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勿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滴水雖微,漸盈大器;不可鄙視自己力薄,凡事不作不為。應發(fā)恒常心,奉行諸善,多結善緣,久而久之,自然成就功德、智慧,福報無量。
【第2句】:人生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飯局,你既要跟相悅的人推杯,也要和厭見的人換盞。一頓飯吃下去,你可以領受一顆心,也可以見識一副嘴臉。吃到最后,你還能在這個言不由衷的筵席上熱鬧和歡笑,就是你承載世界的能力。
【第3句】:鎮(zhèn)定是一門大功夫,是成為大人物的基本素養(yǎng)。儒家修止、定、靜、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鎮(zhèn)定功夫。擁有這門功夫的人,“氣場”很強,往往讓人一見而生敬意,進而產(chǎn)生信賴感。
【第4句】:【禪心佛語】你的世界,你活著,你才有和煩惱做斗爭的機會,你活著,你才有機會走出煩惱,才能探索人生、解讀人生,你活著,人生才充滿意義。你不堅強,那么,懦弱給誰看。
【第5句】:【禪心佛語】而是智慧的自然流淌;退一步,海闊天空,一身輕松任你翱翔。天空湛湛藍,白云彩霞飛。笛聲悠萬里,無去也無歸。
【第6句】:【禪語大全】金錢可以取之有道,但不能巧取豪奪;時間可以爭分奪秒,但不能揮霍浪費;生命可以精彩豐富,但不能枯燥乏味;人生可以跌宕起伏,但不能重新來過!望朋友們珍惜光陰,真愛生命,把握現(xiàn)在,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第7句】:【禪語人生】只要還能笑,一個人的確應該多笑。一個人只要還能笑,就表示他還有勇氣。只要還有勇氣,就能活下去。
【第8句】:人,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記住的話,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卻。懂得忘卻之人是最明智之人,他們追求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善忘,是一種人生佳境,秋去春來,花謝花開。
【第9句】:【禪語早安心語】少年時,要修理自己;青年時,要正視自己;壯年時,要擴大自己;老年時,要圓滿自己。別怕山高水長,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第10句】:【佛心禪語】報復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與心理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但愿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懷有仁愛寬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對人施報復的人。
【第11句】:口的善法:一個人的言談是人格的表現(xiàn),關系一生的信譽;立足于社會,最重要的是能取信于人,所以本著守信、誠實、慎重口業(yè),則能樹立自己的品格。
【第12句】:【佛家靜心禪語】心的空洞與迷茫,是一種缺愛的表現(xiàn),宛如人體缺鈣一樣,容易脆弱。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心的脆弱,一個是身體的脆弱。身體的脆弱可以調養(yǎng),但心的脆弱卻很難恢復。心的脆弱會影響人的一生,從而偏離幸福的海岸線。
【第13句】:【佛心禪語】尊重生命其實就是尊重自己。護生、放生,其實也是在救自己。藉由護生,關心世上一切眾生的疾苦,開發(fā)本有的慈悲心與喜舍心,令眾生離苦得樂。以戒殺、護生來長養(yǎng)慈悲心。
【第14句】:【禪心佛語】慢慢地周利盤特從外而內(nèi),由淺而深,一一透徹明了佛陀的教法,并且在僧團中步步精進,而身心清凈、守戒奉法,終于修得非凡成就。
【第15句】:【禪心佛語】佛祖釋迦牟尼在《金剛經(jīng)》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說,真正的佛是無相的,學佛之人不可執(zhí)著于外在的形象而迷失了自心,我們禮拜的應該是自性本具的天真佛,而不是這些泥塑、木雕的偶像。
【第16句】:【禪心佛語】寧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觀。因為自信是一種力量,即使你的自信有些盲目,也無關大局,你可以在實踐中調整心態(tài),找到自己的恰當?shù)奈恢谩H绻つ孔员埃憔捅厝皇ヒ磺小?/p>
【第17句】:【禪心佛語】世人外迷著相,內(nèi)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nèi)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第18句】:有福報的人賺錢很輕松,是計“秒”賺錢;欠缺福報的人,一輩子勞勞碌碌仍一事難成!慈濟是一方大福田,能讓大家播種福因,并在今生、來生收獲福的果實。
【第19句】:【禪心佛語】過于自私、狡猾、計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丑陋。即使僥幸生得好的容貌,也會在臉上逐漸顯現(xiàn)出一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比如面無和氣,僅是「第一眼順眼」,稍多接觸就毫無吸引力了。
【第20句】:【禪心佛語】佛法說的無我,并不是“空無”之意,而是沒有一個天生如此、渾然一體、絕對不變的“我”。輪回的是一個相似相續(xù)的“神識”,眾生執(zhí)著此為一個不變的“我”。
【第21句】:在這個生活的世界里,在時間上只有無數(shù)的異時連續(xù)互存的因果關系,在空間上只有無數(shù)的同時互相依存的相對關系。
【第22句】:【禪心佛語】謙遜是讓人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懂得謙遜的人,是一個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謙遜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恰好能夠使一個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與能力,最后達到成功。
【第23句】:【禪心佛語】男生的誓言往往像甜而脆的薄餅,進入嘴里就會慢慢地溶化。可是它又會迅速地潛伏進你的體內(nèi),占領你的心。
【第24句】:如果能夠靜心抬頭,為自己開一扇窗,便看得見廣闊晴朗的天,心中的煩惱也好似天邊浮云,轉瞬便會消逝。生活有了繁雜才顯真實,不煩惱,不疾不徐地對待紛擾才能身心舒坦。
【第25句】:人的一生,真正在做事的時間極有限。一天二十四小時——睡眠八小時,三餐飲食約二小時;一年十二個月,就睡了四個月、吃掉七百二十小時。
【第26句】:【佛心禪語】不要悲觀地認為我們自己運氣很不好,其實比我們更不好的人還很多;不要樂觀地認為我們自己很偉大,其實我們只是滄海之一粟。
【第27句】:【禪語人生】愚者對于順境總會沾沾自喜,而一旦逆境現(xiàn)前,就再也難有立足之地了;而智者面對順境不會沾沾自喜,面對逆境不會舉手投降,因為在順逆的境界中,他都懂得如何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歷練。
【第28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29句】:如坐禪師教諸弟子除心意識,若除心意識不更生,若不更生則無復身,若無復身則亦無命,若無有命則不更生,是為禪師殺人壽命。《文殊師利問經(jīng)》卷上
【第30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與其抱怨混濁,不如沉淀心湖。不要急躁、發(fā)牢騷,一定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你才能聽到鐘表擺動的聲音。
【第31句】:感父母重恩——佛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尤其“人身難得”;既得人身又能安然成長、接受教養(yǎng),皆是父母恩德。為人子女應知恩、感恩,更要力行報恩。
【第32句】:【禪語人生】有時,菩薩給我們的愛,也如這碗熱水,用心良苦卻不為我們凡夫所知。我們又急又貪,非但不能體會慈悲,反而生起嗔怒和怨恨。
【第33句】:【禪語悟道】當人們暫時地獲得了期望中的物質財富時,卻發(fā)現(xiàn)青春年華已經(jīng)消逝,身體健康已離我們而去,心情也經(jīng)常悶悶不樂。這時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回原來的青春與健康。
【第34句】:【禪心佛語】過去是生命的銀行,是人生的倉庫,是心靈藝術的展廳,我們都將由它來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我們的一切都將儲存在這里,它就是我們的天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過去就是我們路過的旅亭和住過的客店。
【第35句】:失禮越節(jié)時,講話就容易發(fā)生沖突,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彼此無所求,即能和睦相處;但熟識對方后卻漸漸忘記禮節(jié),互相要求,求不遂意即生怨恨之心。
【第36句】:【禪語人生】有德者,人相助,濟危扶困,仗義疏財。無德者,人相殘,互相傾軋,爾虞我詐。有德者受良心支配,無德者受利益支配。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應該牢記于心的一句話是——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科學,是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規(guī)律,是必然。
【第38句】:【禪心佛語】身體乃是本錢,沒有健康,就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別將名利看得太重,浮華過后最終都是過眼云煙;別以為能救命的是醫(yī)生,其實是你自已,養(yǎng)生重于救命。
【第39句】:【禪心佛語】禪者總是放曠達觀,隨遇而安。而能否曠達,完全要看是否能夠承擔生活上的種種;接納它,包容它,歡喜它。禪經(jīng)上說“悟無生忍”,無非就是一種承擔的能力。
【第40句】:【禪語人生】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你流浪人間,不要陷入其中。人在紅塵中,心在萬物上。天地有芬芳,隨緣共花香。
【第41句】:【佛說人間八苦很經(jīng)典的禪機哲語】人生第七苦——怨恨會苦。說,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xiàn)——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nèi)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戀、私欲為痛苦之源。
【第42句】:又說:“知足的人,雖臥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亦如地獄。”我們可以從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冢間修行,從孔子的門人顏回居陋巷,得到證明。從這些道理來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來,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第43句】:舍得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體,相生相克、相輔相成,要得先須舍,有舍才有得。
【第44句】:涅槃是有,可見可證,是色、足跡、章句,是有、是相、是緣,是歸依處,寂靜、光明、安隱、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攝。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二,迦葉菩薩品甚深、廣大、無量、無數(shù),是謂寂滅。《瑜伽師地論》卷五十
【第45句】:【禪語人生】一個不關心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必遭受重大的阻礙、困難,同時會替別人帶來極大的損害、困擾,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由于這些人而才發(fā)生的。
【第46句】:【禪心佛語】夢的種類很多,大都是心理對過去事物的反映。但也有預兆性的、鬼神干擾的、佛菩薩加持的。重點來說,掌握好醒時的思想行動,如法修行。夢境不實,不必太著意。
【第47句】:【佛心禪語】別把自己看得太高,這個世界離開誰都行;別把自己看得太低,這世上你獨一無二。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第48句】:【禪語人生】要知道佛教有八萬四千修行法門的原因,是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根性,以及眾生八萬四千種因緣,每個人因緣不同、智慧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所人都吃一種法味啊。這不但不慈悲,而且還可能造業(yè)。
【第49句】:有些夫妻在子女幼小時失去了另一半,這些當父親或母親的,為了子女的幸福,不敢再娶或再嫁,因為他們顧慮后母或繼父不會疼愛自己的子女,所以全心全意地養(yǎng)育子女,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心甘情愿地承受諸多苦難。
【第50句】:【禪語人生】心商是維持心理健康,調適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心商的高低,決定人生苦樂,維系人的健康,主宰人生命運。做人需要修煉心商。
【第51句】:人生的幸福感,往往取決于內(nèi)心的安靜。活著何必奢求太多,簡單著,快樂著,順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樂。幸福不需要太花哨,平凡中帶點快樂也好。人生,在心淡中求滿足,在盡責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快樂,在忠誠中求幸福。
【第52句】:【佛心禪語】不可輕視任何人,當我們心中對某人涌現(xiàn)出惡劣的情感,或可恥的猜疑之時,要立刻消除它。別人的言行,我們必須以善意、率直的心來解釋。
【第53句】: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五品六品他嫌小,三品四品還嫌低。閑宮清,丑婦貞;窮吃素,老看經(jīng)。縣丞主簿不愿做,想要朝中掛紫衣。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第54句】:【心靈禪語】生活不是一場疲于奔命,更不是一場盲目的追逐,雖然飽嘗生活的艱辛,嘆息什么,遺憾什么,如果順暢,那么感謝,如果曲折,那么感謝。人生就是一個給心找到一個安歇的地方,這就是命運的超脫和灑脫。
【第55句】:【佛心禪語】不要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的人生從這里出發(fā)到達別處,或者是在爭取什么,歲月不老一切未老,生命的意義在于調和煩惱的浮躁,回歸心地的安寧,不是去追逐,而是安穩(wěn),安穩(wěn)于心地,安穩(wěn)于時光,只在心地,不在他方。
【第56句】:【禪語人生】學會寬容別人的過錯,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你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容卻能讓你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容別人的過錯,可以讓你的生活更輕松愉快。
【第57句】:父母及長兄,和上、諸師長,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yǎng)。《雜阿含經(jīng)》卷四,第87經(jīng)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的過程。一個人生下來,然后長大、成人、衰老,最后死亡,這是誰都不可避免的。事物因為因緣相聚而存在,也是因為因緣離散而變遷消逝,也就是我們說的“成、住、壞、空”。
【第59句】:【禪心佛語】禪是什么?禪是一種自我、是一種生活、是一種實踐。只有在生活實踐中,在身心磨煉之下,精神自然升華,時節(jié)因緣成熟,自然明心見性。
【第60句】:法句經(jīng)云:"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圣。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行善積德,因果不滅。
【第61句】:【禪語人生】用信念支撐精神,用毅力實現(xiàn)夢想,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理性避免危機,用寬容對待生活,用激情挑戰(zhàn)人生。大樹已枯死,春天就失去意義,人生沒有追求,美好便沒吸引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
【第62句】: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彌陀按自己的形象造佛。念佛人是彌陀的作品,他的工作做到哪一步,念佛人才有如何的表現(xiàn)。
【第63句】:淺人好夸富,貪人好哭窮。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親戚明算賬,父子錢財清。親戚遠來香,近鄰高搭墻。親友不共財,共財不往來。青春留不住,白發(fā)自然生。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第64句】:有一種讓心靈復歸平靜的智慧,便是禪。禪是與生命與靈魂的相約,禪是要人活得明白,從而放下。平常生活,無一不含禪機,頓悟,便能成佛。
【第65句】:恒秋:人生不是和煩惱追逐,更不是和煩惱拼個你死我活,生活的質量就在于對人的態(tài)度和對事的看法,克己是一種覺醒,諒人是一種重生。莫求事事如意,但愿心平氣和。
【第66句】:【禪心佛語】堅定的意志最重要,有了它,外在的束縛就不會放在心上,掛念和憂慮就不會占據(jù)內(nèi)心,自然會在宇宙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第67句】:“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祈愿大家彼此鼓勵、去惡向善、仁民愛物,為后世留下和樂凈土與優(yōu)良典范。
【第68句】:疲倦了,心累了,就一個人靜靜躺著,用沉默代替一切;不提,不問。難過了,心痛了就一個人不停地走,用沉默代替一切;不哭,不笑。人生的每條路都很難走,注定要經(jīng)歷一些坎坷,不可以強求任何人來陪看自己的風景。
【第69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高速公路,沒有必要那么急匆匆,慢一些,讓生活多一些愜意和豁達,在每一個轉角處,即使沒有遇到誰,至少可以遇到煥然一新的自己。新月何必理舊夢,一朝一夕皆來生。
【第70句】:【佛系禪語】沒有經(jīng)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遺憾是一種感人的美,一種破碎的美,因為有它,人世間一切的真善美將更值得稱頌;因為有它,生命將更值得去回味;因為有它,就有了遠走天涯的念想。
【第71句】:【佛心禪語】我們到哪里都應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第72句】:【禪心佛語】埋怨是心靈的癌癥:埋怨的情緒會吸光您的快樂,吸光您的人緣,吸光您的自信,吸光您的動力,不但得不到原本所沒有的,還會讓您原本所有的也漸漸被噬去。親愛的朋友,千萬不要讓“埋怨”的情緒毀了您的生活。
【第73句】:【禪心佛語】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我既體知眾生佛性,本來清凈,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盡,慧日即現(xiàn):何須更多學知見,所生死苦。
【第74句】:【禪語人生】我們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時間,而我們應該最擔心的也是時間;因為沒有時間的話,我們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
【第75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沒有也不會厚此薄彼。你沒必要去爭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在不少時候,收住自己的眼光,其實就是一種修養(yǎng)和內(nèi)涵,也是一種樸誠和厚道。
【第76句】:路過這一趟人間,不是思索在哪里曾經(jīng)失落過,而是需要自己對悲觀的一種振作,要學會慶幸自己還能有一些胸懷的寬闊,流年無語,陌上花落,人生如青春匆匆,能懷念就已經(jīng)是美好的感恩。做自己生活的佛光,溫暖而祥和。
【第77句】:【放下】茍或放得下,無一法當情,無一物附心,蕩蕩無拘自然。(《圓悟佛果禪師文案》)☆佛說: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78句】:【禪心佛語】志在圣賢終為圣賢,無志無愿死無方向。我若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來圍繞。凡夫說于口,圣人行于心。
【第79句】: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土,為酒所傷。蓬蒿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公主。男兒無性,鈍鐵無鋼,女兒無性,爛草麻殃。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80句】: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還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第81句】:【禪心佛語】人生是短暫的,對每個人來說不會輪回,僅僅只有一次。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愉快的心情來度過此生。
【第82句】:弟子:“做人做事要怎樣才能圓融?”師言:“圓就是圓滿,待人處世要用圓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為尖的會傷害到人,同時也會扎到別人的心。”——證嚴法師
【第83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xiàn)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84句】:【禪語人生】學佛最重要正思惟,我們的念力就是決定業(yè)報的因,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讓它起業(yè)因。
【第85句】:莫言在他的領獎致辭里說到,“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他并且宣稱“無用令文學偉大”。您應該很高興聽到這個信息,是不是?
【第86句】:【禪語人生】無論見到什么,你不要被這個境界轉,不要跟著它跑去。要怎么樣子呢?要見有若無。見到境界就和沒有見到境界一個樣,也不要生歡喜心,也不要生討厭的心。
【第87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88句】:【圣經(jīng)文案】269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約14:6)
【第89句】:人生如茶。而成熟的我,則如茶中精品,初品甚苦。然,苦后生香,我不會一下子讓人有攝魂入魄的感覺,但久了的時候,我的茶香會深入心扉。雖經(jīng)歷了風霜,多了些穩(wěn)重,但仍素雅恬靜,清新如初。
【第90句】:【經(jīng)典佛語】無論在家出家修行,都不能脫離他人而生存。互相尊重、接納是待人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就是讓自我謙下,代人著想;接納他人就是待人真誠、信任,打開心扉,讓別人走進自己生命。(東方微博)
【第91句】: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第92句】:【佛心禪語】總去觀望模糊的遠方,不如首先做好手邊清楚的事情。人的一生,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比擁有億萬財富更重要。車能予人方便,水能予人解渴,樹能予人乘涼,蠟燭予人光明。物被利用就是寶貝,人不被利用就是廢物。
【第93句】:【禪心佛語】從誕生的那一天就注定會死亡,惟有透過禪定審視死亡,才能超越死亡和對死亡的恐懼。平時不要把大多精力放在吃住和裝飾我們的身體上,應該對心靈的問題多做些思考。
【第94句】:善惡與否,只有在對待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或動物時,才會體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人在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能善待蕓蕓眾生、珍愛動植物、維護環(huán)境的安全和優(yōu)美,就可以認為他是個善者。因為善惡原本只在一念之間。
【第95句】:【禪語人生】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邊散步,忽然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堆黃金,可能是誰不小心掉下來的。這時一個僧人也看到了這堆黃金,閉目念叨著:這可不是好東西呀。會殺人的。僧人念叨完后匆匆就走了。
【第96句】:【禪語人生】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糊涂一點,本真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名利,忘記憂愁。四個有:有個老伴,有個安樂窩,有點小錢,有幾個好友。
【第97句】:【佛語禪心】【第1句】: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萬法緣生,皆系緣分。起即滅,緣生已空。世間萬物皆空。其空,便能包容萬物。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第98句】:【禪心佛語】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生之累也。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fā)喑,驚怖為狂,憂悲焦心,疾乃成積,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
【第99句】:【禪心佛語】前途比現(xiàn)實重要,希望比財富重要,世上最殘酷的莫過于扼殺希望。明天永遠充滿著希望,無論身陷怎樣逆境,都不要絕望,因為你還擁有著無數(shù)個明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