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古印度)龍樹《中論·觀法品》
【第2句】: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有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倘若一味地追求快,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急躁是絆腳石,是一望無盡的深淵,那么耐心就是燈塔,是指南針,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源源的前進動力,帶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人生如路,需要耐心,走著走著,說不定就會走出一片繁華的風(fēng)景。
【第3句】:【禪心佛語】迷茫,就是不想做小事,只想做大事;不想做手邊的事,只想做天邊的事;不想做煩瑣的事,只想做繁榮的事。其實人生沒有迷茫,有的只是對自己的高估。把自己看高了,是一件很傻逼的事情。迷茫,其實就是“裝迷茫”。別再裝了,且把自己看低,腳踏實地;這病就好了。
【第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xué)會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zhí)著和頑固的偏執(zhí)。風(fēng)起時,笑看落花;風(fēng)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
【第5句】:【禪語人生】有也行,沒有也行;即不追求,也不拒絕。來去都是自然,都是應(yīng)該的。沒有什么可高興的,也沒有什么可傷心的,都是演戲,緣來緣去,很正常,已經(jīng)看透了,已經(jīng)都弄明白了,不會為這些動心,這叫如如不動的心。
【第6句】:【禪心佛語】看淡世事滄桑,內(nèi)心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fēng)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wěn);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第7句】:入眼處,綠波漾錦,清妍灼灼,清美靜遠(yuǎn),有著道不盡的況味禪意;巧綠嫣紅,舒緩嫻靜,慈心幾度,更是呢喃不完的梵語簌簌。蓮以一種低溫的姿態(tài)散發(fā)著一季的浮世清香,然后在花開花謝的輪回里完成自我的豐富與沉淀。
【第8句】:【禪語禪語的微博】人生知止而樂。“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欲不可縱,縱欲成災(zāi);酒飲微醉處,花看半開時。”天道忌盈,業(yè)不求滿。若業(yè)必求滿,功必求盈,不生內(nèi)變,必招外憂。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享樂不可享盡。為人做事懂得適可而止,對別人是一種寬容,對自己是一種余地。
【第9句】:【經(jīng)典禪語】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停下來,笑看風(fēng)云;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沉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心靜則清,心定則恒。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恒。
【第10句】:【禪心佛語】好好享受擁有美麗的過程,我們才會在磨練中成長。——越是平凡的陪伴,就越長久。放棄失落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怨,放棄無休無止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辯解;放棄對情感的奢望,放棄對金錢的渴求。人活一世重要的是經(jīng)歷。成長是一段錐心的疼痛。思念就跟愛情一樣,是會耗盡的。
【第11句】:【哲理禪語】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經(jīng)》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贊美,源遠(yuǎn)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第12句】:房有多大才算夠?縱有百棟住一棟,縱有百間住一間,縱有千平只一床,何必為房送前程。車有多好才算夠?你開寶馬我奧迪,比來比去沒意思,若是堵車都得停,只要能開就可以。
【第13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生活是一種自我心態(tài)的調(diào)整,挫折的時候記得笑一笑,還好勇氣還在。委屈的時候,問一問自己,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堅強的人,還能讓淚水淹死,生活不就是忙碌一點,又有什么,別矯情,告訴自己還有很多的理想,讓內(nèi)心的柔和成為一種習(xí)慣,胸懷的寬闊,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改造。
【第14句】:【禪心佛語】普庵祖師嘗云“不可說,不可說,又不可說”,又云“信心清凈,則生實相”,于此“實相”,祖師刺血書經(jīng),精誠研磨,實為以“堅固愿力”,使“《金剛》不壞”也。
【第15句】:【佛心禪語】第二是攝持一切善法。因為靜慮有凝聚的力用,所以能使所造的一切善法功德毫不散失。經(jīng)典曾經(jīng)這樣說:“禪為守智藏,功德之福田。”
【第16句】:【禪意人生】交有道之人,絕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戒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門之室生風(fēng),多言之人生禍。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欲是貧窮的標(biāo)志。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第17句】:【佛心禪語】不能吃虧為聰明,愿吃虧是智慧;拿得起是聰明,放得下是智慧;聰明知識多,智慧文化廣;聰明保全眼前,智慧著重長遠(yuǎn);聰明靠耳眼耳聰目明,智慧靠心慧由心生;聰明人嘴忙是茶壺,智者耳忙是茶杯,茶壺之水終入杯;聰明是能力,智慧是境界;聰明得于遺傳,智慧緣于修煉;聰明十中有一,智慧百里無一。
【第18句】:抱著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不覺得累,是因為喜歡;抱著10公斤重的石頭,卻堅持不了多久。當(dāng)一個人不喜歡做某事,就算他才華橫溢,也無濟于事;當(dāng)一個人喜歡了某事,他發(fā)揮出來的能力會讓你大吃一驚。所以,一個人沒有成績,不一定是他沒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不喜歡。
【第19句】:【禪語人生】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也許正因為有緣相伴,我們感情的星空里,才有了永結(jié)同心的誓言,才有了天涯共比翼的浪漫。也因為緣的散卻,才繁衍出人際間的悲歡離合,使我們更懂得呵護人生。
【第20句】:把爭辯看成多讓一點步或少讓一點步的問題。無論爭利益還是爭面子,一方大獲全勝、一方一敗涂地總是不好的,發(fā)生爭辯時,不必將它看成一個誰勝利、誰失敗的問題,不妨看成一個誰多讓一點步、誰少讓一點步的問題,只有這樣,才會營造出雙贏的結(jié)果,而不是兩敗俱傷。
【第21句】:人活一世,其實是一場物質(zhì)與精神的對壘,是一種困擾與解脫的抗衡。別把人生當(dāng)作一段物欲的盛宴,當(dāng)你大肆咀嚼的時候,空耗的只是時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無法留下;有些東西,要學(xué)會思而勿亂;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棄;有些浮相,要甘于塵而不染。
【第22句】:【禪心佛語】時間由無數(shù)個瞬間銜接而成。每一個瞬間都是動態(tài)的,稍縱即逝的,因而也是最易忽視和耗費的。珍惜每一個瞬間,就是珍惜生命,就能加大生命的密度,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
【第23句】:才華充足的人,一方面很容易達到目的,很快就獲得了世俗的滿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沒有止境,又永遠(yuǎn)不容易尋得內(nèi)在的圓滿,才華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證嚴(yán)法師
【第24句】:善惡與否,只有在對待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或動物時,才會體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人在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能善待蕓蕓眾生、珍愛動植物、維護環(huán)境的安全和優(yōu)美,就可以認(rèn)為他是個善者。因為善惡原本只在一念之間。
【第25句】:【禪語人生】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因為缺陷常常給我們以提醒,而優(yōu)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
【第26句】:【悟禪】人生譬如燒香,隨著情與欲,竭力追求名聲顯著,遺憾的是終究逃不出香盡名滅。歡喜也罷、懊惱也罷,大限來臨時,回首望去,天地間惟余一縷青煙。生死不可悲,可悲的是,人往往被自己盲動的欲望導(dǎo)演,才出幻夢,又入幻想,勞碌奔波,苦惱一生卻不知。
【第27句】:時間飛逝、歲月荏苒,實際上無常從未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體察不到而已。其實我們的出生就是死亡的開始,創(chuàng)造就是毀滅的開始;聚合就是離散的開始;得到就是失去的開始。這就是諸法無常的道理。正如《二規(guī)教言》中所說:“一切高貴終墮落,一切榮華終衰竭,一切美妙終丑陋,有為諸法豈未見?”
【第28句】:【佛心禪語】在大地震的災(zāi)難中,螞蟻因它們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們的輕而沒有受傷。如果人類的自我也沒那么大,私心沒有那么重的話,當(dāng)遭遇坎坷與挫折的時候,就不會受到那么大的影響,像螞蟻一樣能夠幸存,也像蝴蝶一樣不會受傷。
【第29句】:人生如夢,暮然回首萬事空。嬉笑怒罵即是生活,花開花落便是人生。人無常勢,水無常形,繁華過后皆云煙。山一程,水一程,走過的都是春秋,看過的都是浮云,永恒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希望。何不如,張開雙臂,盡情擁抱每一幕花開的幸福,悄然領(lǐng)悟每一片落葉的安息。看淡了春秋,自然看淡了如夢的浮生。
【第30句】:【禪語人生】有這樣一個傳說,遙遠(yuǎn)的西云山里,有一個神秘的湖,湖心生長著一朵永不凋零的藍(lán)蓮花。凡是見到過藍(lán)蓮花的人都會得到幸福。天海寺里的僧人們也說,見到?藍(lán)蓮花的僧人最后都成了一代名僧。這天,了空和了無兩師兄商議了一番后,決定去西云山,尋找傳說中的藍(lán)蓮花。
【第31句】:【禪心佛語】假如風(fēng)雨來襲時,有人不修屋頂,不裝門窗,而奔向戶外,對著風(fēng)雨咆哮,命令風(fēng)往右吹,雨往左移,我們一定會說這個人是個瘋子。
【第32句】:自歸于佛,當(dāng)愿眾生,紹隆佛種,發(fā)無上意。自歸于法,當(dāng)愿眾生,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自歸于僧,當(dāng)愿眾生,統(tǒng)理大眾,一切無礙。《華嚴(yán)經(jīng)》卷十四,凈行品
【第33句】:【禪心佛語】對于沒有到手的獵物,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它抓住,至于口味如何,能不能吃,那是抓住以后的事情。只要有利的,絕不放過;只要無用的,堅決舍棄。
【第34句】:【禪心佛語】釋懷也是一種幸福,我們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釋懷,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釋懷更是一種財富,擁有釋懷,就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遺忘別人的“不好”,銘記別人的“好”。當(dāng)對別人釋懷之時,即是對自己的釋懷。
【第35句】:【禪意人生:】①肯低頭的人,永遠(yuǎn)不會撞到矮門。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常總是來到。輕信道聽途說,就像一只傻狗,別人隨便扔了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36句】:【晚安禪語】心地寬了,路就寬了。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無數(shù)的歷練之后,慢慢懂得,花開必有花落,月圓也會有月缺,云聚必有云散,日出也會有日落。痛過了,增一份從容,傻過了,增一分智慧,哭過了,增一分沉靜,笑過了,增一分豁達。心無雜念,慈悲為懷,走過了,就過了,每天的陽光很好。
【第37句】:【佛心禪語】面對當(dāng)下名利之風(fēng)漸盛的現(xiàn)實生活,面對物質(zhì)壓迫精神的現(xiàn)狀,能夠做到視名利如糞土,視物質(zhì)為贅物,在簡單、樸素中體驗心靈的豐盈、充實,才是將自己始終置身于一種平和、自由的境界中。
【第38句】:一天的好心情靠隨和,一生的幸福靠隨緣。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xué)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隨緣是一種洞徹萬法的智慧,而不是一種消極逃避的心態(tài)。
【第39句】:悟是不能完全用語言及文字表達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顆糖,感覺很甜美,這甜的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知曉,沒有吃過糖的人是不易體會的,“悟”是自證自覺的境界。
【第40句】:【禪語人生】真正幸福來自內(nèi)心的滿足感。古人說:知足者常樂。有求皆苦,無求自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做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做一個自得其樂的人。
【第41句】:【禪心佛語】人于自己身上加上兩個行囊,一個裝著我們的過失,放于背后。一個滿載著別人的過失,放在我們面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面前的,卻忘掉了背后。
【第42句】:禪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寬度和量度都是禪的智慧。心寬,放下一切自我執(zhí)著而引發(fā)的煩惱;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獲得真正的灑脫,做到真正的慈悲,獲得真正的智慧。
【第43句】:【道家經(jīng)典禪語】佛說,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每一次煩惱的出現(xiàn),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自在不在心外,解脫不是他人帶來,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第44句】:覺性形之于語言,必然是清凈語、慈愛語、柔軟語,由此而達至我們的口業(yè)清凈;覺性見之于行動,必然是慈悲奉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由此而達至我們身業(yè)的清凈。
【第45句】:文殊師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人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日:“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維摩經(jīng)》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46句】: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不是擦肩而過,而是內(nèi)心重逢;人世間有一種陪伴,不是相互依偎,而是水乳交融。所以說,最好的風(fēng)景不在遠(yuǎn)方,而在心上;最美的風(fēng)景不止觀賞,更需融入。沒有言語,卻拈花以心印心;無需廝守,卻風(fēng)景這邊獨好。放下追逐,清風(fēng)自然徐來;松開眉頭,世界才能放松。
【第47句】:時光留不住,歲月留不住,朝霞留不住,星光留不住,閃電留不住,風(fēng)雨留不住。人世間能留住的東西極少,留不住的東西很多。越過當(dāng)下,越過剎那,我已經(jīng)不是我,你已經(jīng)不是你,你我也同樣留不住。唯有活在當(dāng)下,把握剎那,或許我們的靈魂能夠留下,并得以釋放永久的生命芳香。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xué)會支撐自己;人生也是一種承擔(dān),承擔(dān)我們應(yīng)盡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人生更是一種擔(dān)當(dāng),遇事不回避,不逃避,坦然面對我們所面臨的一切,有一個好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第49句】: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人生也許有太多的為什么沒有答案,也有太多的答案沒有為什么,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數(shù),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善心處于順境,以靜心安于逆境。
上一篇:道家禪語-經(jīng)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