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與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善于動腦,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總是壓制對方,強迫對方服從自己,對方不久就會對你產生敵對情緒,從而失去對你的信賴。
【第2句】: 充滿怨恨的生活,只會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那些心存報復的人, 其本身內心也在承受著痛苦的折磨。心存仇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 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們所做的一切壞事,都會如同褲腳上的泥土 一樣,抖一抖就全掉了。以德報怨,以一顆慈悲心待人,我們就能找到心 靈的一方凈土。
【第3句】:極端性格的人,不懂得把握分寸,人生就會失去目標。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只要我們豁達一些,彼此都會得到利益,難道損人又不利己好嗎?不一定非要采取極端不理智的行為,不能生存又何談發展?
【第4句】:不耗費資源,不毀壞環境,只愿拯救地球。過度的貪婪和無限的欲望,是毀滅地球和導致自然災害的惡因。
【第5句】: 活著很好,活著也很無聊。一些人活著,另一些人陪著瞎 活!活著和活著大不一樣!智慧沒有了,活著不過就是行尸走肉。當 智慧之光漸漸熄滅,這個世界將成永夜。
【第6句】:生命的態度決定著生命的質量,生命的過程是一團亂麻的傷痛,還是一彎清新的溪流,就在于用生活的樂觀去鼓勵自己在煩惱面前的惆悵惘然,讓生活向光明的程度改變,創造心地氛圍,安然的拓展,活出生活的一份生機與心地的幾分氣度,由與入禪,把生命活成一條慈悲智慧與氣的生命主線。
【第7句】: 一位高人聊及人與動物,曾發這樣的感慨:在所有動物中, 人雖然最高級,卻比多數動物兇殘。理由是,人類社會發生過人吃人 的事,但在動物世界中,多數動物從不互食同類。
【第8句】: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读鎵洝曰谄贰?/p>
【第9句】:做人不一定要像水晶玻璃透明膠,可以保留一點,讓人去體味,這遠勝過直腸子去得罪人。
【第10句】: 一切風雨都必須自己經歷,沒有人能夠庇護你,所有的眼淚 都必須自己風干,沒有人能夠替你擦。所有的苦都必須自己品,沒有 人能夠替你嘗;所有的累都必須自己承受,沒有人能夠幫你分擔。人 們欣賞蝴蝶的美麗,沒有人在乎它蟬蛻過程的艱難;人們贊美云雀的 高飛,沒有人在乎它試飛時留下的傷。
【第11句】:佛教主張因果和輪回,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并不否認因果法則,但亦不會拘泥于因果的形式。佛教是靈活的,變通的。我們的生活亦應如此,真實的自我是超乎肯定和否定的,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第12句】:愿心定,成佛之路就不遠;愿心不定,就會被世間各種愛恨情仇和貪欲的業障左右,貪戀繁華、富貴、情愛,最終隨波逐流。
【第13句】:怨起于心,結于心,所以當了于心。以一顆淡定的心去面對一切惹人煩惱的事,以一種低姿態與那些惹你煩惱的人擦身而過,抬手相讓只為求一份簡單,不要沉迷于那些繁雜的小事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來的方向。
【第14句】:多聞圣弟子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于綺語,凈除其心?!吨邪⒑洝肪砣顿浤憬洝?/p>
【第15句】: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造,不管將它用于好或壞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顆心。
【第16句】:來生愿為蓮,菩提樹下修輪回,守一份清寧待菩提花開結因果,不管輪回因果,禪心依舊如故,觀凡塵平生,唯愿遇見的他生生安好。
【第17句】:【佛語禪心】“我們的大家族就是一棵大樹,我們的父母長輩是家族的根,夫妻是樹干,孩子、財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樹的枝葉花果。只有孝順老人,大樹才能根深蒂固,才會枝繁葉茂,我們才能得到累累碩果。因此,你只要去耕耘,孩子、財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實都能夠收獲?!?/p>
【第18句】: 二十多年前,我正年輕,覺得這個世界暗無天日,感到前程 一片迷惘,生命時刻處在坍塌的邊緣。二十年后回頭再看,發現那個 曾經的我不可理喻,當時覺得垂天之重的事實際上輕如鴻毛,當年看 似過不去的坎其實跨步能過。人們,再難都要好好活著,活著活著, 就活得一切都風淡云輕。
【第19句】:【禪語感悟】以貌取人,輕慢他人,驕縱自我,這是人性中深 藏難除的劣性,一旦產生這樣的心境,那就會產生傷人不利己的心態。
【第20句】: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人世間,對別人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刻,就會減少許多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發生。進一步說,可避免許多人間悲劇的發生。
【第21句】:只有生活在寧靜的狀態下,才有情趣欣賞世界可愛的一面,才有心情欣賞自己擁有的幸福,才有機會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第22句】:佛教認為外在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內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內心有:良好的通風——思路通達;良好的陽光——熱心開朗;良好的視野——展望未來;良好的通路一菩提正道,這就是內心最好的“龍穴”。(當代)星云《佛光教科書》
【第23句】: 習慣都是養成的,并非與生俱來。習慣的養成都有引導,既 有個人內心的引導,也有社會現實的引導,有什么樣的引導,就會有 什么樣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必須三思而后選擇。與其 養成假丑惡的習慣,不如養成真善美的習慣;與其養成憤怒仇恨的習 慣,不如養成平和友愛的習慣。
【第24句】: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毒S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25句】:風水格局之形成:人是風水的靈魂!如果“我”小,心的空間就大,容量就大。對應的房子里,東西也放得多,非常的擁擠,自然格局也不大!福人居福地,什么樣的人住什么樣的房。
【第26句】:一個人若能夠時刻提醒自己以一顆寬容之心對待別人,以一份豁達的心境面對人與事,那么這個人就能夠除去很多煩惱,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第27句】: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滿了善意,幸福就不會遠去,快樂的天使就會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關愛他人,其實就是關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28句】:在人際交往中,競爭不能阻止競爭,仇恨不能平息仇恨,以怨報怨只會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導致更大的仇怨。反之,忍之、耐之,以不爭息爭,以德報怨,使人不能與之爭,使人無法與之恨,就能很好地緩解人際關系的緊張,進而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第29句】:破壞大自然,等于破壞自己的家園;浪費資源,等于浪費自己的福德;傷害動物,等于傷害自己的生命。最終虧損的還是自己,實在是得不償失??!如果你真的疼愛自己的話,應值得慎重。
【第30句】:當我們徹底確認了自他不二,從此對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現象,都會油然產生一份親切感,而不會有強烈的疏離感和排斥性?!葡壬?/p>
【第31句】:【天天禪語】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長養慈悲與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要一天比一天減少,斷除煩惱與增上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第32句】:人生最大的五種病,是“貪、嗔、癡、慢、疑”。而諸多煩惱及種種罪業,皆因貪著“財、色、名、食、睡”五欲;若能去除五欲,則能啟發良知,開展良能,自度度人,饒益一切眾生。
【第33句】:順應緣分,微笑面對,不去埋怨。錯過的就讓它錯過,只珍惜現在的所有。如果幸運翩翩而至,它會屬于你,如果它無意降臨,與其過分企盼,不如痛快撒手,否則那只會成為心靈的負擔。
【第34句】: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與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第35句】:以應薩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諸禪,不隨禪生,亦教他令人諸禪,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赌υX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36句】:生命是一種聲音,從啼哭一開始的隨意陰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礴,最后躺在云水禪心里聆聽花開的過程。人生路一邊行走一邊領悟,世事無常太多的風云變幻,滄海桑田的變遷讓我們學會承受,人情聚散的無奈讓我們懂得感恩。我們可以癡守一份不變的情感,卻握不住漸瘦的流年,一聲珍重往往溫暖一生。
【第37句】: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是在本質上善隕滅,惡叢生。他們對人的傷害,蓄勢已久,預謀已深。于是,這個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槍,有了所有的防不勝防。
【第38句】: 一日,60后老師對90后弟子說:人要經歷饑餓才懂得飽食的 幸福。弟子于是餓了一天,一天后飽食一頓,卻沒有體會到飽食的幸 福,相反他獲得了饑餓的幸福。問其故,答日:饑餓可以減肥,不用 減肥藥了。行者言: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樣。
【第39句】: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于平淡的樸實的心,不再珍惜與感激真摯的收獲與擁有,不再有一顆豐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禪宗所說的平常心。
【第40句】:誘惑是人生路上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麗的翅膀迷住了雙眼,從而誤人歧途,忘記了自己的路。所以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年代,要始終堅持自己的操守,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喪失了原則和立場,更不能讓欲望無限制地膨脹。
【第41句】:譬如路旁樹,暫息非久停,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死去別親知,乖離亦如是。《佛說無常經》
【第42句】:入迷稱作失,人悟稱作得。得失在于人。真正了悟了人生道理,即便在喧囂紅塵中,心也能逍遙于山谷,放曠于城鎮,精神則是超脫的。
【第43句】:【佛心禪語】 為了追求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常常自我苛求,所謂的執著也許會 變成執拗,而恰恰是這種不理智禁錮了我們的思想,擾亂了我們的情緒,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適當地放棄,這并非代表不進取,而是一種生活的 智慧。
【第44句】:一個人如果一生中沒有享受到生活的樂趣,沒有品嘗到生命的真味,那么,就意味著這個人缺乏生命的自覺與自省。沉浮動靜皆人生,用心體悟每種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沉浮得失皆是生活的賜予,才能于生活的每一處細節中品味到樂趣。
【第45句】:覺后為“空”,而未覺之時,則是一種世事無常,被這莫測的人生捉弄的感覺。一切事物生滅變化,遷流不住,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就像《佛說無常經》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p>
【第46句】:在紅塵中禪定。晨起時,泡一壺清茗,點一爐熏香,在窗明幾凈的桌旁靜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似在遙想某個遠方的故知。待到茶涼卻,香燃盡,我心緒一如初始,并未參得什么,但我深知,這個過程沒有紛擾,不思塵念,就是一種禪定。
【第47句】:你也唯有細碎聆聽那些起伏與凋落的禪音,找那沉陷于此時的暗涼傾覆與紅塵朝夕,且襯著這煙塵華暖里的鐘磬彌彌,以及那沉迷于舊事里,花朵映落于流水的情意。
【第48句】: 佛偈說“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悟求真理的路途,千 峰回轉,萬山阻礙,難免會有見歧路而茫然的感覺,此時要緊的是,不要 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迷茫并不是別人或外界造成的,迷茫的是我們自己。
【第49句】:觀察于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前。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50句】:于甚深法,隨己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習諸外道腐敗種子,設在余方,應為除滅,彼腐敗者,一切天人,應共摧伏?!洞髮毞e經》卷一一九,勝鬘夫人會
【第51句】:何必山巔與水涯,安心隨處便為家。有人問我西來意,笑指長天落 晚霞。 ——(清)敬安 成是一種味,淡是一種味,咸淡相宜也是一種味。一般來說,非 咸即淡、非淡即咸、大咸大淡、不成不淡的情況都會發生,而且多為交替發 生。因此,遇成品成,遇淡品淡,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第52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將一份善意珍藏于心,為身邊的人送上祝福怎樣讓內心充滿陽光?佛日:菩薩在家,當愿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當愿眾生:善事于佛,護養一切。妻子集會,當愿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53句】:人生就如善變的天氣,有晴有雨,有風有霧。這既是莫測的苦,又是多彩的樂。從生到死,就像一場風吹過。走過春夏,卷過秋冬;走過悲歡,卷過聚散;走過紅塵遺恨,卷過世間恩情,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生命盡頭,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54句】:修行就是要從根本上,從心地上來培養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來生成、在實際的修行過程中來生成。
【第55句】:【禪語感悟】 佛光禪師開示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 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 己,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56句】:假如哭的時候,沒有人來哄,別怕,正好學習堅強;假如怕的時候沒有人陪,別憂,正好學習勇敢;假如煩的時候沒人問津,別愁,正好學習承受;假如累的時候沒人靠,別慌,正好學習自立。破繭的蛹能成蝴蝶;駿馬馳騁草原必先錘煉;幼小雄鷹怎能翱翔藍天。想要重生必先蛻變,想要成長必經磨煉!
【第57句】:眾生常流轉于愚癡生死中,醉生夢死,只求“現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諸惡業、虛擲時光而毫無警覺。殊不知“明月不常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當念人生“無?!?,世事常于瞬間變化,不可耽著眼前的欲樂。
【第58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應緣處事, 用的是哪顆心?不要說什么佛心、禪心、清凈心,此亦不可得。
【第59句】:一切世間貪性清凈、瞋性清凈故,一切世間垢性清凈,罪性清凈。……一切世間法性清凈、眾生性清凈故,一切世間智性清凈?!秾嵪喟闳舨_蜜經》
【第60句】:降伏煩惱應從少欲知足做起,過度的欲望會導向貪婪一一一種極度擴張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實際的期盼。想要矯正貪婪,需要從內在的滿足開始。若能做到少欲與知足有什么好處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沒有痛苦,無有疲勞,還會獲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經》中說:“少欲者,不求不??;知足者,得少不悔恨?!?/p>
【第61句】:是壽命常為無量冤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八,迦葉菩薩品
【第62句】: 許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毛病,正因為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結果患 得患失,徒增壓力、痛苦、沮喪、不安,一無所獲,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第63句】:執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種子,妄想不斷地擴大,終至背負不了的苦惱。這正是作繭自縛的痛苦。——梅原諦愚禪師
【第64句】:釋、道、儒是一種人生信仰,每個人亦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去與之結緣。盡管如此,我們依舊是塵世里一株風中搖擺的蓮,每一天都在沉迷,每一天都有如夢醒。
【第65句】:賭書潑茶,倚樓聽雨,日子清簡如水。禪的時光,總是寂靜無聲。窗外風云交替,車水馬龍,內心安然平與,潔凈無物。如此清淡,不是疏離塵世,而是讓自己在塵世中修煉得更加質樸。
【第66句】:能于一念知解上了知三顛倒,難。能于生死顛倒中一念不生,更難。一 念不生卻又能冷暖覺照,難上加難。參禪,沒有大愿力,終究只是鸚鵡 學舌,無法在解脫道上踏步而行。
【第67句】:我們往往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絲毫沒有體會他人的感受,也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反而自以為是地期盼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難道最終的結果不會適得其反嗎?寂天菩薩曾說過:“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卻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福快樂,但與自我為敵,破壞自己的幸福和快樂?!?/p>
【第68句】:釋迦牟尼能夠成為佛教的創始人,來源于他多年來的苦行,來源于他歷經苦難之后的靜思總結??嚯y不是目的,醒悟才是開始。
【第69句】:菩薩千手千眼,凡夫也千手千眼。不同的是,菩薩千眼觀察眾生受苦,而以千手救度出苦;凡夫千眼看人家的不是,千手往自心中抓進煩惱。
【第70句】:如果稱別人為傻瓜,自己也就成為傻瓜。《經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積集經》
【第71句】:云是云,山是山,溪是溪。鄉野人家,往往是十里一家。獨享一方桃紅杏白,水墨丹青。一個镢頭,一把鋤,一襲蓑衣,一個笠。牛羊在云煙里,籬笆在懸崖上,種豆栽花,自在安逸??丈揭鞍?,一人獨來,一人獨往,只把禪心逐白云。
【第72句】: 當你真正認識了自己,你會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境界:縱然全世界 的人都不了解你,你也不覺得寂寞;縱然所有人都不支持你,你依然充滿 力量。
【第73句】: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脫苦輪。(天如禪師)
【第74句】: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有時無須太過執著,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緊,越容易失去。
【第75句】:當我們處于順境之時,如果順境成為修行的障礙,我們不應心安理得地享樂,應以慚愧之心好好懺悔;當我們處于逆境之時,如果逆境成為修行的助緣,我們不應灰心喪氣,應以堅強之心勇往直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凡是圓滿福德資糧和增長智慧資糧的事情,我們都樂意接受。
【第76句】: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南,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读鎵洝ぐ闳羝贰?/p>
【第77句】: 傳統文化非指被歷代統治者異化了的儒釋道文化,而是指具 原教旨主義的中國文化內核,它包含上述三家文化的精華部分,也包 含先秦諸子百家的源頭探索,還包括歷代啟蒙思想家的思考。修人的 道德格調,治國的仁心法度均蘊涵于這種傳統文化之中。不反對借鑒 國外一切優秀文化,但需謹防淮南之枳。
【第78句】:有人尋找最好的生活,找來找去找不著。哦!原來最好的生活總是在生活之外。生活中的局限,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不完美,隨處可見,生活中的無奈,你無路可尋。生活之外的生活呢?就全憑你的體會、體驗、體悟了。有了體會、體驗、體悟,最好的生活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一覺真法師
【第79句】: 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有空,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很忙。前者總 是跟著你對點,后者總是讓你跟著對點。
【第80句】:無風的空曠,靜靜地飄下零星的雪花,一片白茫茫的空曠,悄然的凈白,你還需要什么呢,這種禪境的心思先覺來得這樣隨意而安好,一種滿足的感覺落上心梢。
【第81句】: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點遺憾在生活中,也許比完美更覺得美。佛語,天地本不全,人間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對不完美的缺憾,一種自我安慰吧。佛且這么說,何況我們人呢。
【第82句】:一個人若能超脫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他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
【第83句】:溫,溫度、體溫、溫潤、溫暖、溫文、溫和、溫順、溫厚、溫良……因溫之單字而引伸出來的詞語甚多,所引起的思考也甚多。
【第84句】:現在你所看到的你,還不是你,那是經過偽裝、包裝、改造、定制的你!你的本身已經快要迷失,你看到的是父母眼中的你,同事眼中的你,時代底下的你,真正的你,被隱藏。
【第85句】:若學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離一切智心,若見可意五欲,即便在中共相娛樂,阿難,汝應作是念:如此菩薩,即是能成如來根本。《大寶積經》卷六,大乘方便會
【第86句】: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人由于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87句】:世上的人,永遠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憐、可笑、可悲、可厭、可憎、可恨,當一個人表現出可憐、可笑、可悲、可厭、可憎、可恨的行為,一定在經歷難以想象的困難;而且,在那些現象的背后,一定有著別樣的風景。如果你用智慧去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彌足珍貴的東西,你眼里的世界也會變得可愛多了!
【第88句】: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過的山水,都是風景;嘗過的歡愉,都是幸。掬一抹禪意入墨,以風的灑脫笑看滄桑;以云的飄逸輕盈過往;用淡泊寫意人生;用安然蔥蘢時光,透過指間的光陰,淡看流年煙火,細品歲月靜。
【第89句】: 為善搭一座橋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這種幸福讓時間、精力 和辛苦變得不那么重要。何必去刻意尋找生活的意義呢?你的一個良 善眼神,你的一次善意援手,甚至你的一句真誠問候,都是生活的意 義所在。因為生活有意義,你的人生更有價值,你的生命更加豐沛!
【第90句】: 天亮了,你醒了,與其閉目回味昨夜夢境,不如靜心聆聽百 鳥歌聲。你會從歌聲中聽出一種感動、一種熱烈、一種情思;你會從 歌聲中聽出一種希冀、一種動力、一種豪邁。不管昨夜的夢境纏綿還 是驚悚,都已成為過往,屬于生命的收藏,此刻,你的責任就是出 發,在朝霞指引的路上繼續人生行程。
【第91句】: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只有該放下時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于你的快樂和幸福。
【第92句】:譬如置毒乳中,至醍醐時故能殺人,乳時異故,醍醐亦異,雖復有異,歡第而生相似不斷,故能害人。五陰亦爾,雖復有異,次第而生,相似不斷,是故可言異作異受?!秲炂湃浣洝肪硭?,雜品
【第93句】: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94句】:正信佛教里的禪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磨煉所成就,屬修道的手段之一?!C嚴法師
【第95句】:或問:“師父,修行和修養有什么不同?”師言:“修行就是修心養性。每個人的習氣不同,佛性卻是一樣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養?!?/p>
【第96句】:有二種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譏嫌戒。性重戒者,謂四禁也;息世譏嫌戒者,不作販賣,輕秤小斗欺誑于人,因他形勢,取人財物;害心系縛,破壞成功?!洞蟀隳鶚劷洝肪硎唬バ衅?/p>
【第97句】: 儒、道、墨三家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干,儒家堅持的“仁、 義、禮、智、信”,道家強調的“不爭之爭”,以及墨家推崇的“兼 愛”,是它們各自不變的精神內核,三家的精神內核融匯成不變的中 華傳統文化內核。變則是一種絕對,它至少衍生了兩種結果,一種為 文化內核輸入正能量,一種則產生負能量。
【第98句】: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環在心外有法而生見取。見取即是對外認同。修行不把原本沒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拋丟,卻往里面裝,裝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葡壬?/p>
【第99句】:問:“如何是雙峰境?”師日:“夜聽水流庵后竹,晝看云起面前山?!薄峨p峰意欽禪師》
上一篇:句句珠璣,值得永久收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