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魚大現形,樹大招風】(諺)魚的形體大了,容易顯現;樹的形體大了,容易招風。比喻目標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2句】:雄鷹的翅膀——練出來的
【第3句】:抱緊肚子裝飽漢——空虛
【第4句】:【武大郎玩鴨子——啥人玩啥鳥】(歇)本指個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鴨子,轉喻什么樣的人自會與什么樣的人交往,或什么樣的人配用什么樣的東西。
【第5句】:【 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舊時用葫蘆裝藥。指弄不清真相。 臺灣瓊瑤《彩云飛》:“涵妮瞪大了眼睛,驚異地瞧著,不知道 云樓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第6句】:【一家飽暖千家怨】(諺)千:約數,形容多數。舊謂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就會遭到許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第7句】:戴鈴鐺的駱駝——后面跟著
【第8句】:熟透了的大麥一夠頭了
【第9句】:【針眼里過牛】謂辦不到的事。類似西方國家諺語:駱駝 穿過針孔。沙汀《淘金記》:“因為現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時候,針眼里過得牛!”
【第10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釋義:比喻還有本事更高的人。例句:地球人無能為力的事,竟由f也f門—語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11句】:【受熬煎】(慣)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第12句】:【君子斷交,不出惡聲】(諺)斷交:斷絕交往。惡聲:傷人的話語。指有修養的人和人斷交時能保持冷靜的態度,不以惡語相向。
【第13句】:小偷拍照——賊相
【第14句】:大簍香油澆芝麻——得不償失
【第15句】:黃河的石頭——經過大風浪的
【第16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17句】:【金銀不露臉】見“財不露白”。
【第18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慣)拔出一根汗毛來也比人家腰粗壯。比喻錢多勢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桿兒粗”。
【第19句】:【放著河水不洗船】(慣)比喻放著有利條件卻不知利用。
【第20句】:【吃了河豚,百樣無昧】(諺)河豚(tun):鮑的一種,肉味鮮美。指河豚肉最鮮美。比喻得到過最好的,其他的就往往不能使之滿意稱心了。
【第21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
【第22句】:【好狗不擋路】(諺)指機靈的狗不臥在道路當中,阻擋往來交通。比喻知趣曉事的人,絕不做妨礙別人行動的事。 也作好狗不擋道。 好狗不礙路,礙路沒好狗。
【第23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24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25句】:【 老虎吃天,無處下爪】謂不知從何著手,或野心無法實現。 相關的:狗咬刺猬,下不了嘴。西戎《糾紛》:“可是他該說什 么呢?真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呀!”
【第26句】:【相馬以輿,相士以居】(諺)輿(yu):車。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現。指相馬要從它拉車的表現上判斷它的耐力,相士要從他的平素為人處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第27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能夠看出好壞。馬烽《劉 胡蘭傳》:“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你看你做的這是什么 東西!”
【第28句】:我有一雙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卻說我長了一雙拙手,我疑惑地問為什么。姥姥打趣說:“你的指頭是荷包指,俗話說‘尖指能,圓指巧,荷包指頭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第29句】:【 砍的不如鏇的圓】指不會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燈》:“砍 的不如旋的圓,放著現成不吃,卻去等著另做飯?”
【第30句】:哥哥考上大學后,媽媽準備拼死拼活地也讓我考學。鄰居二伯勸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銅,你還是讓他下地干活吧!”(甘肅·鎮原)
【第31句】:牛郎織女哭梁祝——同病相憐
【第32句】:【雞一嘴,鴨一嘴】(慣)1斥責人在別人談話時亂插嘴。2比喻人多嘴雜,意見不統一。3比喻議論紛紛。
【第33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34句】:菜籽里的黃豆——數它大
【第35句】:壁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第36句】:【軟的欺,硬的怕】(慣)指欺負老實的、軟弱的,害怕厲害的、強硬的。 也作“軟的欺負硬的怕”。
【第37句】:【鐵樹開花】釋義:鐵樹:常綠喬木,不易開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例句:血淚淋侵千萬行,便鐵樹開花愁怎忘,勸你滿飲瓊觴。
【第38句】:【狗咬尿泡空歡喜】希望落空。類似的:老鼠落在礱糠里, 空喜歡。成語:一枕黃粱。王蒙《紅樓啟示錄》:“而寶釵的 二奶奶之夢,襲人的姨太太之夢,也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 一場而已。”
【第39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40句】:【清水煮掛面——有鹽在先】(歇)掛面里攙有少量食鹽。鹽:諧“言”。指事先把該說的話說清楚。
【第41句】:【上卦不靈下卦靈】釋義: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闖蕩江湖總得冒點風險,免不了有個三長兩短。上卦不靈下卦靈,只要實權在手。”
【第42句】:【瘦狗莫踢,病馬莫欺】釋義:借指對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書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亂看,半句話不多講。“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時舀給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還特意下得重一點。
【第43句】:【~白遮九丑】(諺)九:多的約數。只要面皮白凈,其他生理上的丑點都能遮掩過。指人臉面白凈,就顯得英俊、秀氣。
【第44句】:慈禧手下的光緒帝——有職無權
【第45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46句】:老鼠啃賬簿——吃老本
【第47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48句】:【綠帽子】稱人妻子有外遇,人們給他一個不雅的稱號,叫做“戴綠帽子”。“綠帽子”一詞源自古代服飾制度。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健全,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標識。漢代就以綠色巾為賤服。后漢李封為延陵令時,對犯法的下屬官吏不加體罰,而罰戴綠頭巾。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志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以表示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后因稱妻有外遇為戴綠頭巾。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八載:“吳人稱妻有淫行者為綠頭巾。”“綠頭巾”為什么又演變成“綠帽子”,原來,“綠帽子”就是“綠頭巾”(見現代漢語詞典)。
【第49句】:【砍一枝,損百株】(諺)砍傷一根樹枝,會使百株樹受損。比喻傷害一人,會連累相關的許多人。 也作砍一枝,損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50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51句】:【立得正,不怕影兒歪】(諺)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為正,作風好,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惡意誹謗。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兒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第52句】:【放屁砸了腳后跟】倒霉透頂。類似的:放屁扭了腰。賈 平凹《廢都》:“但出門時,頭卻在門框上碰了,打一個趔趄, 又撞翻了墻角痰盂,臟水流了一地。他罵道:人晦氣了,放 屁都砸腳后跟!”
【第53句】:【貼人不富自家窮】(諺)貼:補貼,幫補。在錢財上幫補別人,往往是別人沒有幫補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財物扶持別人,并非救助人的好辦法。
【第54句】:【抓起紅土當朱砂】(慣)朱砂:一種紅色的無機化合物,無毒,可做顏料,中醫入藥。比喻好壞不分,真假不辨。
【第55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1形容人處世圓滑。2形容人能隨機應變。 也作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見一種人說一種話。
【第56句】:【擔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任的沉重。
【第57句】:虎坐蓮臺——假充善人
【第58句】:【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樣念經】謂事情不會中斷,自然有人 繼承。西戎《豐產記》:“看把你愁的,老和尚死了,人家小和 尚照樣念經!”
【第59句】:上午我在家看書,忘了媽媽吩咐我疊衣服的事。媽媽說:“你看你,真是一分鑿打一分眼。”(安徽·長豐)
【第60句】:【好動扶人手,莫開殺人口】(諺)要勤動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傷害人。指為人必須操善心,做善事,言行舉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61句】:鴨子眇棚——鬧翻天
【第62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 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63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64句】:【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寒比秋凍更傷身體。楊朔《三千里 江山》:“唉!這個天氣,涼森森的。春凍骨頭秋凍肉,離了 棉絮還真不行。”
【第65句】:【 神仙下凡問土地】借指深入調查。古華《姐姐寨》:“神仙 下凡問土地公。這狀子就是寄到州里,省里,京里去,也要 轉回來,轉到你阿爸手里,這是如今辦事的規律。”
【第66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既然來了,就不會有什么顧慮,來的 人不是好對付的。或說:怕者不來,來者不怕。王統照《山 雨》:“做好事,顧不得這些了,怕者不來,來者不怕!” 流血不流淚/革命流血不流淚從事革命工作,要堅強不 屈。《解放區短篇小說選》:“革命流血不流淚,你不能光 哭!”
【第67句】:【按著葫蘆扣籽兒】強行全部取走。清代《醒世姻緣傳》: “哪像如今聽見那鄉里有個富家,定要尋件事,按著葫蘆摳 子,定要擠他個精光。”
【第68句】:我家鄰居愛小偷小摸,啥便宜都想占,可仍是窮得揭不開鍋。而我家呢,爺爺常常招待各方客人,但生活還過得蠻可以。我問爺爺這是什么道理,爺爺說:“這就叫做賊不富,待客不窮。”(甘肅·臨澤)
【第69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70句】:【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諺)石(dan):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米救濟及時,別人把你當恩人尊敬;一石米救濟不當,別人反而對你懷恨在心。指救濟人只可救濟窘困,長期救濟,恩反成仇。
【第71句】:【三更打火五更雞】三更點燈,五更雞叫,從半夜熬到天 明。臺灣龍應臺《野火集》:“如今我很慶幸自己脫離了那種 三更打火五更雞,讀書像拼命一樣的漫長夢魘。”
【第72句】:【秋蟬落地——啞了】見“落地的秋蟬——啞了”。
【第73句】:媽媽總是說我考試得不到第一名。我問她小時候的成績怎么樣,媽媽說:“我小時候啊,考試成績總是額頭上挑扁擔——頭挑(第一)。”(江蘇·常熟)
【第74句】:【馬上】“馬上”一詞是形容時間很短的意思。“馬上”最初的含義就是在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古代有馬上得天下一說,并說開國皇帝是馬上皇帝。 “馬上”指時間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狩獵為生,蒙古騎兵素以作戰征討勇猛、行動迅速著稱,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時間短的含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馬上就說了罷!”明唐順之《請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馬上差人赍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巡撫處。”用的都是這個意思。后來,“馬上”一詞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轉化為表示時間極短的含義了。
【第75句】:【麻繩熬斷鐵索鏈】(諺)麻繩雖弱,卻能把鐵索鏈熬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斷,也能完成看起來是難以辦到的事。
【第76句】:【不怕見面催,就怕腚后跟】釋義:見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緊跟身后才能盡快見效。例句:“不怕見面催,就怕腚后跟。這每天寸步不離跟在屁股后邊,屙尿都不方便。”
【第77句】: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送寶
【第78句】:哥哥就要當兵走了,媽媽包餃子為他送行,說是“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走遍天下事好辦”。(河南·寶豐)
【第79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好處,不容易堅持 原則。張賢亮《河的子孫》:“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軟。兩碗香噴噴的羊肉大米飯下肚,不給人家撂下些啥, 總覺得過意不去。”
【第80句】:一遇到難題,我就打退堂鼓,老師說;“蠟燭不點不亮,油燈不撥不明,腦筋不開發就不靈,你得多動腦筋好好思考啊!”(廣東·龍門)
【第81句】:【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萬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第82句】:【買起馬備不起鞍】(慣)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馱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錢辦大事,卻舍不得花很少的錢辦小事。 也作買得起馬買不起鞍。 有錢買馬,沒錢置鞍。
【第83句】:【 拄棍要拄長的,結伴要結強的】應與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幫助。柳青《創業史》:“拄棍要拄長的,結伴要結強的! 他認為姚士杰的指頭比他梁生寶的胳膊粗!”
【第84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85句】:【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諺)有錢能夠買到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同伴,卻買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指真正的朋友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第86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諺)九泉:也稱黃泉,人死埋葬處。人生在世,有酒應當醉飲,須知死后連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當及時行樂。
【第87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相互包庇。
【第88句】:【 山不轉路轉】指情況總會有變化,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死。 類似的:天不轉地轉/石頭不轉磨轉/水不彎河彎。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不要緊,咱慢慢說!山不轉路轉,沒有說 不倒的事!”
【第89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見“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
【第90句】:【打狗看主面】(諺)指要打狗,還得顧及主人的臉面。比喻懲處下人,必須看在主子的面上,手下留情。
【第91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諺)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腳。指向人進擊要防人反撲。 也作“打出一拳去,謹防一腳來”。
【第92句】:【寧失一人喜,不結千人怨】(諺)寧可失去頂頭上司的歡心,也絕不使群眾抱怨懷恨。指做事不能為了討好當官的而坑害群眾。
【第93句】:【裝門面】(慣)比喻為使外表好看而進行粉飾或點綴。
【第94句】:【砍倒大樹,不怕枝葉不死】釋義:比喻為首的打倒了,隨從爪牙也自然垮臺。例句:張景祥反對老孫頭的話,“大伙先斗韓老六,砍倒大樹,還怕枝葉不死?”
【第95句】:劉姥姥坐席——凈出洋相
【第96句】:【毒蛇口中吐蓮花】釋義:陰險狠毒的人偽裝善良。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第97句】:【窩里狗,往里咬】借指內哄。西戎《兩澗之間》:“你就是 窩子里的狗,專會往里咬!”
【第98句】:閻王爺講故事——鬼話連篇
【第99句】:【把貓說成虎】(慣)比喻夸大事實。
上一篇:友情的問候語(友情問候語早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