,還有現在樂山的垃圾桶都是分成不可回收和可回收,所以同學們還主動向市民們宣傳怎么把垃圾歸類,并放到正確的地方。
他們是一群臨時清潔工,他們是一群小蜜蜂,城市的衛生一瞬間讓人感覺煥然一新。
樂山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也參與進來。
他們還對環境問題做了調查和總結,發現樂山主要的環境問題是由于市民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政府部門也沒有對此采取正確的措施等等。
我系學生此舉,受到沿途群眾的一致好評,并起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相信有了他們的辛勤勞作,樂山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將來這里的旅游業也終將越來越好。
那么我們的那一點點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
三、由學生自行組織的自我社會實踐活動版塊 有些同學在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尋找實踐機會,實踐的形式也非常豐富。
他們有的進入學校實習,有的自主進行問卷設計及調研,有的對某地區的經濟發 展潛力進行調查,有的對農村現存的問題調查,還有的對自己家鄉的環境問題進行了調查等等。
這些內容之新穎,行為之創新,思想之廣博,是今年暑期實踐的一個創新點,而且大一學生不乏其人。
他們有的還自己開培訓班當老師,我想這樣實踐過的學生學起來理論知識時,轉化為能力聯系實際方面會做的很好。
同時這說明了他們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為他們以后適應激烈的社會發展潮流做好了鋪墊。
也有的同學利用假期去打工,一方面為自己積攢了物質上的財富,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他們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
總括以上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看到我化生系的此學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戰績非常輝煌,遠遠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因為有許多學生在假期真正地進入了社會參加了實踐,將理論聯系實踐,起到了學校對“學以致用”的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借鑒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做好我化生系的其他各項學生工作。
化學與生命科學系 分團委 2006年9月11日
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環境保護措施項目經理部根據本工程建設的特點,結合本工程在實際施工中的具體情況,切實落實保護環境、規范施工的指導思想,特制訂了如下保護措施:(1)對原有生態環境進行調查,結合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影響,合理進行施工組織,盡量使用可不破壞原有生態的施工措施。
嚴格落實其它環保措施,保護水質和空氣環境。
(2)拌和站排出的廢水、生活污水要經沉淀等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得直接排放流入農田、引水渠或引水溝中。
(3)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和裝卸、運輸工程,制定操作規程和灑水降塵制度,保持濕度、控制揚塵。
(4)不得因施工需要,在未經業主和相關部門容許的情況下,毀壞地表植被,挖掘土石,埋設管線。
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內外的植物、樹木,必須盡力維持原狀。
(5)施工剩余失效的灰、砂、混凝土等,選擇合適低洼地堆放、掩埋,避免流失污染環境。
(6)對施工過程中的所有管理人員進行環保教育,使防止水土流失科學化,真正做到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發展。
(7)施工現場設置以明溝、集水池為主的臨時排水系統,施工污水經明溝引流、集水池沉淀濾清后,間接排入下水道;同時落實“三防”措施,配備“三防”器材和值班人員,做好“三防”工作。
(8)設立專職的“環境保潔崗”,負責檢查、清除出場車輛上的污泥,清掃受污染的公路,做好工地內外的環境保潔工作。
清楚白色污染的感想,急急急
我國市場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塑料,以發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為原料,分子量達 2 萬以上。
只有分子量降低到 2000 以下,才能被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變成水和其它有機質,而這一過程需要 200 年;如果將其填埋,將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減產;對其焚燒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其中有一種叫二惡英的化合物,毒性極大,即使在攝入很小量的情況下,也能使鳥類和魚類出現畸形和死亡,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對人也有很大危害。
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石油化工技術的進步,帶動了以石油化工衍生物為原料的塑料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形成了全球性的“白色革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廣泛地使用塑料。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環境意識的淡薄,大量廢舊塑料被隨意拋棄,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形成遍地白花花一片的景象,這就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不僅影響市容美觀,而且潛伏著巨大的危害,嚴重地破壞生態環境,是繼大氣污染、水質污染之后的又一讓人頭疼的環境公害。
所謂“白色污染”,是指廢棄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盤、塑料包裝、農用地膜等對環境的污染。
那么,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對此,我們分別做了三個試驗。
實驗一 將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等白色垃圾粉碎,分別掩埋在三個花盆里蓋好土后往其中一個花盆澆透水,兩個星期后,翻開土檢查,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絲毫無損傷,塑料袋表面上布滿水珠。
而塑料下的泥土卻沒濕。
這表明白色垃圾的隔水性能極好,且極難被大自然降解。
實驗二 把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粉碎后放入試管,倒入酸,堿溶液,無變化;倒入汽油、酒精等有機溶劑亦不溶解,這表明白色垃圾耐化學腐蝕,耐有機溶劑。
實驗三 把塑料袋、塑料快餐盒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其立刻變黑,變成黑色粘稠物體,且散發出刺鼻氣味,這表明白色垃圾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且放出有污染的氣體。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廢棄塑料物每年總量達5000多萬噸。
中國自90年代以來,塑料廢棄物“突飛猛進”,1995年達200萬噸。
自然界中長期堆放的廢塑料,給鼠類、蚊蠅和細菌提供繁殖的場所,易傳染各種疾病。
混在土壤中的廢塑料,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危害。
丟在地面和水體中的廢塑料,易被動物當成食品吞入而死亡。
生活垃圾中的廢棄塑料,給生活垃圾的處理造成困難:填埋則體積大,長期占用土地;堆肥則會污染地下水;焚燒則會釋放有害氣體,污染大氣。
隨著人們對白色污染的危害越來越深入的認識,人們開始利用各種方法來處理限制白色污染。
針對“白色污染”,鐵路部率先決定在鐵路全線停止使用EPS餐具,一些大城市如杭州、福州、 武漢、上海、廣州、哈爾濱、北京等地也相繼頒布了禁令。
今年2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第6號令, 要求在2000年前淘汰一次性EPS餐具。
據有關部門最新檢索統計,為治理“白色污染”,目前國內已有四種類型替代產品推 出:
【第1句】:淀粉類。
淀粉類一次性餐具,因防霉變技術尚未解決,設備不完善,且成本過高,故至今仍停留在實驗室研制開發階段。
即使今后技術過關,由于我國是缺糧國家,也很難形成市場。
【第2句】:雙降解塑料類。
此種餐具只是在塑料中加入光敏劑及淀粉,加入部分可降解,其塑料部分仍無法降解,所以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產品,不宜推廣。
【第3句】:紙漿模塑類。
一個紙模餐盒重25克,成本0.35元,日產4萬只餐盒需一噸紙漿,相當于砍伐噸計以上的樹木,一年以300天工作日計算,共要砍伐近300多立方米樹木,這對本是森林貧乏的我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由此帶來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更不堪設想。
當然,不可否認,紙模制品在色澤、韌性及外觀方面均給消費者以清晰之感,但就環境保護而言,紙漿模制品稱不上綠色包裝,加之價格偏高,消費者難以接受。
【第4句】:植物纖維類。
應該說,植物纖維類是比較被市場看好的。
看產品是否是天然綠色包裝,可依據三點來認定:一是包裝材料來源必須為再生資源;二是包裝材料及包裝產品在形成過程中和廢棄后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三是包裝材料及其制品再生產過程中必須節省資源。
植物纖維一次性餐具是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秸稈纖維為原料,經特殊工藝壓制而成,正符合這些環保條件。
一種方法使用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通過在塑料中加入一些促進其降解功能的淀粉、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其在一定周期內具有與傳統塑料相同的功能。
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在自然條件下,其化學結構可發生重大變化,且能迅速降解,變為水、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質,使其“來有影,去無蹤”。
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處理一定的白色污染,但是加入的降解劑又會產生新的污染,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些容易降解、無污染、低成本的材料作為替代品。
美、英、德、日等國都在進行生物自毀塑料的開發。
美國密歇根大學用土豆和玉米為原料,生產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
德國哥丁根大學通過對細菌的特定基因隔離,使植物細胞內部生成聚酯而制成生化塑料。
日本生命工業技術研究所則開發新型光生物雙降解塑料。
英國還研究用糖培養細菌,然后用這種細菌制成可降解塑料。
隨著全球環保高科技的發展,人類將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為指導,進一步探索治理白色污染的新對策。
我們相信,人類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