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哥哥沒有考上大學,回家才做了兩天農活就厭煩了。媽媽說:“黃瓜還沒起蒂蒂——早得很呢!”(四川·璧山)
【第2句】:屬水蘿卜的——皮紅肚里白
【第3句】:敲著飯碗討吃的——窮得叮當響
【第4句】:【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釋義: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屬無人管束,就會胡亂行動。例句:這時,就聽見屋里三人拉扯的聲音,接上又是撲通一下響。燕西嚷道:“呵?。∝埐辉诩遥淖釉炝朔戳??!?/p>
【第5句】:【賣啥吆喝啥】(諺)吆喝(ya。he):賣東西時大聲叫賣。賣什么東西,就吆喝什么東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談什么事,三句話不離本行。
【第6句】:【貓兒狗兒識溫存】(諺)溫存:溫和體貼。指貓和狗也懂得人對它的溫存關愛。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溫情與關照。
【第7句】:【根不動,梢不搖】(慣)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第8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第9句】:【大閨女上花轎——半推半就】(歇)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假裝推辭。
【第10句】:光頭上面長虱子一無處藏身
【第11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河南·焦作)
【第12句】:刀切元宵——不圓滿
【第13句】:【打盆說盆,打罐說罐】釋義:比喻就事論事,不牽扯其他。例句:王距:“哎!咱們今天是打盆說盆,打罐說罐,可別往我身上鉗火炭。”
【第14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釋義:把恥辱當光榮。例句:“哈哈哈!”幾個小青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張著嘴樂開了。
【第15句】:【前有虎后有豹】(慣)形容處境十分危險。
【第16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虧,應該全面考慮。類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舍不得往外嫁,還想往回領外 甥?小伙子,為得兒子,該咋辦,你自個琢磨?!?/p>
【第17句】:眼瞎耳聾鼻塞嘴啞———竅不通
【第18句】:小紅家里很窮,今年又連遭不幸。前不久學騎車時摔折了右腿,近兩天又得了骨髓炎,鄉親們非常同情地說:“這風咋光往沒襖人身上刮呢?”(河南·內鄉)
【第19句】:舅舅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都很勤奮,踏實苦干。舅媽說:“做人不怕累,就怕整日坐在桌邊醉。只要勤勞肯干,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廣東·龍門)
【第20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就一起到河邊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見了,總是說:“每天傍晚怎么你們三個都在一起?”媽媽說:“一把蘿卜不零賣。”(甘肅·華亭)
【第21句】:【城隍廟的鼓槌——一對】(歇)本指鼓槌成對,轉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當。
【第22句】:【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諺)度:計算,估量。 山上有樹木,工匠就會去估量如何采用它;賓客有禮儀,主人就會擇優錄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選用。
【第23句】:【破家值萬貫】釋義:說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離開。例句:“大哥,破家值萬貫,你還是鎖上門,我們娘兒倆就坐在房檐下?!?/p>
【第24句】:搟面杖當簫吹——實心眼;缺少心眼
【第25句】:【求爺爺告奶奶】(慣)形容到處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第26句】:耗子戴眼鏡——鼠目寸光
【第27句】:【丁是丁,卯是卯】釋義:形容做事認真,毫不馬虎。例句:他從來是個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遠沒干過這種拖泥帶水的事。
【第28句】:【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仕”是流行很廣、影響很深的一句話,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學習優秀就應該當官”,是一種典型的“讀書做官論”。其實這是犯了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的嚴重錯誤。那么,“學而優則仕”源自哪里,又怎樣正確理解它呢? “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子張》,原文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庇腥顺30阉敵煽鬃拥脑挘鋵嵾@話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論。按《辭?!返慕忉?,“優”字的含義其中有一條為“充足、富?!保弧笆恕弊值暮x其中有一條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本意應該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閑時,應該學習;學習尚有富裕時間,應該做事?!边@才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本義就是“知行合一”,即“實踐與認識相統一”,這和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工學結合,處理好工學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這種觀點。他在《論語集注》中說:“優有余力也。仕與學理同而事異,故當其事者,必先有以盡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學,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而仕,則所以驗其學者益廣。”顯然,朱熹也把“學而優”解釋為“學有余力”,并認為“仕”與“學”同等重要。對此,北京大學一教授解釋說,“學”是理論總結,“仕”是運用理論到實踐?!皩W”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學”的廣度?!墩撜Z集注》是南宋以來官方認定的權威版本,它的解釋無疑是最正確的。
【第29句】:【到處楊梅一樣花】釋義:比喻各地情況都一樣。例句:許三財接道:“現今鄉里亂糟糟,吃碗粗飯也吃得不安寧,你何苦回去?”“到處楊梅一樣花?!睒s茂老板說。
【第30句】:【一棵樹上吊死人】釋義:比喻死抱住一種行不通的辦法不放。例句:他又好氣,又好笑,肚子里罵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顆樹上吊死人?!?/p>
【第31句】:星期天,小姨帶著一周歲的表妹來我家做客。媽媽對我說:“你帶表妹到那邊玩,我和小姨文案話兒?!笨墒牵覠o論怎么哄,表妹就是不肯跟我走。媽媽笑著說:“官兒不離堂,孩兒不離娘。你自己玩去吧!”(河南·林州)
【第32句】:龜兔賽跑——驕者必敗
【第33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慣)覓:尋找。指費盡干辛萬苦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卻在無意中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34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35句】:蒼蠅下蛆——專鉆空子
【第36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換小強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說:“你啊,何必用會下蛋的母雞去換不下蛋的公雞呢?”(四川·汶川)
【第37句】:吃罷中飯睡一覺,健健康康活到老。
【第38句】:【摸著石頭過河】借指探索,謹慎行事。沙汀《淘金記》: “我這個人作事,你清楚的,總是摸著石頭過河。唉,依你 看,將來不會有麻煩吧?”
【第39句】:【海里的船頭也會碰著】世界雖大,也可能相遇。成語:后 會有期。高云覽《小城春秋》:“大家擔待些吧,俗話說,船頭 船尾有時會碰著,能‘放點’,就放過,別趕盡殺絕哇!”
【第40句】:高空跳傘——落千丈
【第41句】:鱉咬手指頭——不放
【第42句】:看著村上許多人經商致了富,爸爸也閑不住了。誰知他一趟廣州跑下來,竟賠了五百多元,奶奶安慰他說:“地黃瓜上不了高架子,吃草的羊變不成牛,你還是安心種地吧!”(河南·南陽)
【第43句】:【關門打狗】(慣)比喻把敵人死死包圍住,然后殲滅掉。
【第44句】:【沒毛鳥子天照應】(諺)沒長出毛羽的雛鳥,再失去母鳥的哺育,就只有靠老天照應了。比喻無父無母的孤兒,即使無人照料,也會自然成長。
【第45句】:鄰居三奶奶家丟了雞,三奶繞村大罵,還不時朝小剛家的院子里瞧。小剛媽說:“風不刮,樹不搖,心里沒事不犯翹。她罵破天,罵破地,隨她去吧!”(河南·唐河)
【第46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舊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47句】:【君子不見小人過】釋義:君子不計較小人的過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見小人過,……咱們就把他放了罷?!?/p>
【第48句】:【行行出狀元】(諺)行:行業。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指不論哪一個行業,都有本行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狀元,業業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第49句】:扁擔靠在電桿上——矮了半截;矮了一大截
【第50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51句】:大炮轟蒼蠅——不夠本錢;不夠本:不上算;不合算;大材小用;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52句】:【耳聞不如目見】(諺)耳朵聽來的,不如親眼看到的準確可靠。指耳聽是虛的,眼見是實的。 也作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身受。 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親歷。 耳聽不如眼見,眼見不如手摸。
【第53句】:【快馬加鞭,永不下鞍】釋義:比喻快速前進,永不停止。例句:你們看,現在像一片綠色的湖水,看著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繼續革命的征途中快馬加鞭,永不下鞍!
【第54句】:【摔碟子摔碗】(慣)形容摔摔打打,亂發脾氣。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摜碗。
【第55句】:【好狗架不住一群狼】釋義:比喻一個人本事再大也敵不過一群人。例句:唉,完了完了。好狗還架不住一群狼呢。
【第56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釋義:比喻青春一去不復返。例句:咱島里部知道,你是個英雄有為的少年,古人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边@少年時代真是黃金難買哪。
【第57句】:【 賣狗皮膏藥】以往有些走江湖的賣藥,吹噓藥的功效,以 求出售。借指說假話,吹牛皮,或耍貧嘴。沙汀《淘金記》: “現在的話都是說得好聽!簡直像扯誑賣狗皮膏藥一樣!”
【第58句】:唐僧上西天——心取經
【第59句】:鬼曬太陽——無影無蹤
【第60句】:壁畫上的耕?!恢杏?/p>
【第61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62句】:【打小九九】(慣)小九九:乘法口訣。比喻在心里盤算。
【第63句】:我去姨媽家回來時提了一點東西。唉!真累,難怪媽媽常說“好手不拿四兩”。(廣西·柳江)
【第64句】:木頭楔子一專門鉆空子
【第65句】:【鐵公雞——一毛不拔】(歇)本指鐵鑄的公雞身上沒毛可拔,轉以形容人非常吝嗇。
【第66句】:【汗毛梢上都長著心眼兒】(慣)形容人非常聰明、機警。
【第67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68句】:【男兒膝下有黃金】黃金貴重,男子漢不應該輕易下跪屈 服。劉云若《小揚州志》:“知道除了再作進一步賠禮更無別 法,便也顧不得男兒膝下有黃金,雙膝一屈跪在她面前?!?/p>
【第69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俗語是指陰謀家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已為人們所共知。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職位,從此,魏國大權旁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會將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對司馬師兄弟的霸道行徑極為不滿,一直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但還沒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逼著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繼承了皇位。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便做了大將軍,他比司馬師更為專橫霸道。魏帝曹髦實在忍無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等三個大臣召進宮里,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著等死,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誅殺他?!彪m然沒有殺死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所殺,但比當傀儡受氣有志氣得多。
【第70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71句】:【英雄不夸當年勇】見“好漢不提當年勇”。
【第72句】:哥哥剛從警校畢業,練就一身好本領。有一天,他帶我上街買東西,兩個流里流氣的小伙子故意找哥哥的碴兒。哥哥說:“你們別沒事找事,我也是東山跑過驢,西山找過虎,見過點陣勢的?!彼麄儾宦?,伸手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說:“你們真是瘋狗咬太陽,不知道天高地厚?!闭f著,三腳兩拳,打得他們抱頭鼠竄。(河南·許昌)
【第73句】:【好話說上千千萬,不如實事辦一件】(諺)好聽的話說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實實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說不起作用,貴在拿出實際行動。 也作“好話千句,不及好事一樁”。
【第74句】:【枇杷黃,醫者忙;橘子黃,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生忙;橘子皮色發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75句】:【數核桃打棗】(慣)比喻責罵這個,訓斥那個。
【第76句】:【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77句】:【八匹馬拉不回頭】指固執。類似的:九牛拉不轉。劉紹 棠《二度梅》:“但是,溫良順犯起犟脾氣,十八匹馬也拉不回 頭;青鳳更是鐵了心,刀擱在脖子上也不改口?!?/p>
【第78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79句】:【和尚不親帽兒親】(諺)和尚之間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頂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親熱。比喻同行業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產生同情心和親切感。 也作“和尚不親廟親”。
【第80句】:【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謂年輕人沒有經驗,辦事不可靠。 清代《官場現形記》:“你們幾位都是上了歲數的人,俗語說 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們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 冤枉人的了?”
【第81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82句】:【指桑樹罵槐樹】(慣)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第83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慣)比喻含糊了事。
【第84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85句】:臨上花轎才纏腳——先前干啥哩
【第86句】:【天上一拳,地下一腳】(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或做事沒有條理。
【第87句】:【千年紙墨會說話】釋義:紙墨:指文據契約。指文據契約時間再長也能作為憑證。例句:他一想,“不成,賬上還欠支了四斗米,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得寫個文約落住一筆。”又一想:“空口無憑,有字據為證,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
【第88句】:鴨上架——全靠逼
【第89句】:【凍豆腐——難拌】(歇)拌:攪拌,諧“辦”。指事情很難辦,或問題不好處理。 也作“凍豆腐——拌不成”。
【第90句】:下雪那天早晨,媽媽送我上學。一位漂亮的阿姨穿著毛呢套裙,站在107國道邊等車,兩只手凍得不停地搓揉。媽媽見了對我說:“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河南·信陽)
【第91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釋義:沉迷于酒色的原因在子自己而不在于酒色。例句: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92句】: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
【第93句】:奶奶望著門前那等著收割的小麥說:“半個月前還青青的,現在變得黃澄澄了,真是麥老過座橋,人老路上搖??!”(江蘇·通州)
【第94句】:王母娘娘盼吃蒿菜飯——想野味
【第95句】:【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釋義:比喻在背后操縱、出主意。例句:潘漢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的人,統統抓起來。不在紀家村殺他幾個,我就不姓潘了。關照宋小犬帶路,即刻行動?!?/p>
【第96句】:【渾身是口不能言,遍體排牙說不得】(慣)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滿身是牙也無法辯解。指遭受冤屈,無法說清楚。 也作渾身有口不能言,遍體排牙說不得。 渾身是口也說不清。
【第97句】:【小時】“小時”一詞,既是舶來品,隨著鐘表的引進而引進,又是土洋結合的產物。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今天的24小時,半夜11點到凌晨l點為子時,1點到3點為丑時,3點到5點為寅時,依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人我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的時間一個鐘點叫做“小時”。當時是“大時”、“小時”土洋并用。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消失,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第98句】:【賢臣擇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棲】見“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
【第99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釋義: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見解不同的人說話,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剛才進門時他們對飲歡杯的景象,看看現在這種令人難堪的冷場,正應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老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