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第2句】:【禪心佛語】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修心當以凈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者不暴;如果我們無法做大事,那么就懷著大愛做小事;妄求大喜而易悲,略過小悲而易喜。
【第3句】:聰明之人,步步占先者是,智慧之人事事退后者是,我為人人,無私奉獻,完善自身,貢獻于民。只求我為人人,不求人人為我。人生就是一禪,就是一個禪定的過程,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閉門念經,圓明心性,不易得到,真正得道是到人間以身說法,幫助人類解脫困難。
【第4句】:每一天都會告訴自己要好好控制情緒,不抱怨,謹言慎行,這不是將自己變得懦弱和沒有性格,而是在慢慢地提升自己。凡事不以惡意揣度別人,不因私利給他人添堵,不妄自菲薄,也不詆毀他人,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第5句】:【禪心佛語】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即便人所不知,祖國的林泉山間也從來不乏隱修人。有人指責漢傳佛教在大陸斷了修行的傳統,但大陸的隱修僧卻日復一日在修行。也有人擔憂臺灣佛教環境過于“高大上”,但來自寶島的叢林苦修者從未中斷過修行的腳步,甚至成為最后的堅守者。
【第6句】:【人生禪境】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冷落時存一份熱切向上的心,就會享受到真正樂趣。最好的功德莫過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于心靈寧靜;最清凈的真理莫過于了解無常的真諦。氣象要高曠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第7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跑得太快,容易后勁不足;跑得太慢,就會落伍;中途退出,就會斷送以前的努力;不參加,就沒有贏得比賽的機會。修行,永遠是在路上。
【第8句】:【一禪文案】恒愚法師: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你對人生的態度和行為;-在人生中,沒有一條路沒有風雨沒有坎坷,也沒有一條路始終是黑暗沒有光亮。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風雨交加,在時間的流逝中,都將成為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第9句】:【晚安禪語】禪的解脫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內的;不是離開生活的,而是讓我們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不是讓我們拋棄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而是讓我們于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當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嘆、不計較;不是讓我們沒有感情,而是讓我們的情,變成大情,這情能融納到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大慈悲。
【第10句】:【精短禪語】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解決煩惱的最佳辦法,就是忘掉煩惱。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笑看風云淡,坐對云起時。
【第11句】:【禪心佛語】索達吉堪布今日上師教言:我們今后應當學會贊嘆別人。不過一般來講,要贊嘆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嫉妒心或者嗔恨心強的人往往不愿意贊嘆別人,尤其心胸狹隘的人更不愿意贊嘆別人。所以,要想贊嘆別人,自己首先要有開闊的胸懷。
【第12句】: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們竭盡全力游向岸邊,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么也游不快。岸邊的同伴問他怎么啦?那人說:“我腰上纏著千金,太重了。”同伴著急道:“命都快沒了,扔掉吧。”但這人堅持不扔,結果被淹死了。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第1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走在輪回路上,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相逢,也總有一些失之交臂的陌生。緣分有聚散,有人能隨行,就是一種溫暖;人心有冷暖,有人能懂得,就是一種幸福。握緊幾份真情,以心交心;拿出幾許真誠,以誠換情;相識于真,才能相知于心;相處于純凈,才能相望于透明;相守于珍惜,才能相伴于一生。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頓悟,要擁有自我,又不迷失自我,別讓人生煩惱沖淡今天的快樂。一生庸庸碌碌的人不會給世人留下任何有益的啟示,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只有在逆境中不停地行走,把磨難當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筆財富,他們的腳印才能深刻地留在自己所走過的路上,他們的腳印才能成為其價值的體現。
【第15句】:【心靈禪語】千萬不要被情緒左右了你的知見。情緒好時,覺得學佛好;情緒不好時,覺得學佛不好;這樣的狀態,無論學什么做什么都靠不住。佛法,是一種教育,是覺悟人生灑脫身心的大智慧---如果沒有這樣的堅定知見,學佛和修行就變成了禪宗祖師說的那樣:“猶如得了瘧疾病(俗稱打擺子)相似,寒一陣,熱一陣”。
【第16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是誰,只要以一種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風風雨雨,那呈現在他面前的必將是火紅的太陽美麗的花朵。反之,若將自己沉囿于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無光。
【第17句】:【禪心佛語】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一不留神,把我們聰明打碎了。泰戈爾說:錯過太陽的時候如果你在流淚,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
【第18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能討論者有三:錯誤的教導;陌生人的私事;不可能的奇跡。我們不能保留者有三:對朋友無常的情感;反覆無常的言論;不定的行為。我們不能表現者有三:驕傲的行為;毀謗中傷;任何諂上驕下的勢利。我們不該做者有三:諂媚;跟隨不具德上師;泄漏秘密。
【第19句】:【早安禪語】人生也有涯,總有燭光熄滅的那一天,除了本身,什么都不能帶來,也什么都不能帶走。疲憊有時,總有志氣昂揚的那一刻,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必在意,也什么都不必認真。一生的執著當中,不妨栽幾棵恬淡的花,喝幾杯淡雅的茶。下幾盤得意的棋,交幾個相知的友。
【第20句】:有些事情,你可以計較,但別過度,過了會磨損心性,沉重你的步履;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別太久,久了會消減斗志,迷失你的方向。不屬于你的,不要拒絕放棄,那其實是一種胸襟與氣度;與你有緣的,不要輕易放手,讓自信和堅持成為一種品質和內涵。
【第21句】:【禪心佛語】人是三界生的,天賦人的性,地賦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說三界是人的來蹤。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才能返本歸根。人只知有個身我,不知天上有個性我,地府有個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道理明了,地府的命我得人爵。所以一人本身有三身,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第22句】:【心靈禪語】生活中我們不能太聰明了,看誰都有毛病,看誰都是妖精,卻看不見自己長著一身毛,看得太清,看得太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惑,其實,我們有時候犯點啥,裝點糊涂會讓生活更輕松,更快樂,有句俗話說的好,做個悲傷的智者,不如做個開心的傻子。
【第23句】:懂得放下的人,才能懂得如何拿起。放下是“舍得”的最高境界,亦是對靈魂的再次升華。放下能除去靈魂里暗藏的重量,能讓疲憊的身軀心輕如燕,讓困頓的人走出泥濘的沼澤。人生這條路,無論如何艱辛,總要走下去,而生命的愉悅,不是抵達目的地,而是學會享受苦樂交融的過程。
【第24句】:施有三種:一以法施,二無畏施,三財物施。。財施復有五種:一者至心施,二者信心施,三者隨時施,四者自手施,五者如法施。(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下,檀波羅蜜品
【第25句】:【圣經文案】335飯后,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5)
【第26句】: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聞法者心中樹立正知正見,并啟迪修證的大智慧。修證的智慧,是所有智慧當中最殊勝的智慧。岡波巴大師說:“由修證所生起的一剎那智慧,比由聞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勝。”
【第27句】:恒誨法師:把自己抬得過高,他人未必仰視自己;把自己擺得過低,他人未必尊重自己。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不需遮掩自己的缺失。能抬頭,又能低頭,俯仰之間,不僅是一個姿勢,更是一種態度和品質。逆境時抬頭,是一種勇氣和信心;順境時低頭,是一種冷靜和低調。有力爭上游的勇氣,更有愿意低頭的大氣。
【第28句】:【禪言禪語】如果一段感情讓你變成瘋子,那么就是愛錯了。如果一種愛情讓你變傻子,那就是愛對了。壞的愛情使人死去活來,而好的愛情只會讓人變的更優秀。不要愛到精疲力竭,而要愛到沒心沒肺。
【第2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知音,等于真正的自己,善待知音也就是善待自己。珍惜知音,一起相知相守,在相互的理解、熟悉的過程中用真心來交流,才會有真知,才會有心音。聽得懂高山流水的是知音;兩人相互的理解能讀懂你我的是知音。相濡以沫,能為你我犧牲的更是知音。
【第30句】:【禪語人生】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生活在人世間,就要學一種豁達,學一種灑脫,學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云淡。
【第31句】:牛與僧在禪者的眼中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不同。禪師是在告誠學僧,參禪學道不要受外物世相的牽絆,更不要執著于是非觀念,這就是禪者所應達到的境界。
【第32句】:【禪語人生】有了“疑情”以后,我們繼續把這個“疑情”延續下去,這就是話頭的功夫。話頭的功夫,一點都不玄妙,“疑情”的方式是最好用的。
【第33句】:【讓人靜心的禪語】善惡皆由心生。當你用心修善時,身心就非常安樂。修善者,在行善的同時就上了天堂,當你作惡時,便會受到良知的譴責,招致痛苦、憂愁,墮入厄運,于是地獄由此而生。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旅途上,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他的生存環境的。因此應學會隨遇而安,順其自然。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這是需要對生活有多么透徹的認識后,才能形成的大徹大悟啊。
【第35句】:【禪心佛語】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
【第3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的得與失,成與敗,繁華與落寞不過是過眼煙云。而陪伴我們一生、如影隨形、不離不棄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隨一生的心情是自己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第37句】:人問:“有人乘船,船底刺殺螺蜆,為是人受罪,為復船當罪?”師日:“人船兩無心,罪正在汝。譬如狂風折樹損命,無作者,無受者,世界之中,無非眾生受苦處。”一《大珠禪師文案》
【第38句】:我曾許過諾言,此生只做凡俗中的男子,來世再聽佛訴說禪音。可此刻我卻想做布達拉宮的一個無名的朝圣者,獨行在悠長的石階。由于我有一個希望,唯愿這人間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青山,每一株草木,可以不分彼此。愿山河靜美,亂世長寧。
【第39句】:于是菩薩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選擇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是謂菩薩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增一阿含經》卷十九
【第40句】:朋友感慨:又被人利用了一把,真是人心不古。行者打趣道:未必不是好事。朋友愕然、茫然。行者大笑:你被利用說明你有價值,平時你或許不自覺,現在自覺了,難道不是好事?我說未必,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你發現被利用就不悅,容易傷神;二是你若被利用了還裝糊涂,人家會得寸進尺。
【第41句】:【經典佛語】要講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其具體內容是:“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做事要講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其具體內容是:“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第42句】:【禪語人生】因為有了因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說何必。很多追尋到了最后,不過是一個庸人自擾的故事,和一個回歸平靜的回憶。我們得到了很多東西,最后又要將它一一舍棄。這一場向外的追尋,本來就是無所謂有還是無的。
【第43句】:【禪心佛語】凡事豈能盡心如意,但求無愧我心。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是自己害自己,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做自己可能掌握的事情就快樂,對于自己不能改變的事實,泰然處之。以平常心態對待自己不可掌控是事情,就會活得自在。
【第44句】:【禪心佛語】從容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安靜一點,淡然一點,沉穩一點,灑脫一點。虛懷若谷,隨緣自在;品茶,品人生百態。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永遠不可復制,痛苦也只是一種撕心裂肺的體驗,讓人更加堅強,更加珍惜;歲月,永遠不會回頭,放棄也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讓心更加明朗,更加執著;生命,永遠不能重啟,活著也是一種簡單的幸福,盡管艱難,盡管有淚,也有日出,也有月落。快樂,其實就在身邊,在路上,在心里。
【第46句】:淡泊寧靜,天地人和,已成茶道精神核心,淡泊寧靜茶境,平靜沖和心態,健康自然快樂,與天地融合為一體,達此境界,方為悟得茶之最高境界。花開,喜于結果;不開,喜于過程。太依賴于結果的美麗,路上再美的風景也只能錯過。靜享時光,則寂寞也是美。
【第47句】:你一天到晚說“煩死了”,想不煩都難;你總是把“做不到”掛在嘴邊,你也就真的做不到;你常對自己說“我不行”,慢慢地連別人都會覺得你不行。每天早上迎著朝陽,對自己說幾句提氣的話吧,不要讓語言的自我暗示腐蝕了自己。
【第48句】:【佛心禪語】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就在于他心靈純凈得一塵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雜念太多,而自己還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繼而清除心中的雜質,讓自己純凈的心靈重新顯現。
【第49句】:用心地感受逆境,它是一筆財富,經歷了它,會讓我們精神富有,終生享用。逆境礪煉心志,教會我們體味真誠,體味人生。讓我們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兼程。
【第50句】:【禪語人生】有時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有時候,夜深人靜,突然覺得不是睡不著,而是固執地不想睡。有時候,聽到一首歌,就會突然想起一個人。有時候,別人突然對你說,我覺得你變了,然后自己開始百感交集。丟了的自己,只能慢慢撿回來。
【第51句】:雖然注定要死,那就設法在死前好好活著。活著不能快意、恩仇,也不能蠅營狗茍,只要不妨礙別人,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干什么、怎么干都行。既然人還活著,就要珍惜和享受生命,沒有必要恐懼死亡,也沒有必要向死亡加速靠近,要懂得,我們可能都只有這一世的生命。
【第52句】:【禪心佛語】佛教的隱修與中國隱逸傳統不著痕跡的融合使這樣一種異于世俗的修行方式渾然天成。它默默存在,低調相襲,或許只是人們心中對于古風的遙想和超離塵俗的向往,或許很多人已然將其當成歷史的遺存,以為佛教早已退出山林,古拙不再。但事實告訴我們,這一傳統一直在延續著。
【第53句】:【佛心禪語】禪法,生活的活法,平靜地接受生活,坦誠地與生活對接,接納風霜、辛苦,一番磨礪終成無憂、無念、無悔。在這里我們共同分享這個獎項。
【第54句】:【佛心禪語】清晨,沐浴后的釋迦牟尼對著自己的石像鞠躬敬拜,旁邊的弟子看到這一幕,都感到詫異:“師傅,您的像,是弟子們敬拜用的,為何您親自敬拜?”,釋迦牟尼輕輕一笑,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第55句】:你與他人的關系,自己不用做主。他需索美,你即是美。他需索欲望,你是欲望。他需索愛,你已是愛。他需索隔離,便自此不相關。不必試圖去改造自己或他人。你所能做的,當一面清靜的鏡子,時時擦拭干凈。讓對方照出自己的影。影子走了,你還在。
【第56句】:【禪語人生】心靜是生活時自己平心靜氣的顯現、是自己笑看風云的舒暢、是自己洗心革面的超然。靜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瀾壯闊似的那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駕馭風帆,而是自己猶如紋絲不動的潭水一樣靜謐安詳卻慢條斯理的漣漪。如此,靜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靜水深流的表現出一種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第57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悲觀,而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如實的觀照世間的實相,真誠地面對,不自欺,不逃避。佛教不談放棄,而是放下。所謂放下,是指放下內心的執著,并不排斥現實中正當的努力。
【第58句】: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普然三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譬如以燈人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于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蔽障,悉能除盡。《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59句】:人生之事豈能盡如我意,生活如戲,哭笑皆由人,悲喜自己定。用單純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將少掉許多莫名的煩惱,用幸福的腳印丈量生活,你會步履輕盈灑脫。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傷你的人,你會覺得他們都不容易,即使他們有錯誤,你也不會為之生氣。
【第60句】:【心靈禪語】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時時都覺輕松;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無時不在迷茫。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無時不覺開心;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無時不在困惑。小自我,大天地;做何人,在自己。
【第61句】:在這社會上,最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而是具有美好的品德。否則,自欺欺人就是最終的結局。
【第62句】:【禪語悟道】忍辱是人生最大的修養,忍的力量最大,所謂“忍一口氣,風平浪靜。”反之,“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忍一氣之間,關系重大。在忍耐的世界里,沒有瞋恨,沒有嫉妒,只有和平與包容。所以,忍,是成功立業必要的修養。
【第6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華嚴經上說,“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生活的所有故事,有隔閡,有誤解,有痛苦,有起伏,當你內心清凈自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友好的,不是對立,生活所有的提示不外乎是慈悲和智慧,“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由此而來。
【第64句】:【禪心佛語】失落時告訴自己: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那就無怨無悔,青春一經典當,永遠無法贖回;過去只可以用來回憶,別沉迷在它的陰影中,否則永遠看不清前面的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沒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離合是人生的規律,不必在意,何須傷悲。
【第65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愿每個人都懂得愛的真諦:愛是奉獻而非占有,愛是隨緣而非強求,愛是坦誠而非謊言,愛是清凈而非功利,愛是包容而非狹隘,愛是溫暖而非冷漠,愛是智慧而非愚昧。請敞開你的心扉,將真愛的能量釋放!
【第66句】:【佛心禪語】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當別人認為你很好的時候,你確實很好;當別人認為你不好的時候,你比以前還要好。活自己的灑脫,管那些浮云呢。
【第67句】:人間戲劇,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常常扮演主角,有的人常常扮演配角,有的人從主角跌落到配角,有的人從配角上升為主角。這往往不是人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不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人都不能忘記自己人生的原始起點,都不能迷失自己生命的真我本質。
【第68句】: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當你選擇騰空雙手,還有誰能從你手中奪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嘆命運無可奈何之際,卻忘了世上最強悍的三個字是:不在乎。
【第69句】:【禪心佛語】獨自一個人:一個人時不喧不嚷、安安靜靜;一個人時會寂寞,用過往填充黑夜的傷,然后傻笑自己幼稚;一個人時很自由,不會做作,小小世界任意行走;一個人時要堅強,淚水沒肩膀依靠就昂頭,沒有誰比自己愛自己更實在;一個人的日子我們微笑,微笑行走,微笑面對。
【第70句】:【靜心禪語】人之所以煩惱,在于記憶;人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人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人之所以快樂,在于豁達;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人之所以放棄,在于選擇;人之所以寬容,在于理解;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感情;人之所以充實,在于過程;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奮;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第71句】:【心靈禪語】對別人的傷害豁達地一笑,也就無所謂傷害了;對生活的艱辛豁達地一笑,那所謂的艱辛就是一種生活的磨礪;面對失敗豁達地一笑,那失敗只是成功之前的一個小小插曲。豁達,需要胸懷,需要擔當,每天的日子大多在失落中希望,在憂愁中走向灑脫,并且在磨礪中走向成熟,在痛苦中走向豁達,這就是人生。
【第72句】:問:“為什么執著就是苦?”答:“執著是迷惑障礙之境,圓融是智照解脫之境。然此是學問與功夫問題,非是初機所能明了,若誤解便是魔境,初機在不明教相之時,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階談玄說妙。”——李炳南居士
【第73句】: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生活,就會發現許多美好的東西;而當我們以消極的心態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沮喪的東西;生活的快樂與煩惱,全在于你對生活的態度。樂觀向上,好運不斷;失落沉淪,厄運陪伴。逆境時,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因為,好的心態決定好的命運!
【第74句】:要時時刻刻清除心田雜念,若常常幻想未來、時時停滯于陳年舊事,則無法向前邁進。凡夫心都是好事易忘,怨恨難消;受人恩惠不知回報,稍不稱意,便常記恨在心,生諸煩惱,這叫做邪見。
【第75句】:【禪心佛語】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平心靜氣。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第76句】:何等為信具足?謂善男子于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信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77句】: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你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當你開始愛自己,你就會知道任何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第78句】: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千古賢文-倉廩虛,就是倉庫空了;禮義疏,就是缺少禮義】
【第79句】:放棄了,就不應該后悔。失去了,就不該回憶。一米陽光,一杯咖啡,一份心情,一種生活。許多聰明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為撞了南墻不回頭。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拐彎也是前進的一種方式。
【第80句】:【佛心禪語】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于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第81句】:【佛心禪語】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第82句】: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法句經》卷下,愛欲品有從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愛、從恚生恚。《雜阿含經》卷三十五,第985經
【第83句】:【心靈禪語】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那就無怨無悔,青春一經典當,永遠無法贖回;過去只可用來回憶,別沉迷在它的陰影里,否則永遠看不清前面的路,也無暇欣賞沿路的風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也沒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離合是人生的規律,不要過多拋灑淚水與傷悲。
【第8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獵人搜尋獅子的足跡,禪師:我知道它在哪里。獵人一聽害怕了:我其實并不想遇到它。有些人的勇敢僅停留在口頭上。
【第85句】:沒男朋友,不代表是剩女。沒女朋友,不代表是剩男。其實別人都搞不懂,沒人要和沒遇到是兩回事。許多人不是沒人要,追求者大把,他們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心儀的對象而已。所以,不要著急,我們只是在路上走著,期待一次不期而遇。
【第86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美好不是遵循誰的任性,而是生活中更多的是善意的理解,向前的信心,需要一點點堅強和無畏,不向生活的那些負能量妥協和屈服,有句老話這么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這句話,用一種客觀的理性和樂觀的心態去化解人生中所有的悲情,讓生命按照幸福的方式選擇,并且自我完善。
【第87句】:【禪心佛語】能夠在與人交談中,真正掌握于分寸之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分寸隱藏于何處,不是觸摸出來的,而是體會出來的。分寸不單純囿于“情”字,也不單純拘于“理”字,所謂通情達理者可識分寸,可見“分寸”二字就在情理之間。
【第88句】:【禪心佛語】鍛煉身體需要循序漸進,可能第一天能做二十個俯臥撐,堅持一周后,可以做到三十個,如此每周加一點量,一年后或許你一次就能做一百多個。
【第89句】:人最悲哀的,并非昨天失去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中;人最愚蠢的,并非未發現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進去;人最寂寞的,并非想等的人還沒來,而是此人已從心里走了出去;人最幸福的,并非終于得到了一束花,而是永遠被花包圍;人最快樂的,并非別人給你帶來了快樂,而是你給別人帶去了快樂!
【第90句】:公主嫁平民,王子娶灰姑娘,或可傳一時佳話,但不一定能獲得幸福。既嫁平民,公主不僅要有平民意識,而且一定要忘卻公主身份,否則無法和丈夫平等,甚至有意無意造成與丈夫的主仆關系。
【第91句】:恒文雅和:心要寬,胸懷要闊,內心世界像天空一樣晴朗,像海洋一樣寬廣。嫉妒、狹隘、自私。這些人性的弱點,其實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虐待,一種侮辱。看不開,想不透,對他人抱有成見,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覺,這些本身就像浮云一樣來去無蹤,一種虛幻。
【第92句】:【佛心禪語】人生的空虛不在于人的孤獨,而在于心的寂寞;人生的智慧不在于觀察,而在于分辨;人生的尋找不在于千山萬水,而在于咫尺之間;人生的境界不在于跟隨,而在于自我探求;人生的檔次不在于外在包裝,而在于內在的品質;人生的成敗不在于環境的優劣,而在于你是否選對了自己的位置。
【第93句】:【佛心禪語】《佛遺教經解》中說:“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常樂,即是福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居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第94句】:【禪心佛語】清靜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掛礙,開闊心胸,心里自然清靜無憂。喜悅能讓心靈保持明亮,并且擁有一種永恒的寧靜。心念意境如能清明開朗,則展現于周遭的環境,都是美好而善良的。
【第95句】:佛陀曾明確宣布:“凡世人認為存在的,我也承認其存在,凡世人認為不存在的,我也承認其不存在。”圣者不會與我們凡世人爭論,不爭論的原因,是不值得爭論,我們的思想迷惑,行為顛倒,爭論有什么意義呢?就像正常人不值得與瘋子爭論一般。這句教誨,充分證明了佛教的包容,也體現出博大精神。
【第96句】:【佛曰靜心禪語】生活總是不停地邂逅一些故事,那些徘徊和懷疑、固執和狹隘,不會改變生命的方向,但會拖慢思考的速度,生活就在于體會與實踐,活好自己的生活,讓生命走向那些不一樣的改變,消除那些以為的固執,讓生命在善意和溫暖中具備一種意義和責任。#延參法師禪修講座#
【第97句】: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間。善待父母,那是生命來源。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親。善待同事,那是工作伙伴。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善待冤家,那是還債主人。善待陌生人,那是未來的因緣。善待動物,那是人類的朋友。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的美景。善待一切,它們都因世間的大美而存在。
【第98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積極,才是生命的光明,生命的意義在于拓寬自己內心的氛圍,去讀懂生命,需要去默默承擔,需要去經歷平凡,這條單行道,沒有什么相同的風景,幸福也就在于珍惜與品味,不嘆息,不糾結,及時發現生命旅途中的那些醒悟,怎么活?實踐這個過程。
【第99句】:【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點,愿也是希望。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愿。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愿,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上一篇:字字珠璣 句句箴言,簡短走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