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之難:最難改變的是習慣;最難做好的是細節;最難處理的是關系;最難把握的是機遇;最難實現的是理想;最難得到的是人心;最難分配的是利益。
【第2句】:如果說世界只有一種顏色,只有一種聲音,那是把山河認作法眼,并沒有穿透祖師佛法的境界。客觀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只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世間萬物,世界每時每刻都很豐富精彩。
【第3句】:【禪心佛語】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愛也空,恨也空,人生陌路不相逢。
【第4句】:清凈:水的本質是清凈,人的本質也是清凈的。水猶如我們的清凈心,煩惱污垢的沙石本來就未曾污染過水的本身。
【第5句】:也許我們應該為一只南飛的大雁,癡守在老舊的樓臺,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飛翔;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枚落葉,停下匆匆行走的步履,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飄零;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朵蓮荷,洗凈濁世里浮躁的心,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美麗。
【第6句】:【佛家靜心禪語】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唯有當我們真正完全接受時,我們才明白一切的好與壞都只是自己的分別。
【第7句】: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f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只要你生氣發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凈。
【第8句】:花開重陽后,人淡亦如菊,在秋的眉眼間,將夏的蔥綠,零落的花瓣,連同一點一滴都夾在書頁里塵封,養一池水,將秋冼白,看清霜綴在秋的衣襟,體味秋葉之靜美,其實,踏實安穩的生活,不過是在尋常日子里,重復著一份簡單。
【第9句】:生活再忙,總有休息的時間,利用休息時間,就可以靜心打坐,也可以參禪悟道。甚至忙著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禪師所說,搬柴運水無非是禪。因此,不要怕沒時間,只怕無心。
【第10句】:【禪心佛語】吃齋是活著吃虧,因為未能滿足美食欲,不能享口福;可是若不吃齋,吃了很多肉,死后便要到地府算帳。我是憑良心向你講真話,大家不要貪口欲,貪享受,死后就不會上大當。
【第11句】: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艱難,有人抱怨之后,著手改變現狀,有人卻在抱怨之后放棄了,而放棄便意味著屈服于現狀。
【第12句】:【禪語人生】這個法門,男女老少都可以用,信佛的、不信佛的都可以用。這個法門,不是因為你具備什么信仰就可以用,不具備什么信仰就不可以用。這是一個心地法門。心地法門,它拋開了一切的外在形式。
【第13句】:【禪語人生】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14句】:【禪心佛語】惠能的偈詩,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在場僧眾驚奇嗟嘆不已,認為惠能來此不久,竟然對佛法有如此高的領悟,果然不可以貌取人啊。
【第15句】: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和禪的風采。
【第16句】:【禪語人生】因為人生的煩惱無非是八風,所謂利、衰、苦、樂、稱、譏、毀、譽。在八風中能夠不動搖,能夠做得了主,在生死中,在生死到來的時候,在臘月三十日才能勉強打發得開。
【第17句】:【禪心佛語】天下事無絕對難易,為之,難者亦易;不為,易者亦難.世間人無全然優劣,識之,劣者亦優;不識,優者亦劣。
【第18句】:甚至,西方的有識之士冷靜地指出:西方社會能否生存,取決于能否吸收東方首先是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革命。
【第19句】:【禪心佛語】古往今來,凡圣人賢哲,立德立業者無不以靜為修,從靜入手。若不能靜,便難成大器。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了就聰慧清醒。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世光陰極為有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平平常常、歡歡喜喜過一輩子,即使對方有什么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種相互的關愛給予諒解,這樣的人就會有一種和睦的人際關系。
【第21句】:【禪語人生】有些佛的形象是一絲不掛的赤裸相,這是什么意思呢?這不是西方文化。是表達佛是空性的,無眼耳鼻舌身意,一切都是空性的,本來的。
【第22句】:【禪心佛語】人既要順任自然規律各歸其位,又要洞見自己的短長,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只有給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以后,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何在。
【第23句】:【禪語人生】心象只飛鳥,欲望是鳥食。因為吃得太飽,而無法飛翔。因為大家都在地上撲騰,而忘記飛翔。因為天長地久的生話在地上,而不會飛翔。望著天上的鳥,減少自已的欲望,試一試,讓心飛翔。
【第24句】:生活怎么樣,如其抱怨,不如積極,平凡的日子在于客觀的認識,不是在煩惱中無法自拔,而是能夠突破內心固執的瓶頸,活出對生活的了解、信心與改變。
【第25句】:如果我們以佛法的精神,以大慈悲的無量心去寬容,各自交換立場為對方設想;如此調和的作用就生效了,這不是更美好的人生嗎?
【第26句】:【禪心佛語】時間會告別過去,痛苦會告別回憶,學會接受,學會忍受,學會珍惜,這樣的人生將會更加美麗,平和的心態,勝于一切。
【第27句】:【禪心佛語】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失去,年輕是本錢,但不努力就不值錢;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迷了雙眼,只會徒生感傷,那些記憶就讓它散盡天涯。錯過了風雨,才會遇見彩虹。
【第28句】:【禪心佛語】即使是個平凡的人,也有足夠的力量去關懷別人,因為他的生命,由承受父母與親友的關懷而茁壯;他的心靈,自然也以關懷為基本動力。表面上看來,關懷是一種付出,其實是無可比擬的收獲,是自我實現的光明大道。
【第29句】:【禪心佛語】如果把成功看成是他人的評價,那么你就永遠無法擺脫心靈的疲憊,甚至根本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
【第30句】:佛法救世主要之修行,必先之以勇犧牲也。能勇犧牲則有威力,一人拼死,萬夫辟易;能勇犧牲則有功德,為眾亡己,天下歸仰。(民國)太虛《佛法救世主義》
【第31句】:不以先進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作風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間。不做溫室里花朵,要學風雨中雄鷹。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嘴不腥。才能濟世何須位,學不宜民枉為官。
【第32句】: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樂的人。
【第33句】:讀誦圣典雖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棄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確的智慧,心里沒有掛礙,不貪戀今生和來世,便是啟發心智的實行者。——《佛陀的格言》
【第34句】:【藝術與凈土】藝術是什么?藝術是美。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凈土是純美、絕美、無限美,經中說“無量莊嚴”。所以藝術家應該求生凈土。
【第35句】:自性清明,一般人卻常被外境所轉,受習氣遮染,慧光無法徹照。唯有反觀內心本地風光,系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才能明凈湛然,離苦得樂。
【第36句】:【禪心佛語】你的心情好了,你就微笑了,我的心情好了,我就快樂了;他的心情好了,他就唱歌了。大家的心情好了,世界就祥和了。
【第37句】:【佛心禪語】禪師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自找傘去。”
【第3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涵養,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一個人的慈悲,不在居高臨下時,而是人微言輕時。
【第39句】:【禪心佛語】智者知道自己的短處,他不會讓自己的脾氣與心情來統治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左右自己的行為,注定一事無成。
【第40句】:【禪心佛語】第二句心若滅時罪亦亡,你這些分別心不起作用,妄心沒了,不再造新的罪業,不障道了,你佛心自然流露出來。
【第41句】:慈心愛念,常與眾生樂;悲心憐憫,能拔眾生苦,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皆大歡喜。怨親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常念眾生無憎無欲,廣修善行。
【第42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廣結善緣才有龍天護法、才有功德,功是因、因為你付出了、徳者得也、故名為果。
【第43句】:【佛道禪語】佛說,心外無物,是舍是求,只于你一念間。或許,急于追求最后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或許攻于心計最終把自己弄得世俗平庸。不如,看透,心靜,鎖份清幽于生命處,且歌且行。
【第44句】:利益有二:一者現世,二者后世。菩薩若作現在利益,是不名實,若作后世,則能兼利。善男子,樂有二種:一者世樂,二者出世樂。《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
【第45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育一開始就是以因果為基礎,世尊講法49年,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的,離開因果沒有佛法。一切都是有因有果,把真相弄明白了,我們的心自然而然就不亂了,就老實。
【第46句】:平時所學的真理正法,必須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要學以致用。若只是了解文字上的理論,卻無法身體力行,那是得理而不會道,知理卻不懂事,不能得到真正的法喜。
【第47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河流滔滔不息,在生命的長河確實有兩個岸邊,這個岸邊的名字叫做責任,那么那個岸邊就叫作義務,不管人生如何向往自由,那絕不是任性和放縱。
【第48句】:【禪心佛語】常常說善心一發,功德成就。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法有進步就會表現在自己在說話、辦事、起心動念的當下能往道上來會,能往解脫上面來會,能往成佛上面來會。這樣,一切都可以成為修行的資糧。
【第49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從生到死有多遠,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信任之間。
【第50句】:遠離五欲:一、財利物欲:人一生忙忙碌碌,皆為財物利欲而苦患無窮。財利能造世間罪業,也可造福人群。若不明佛法、無法透徹人生真理,則舍不得布施,貪念心重而煩惱愈多;若能善于理財,取之有義、用之有道,即可成就功德。
【第51句】:塵勞未破,觸境千差。心鑒圓明,絲毫不立。靈光皎皎,獨露現前,今古兩忘,圣凡路絕。到這里始能卷舒自在,應用無虧,出沒往還,人間天上。——《啟霞惠安禪師》
【第52句】:【禪心佛語】琥珀主:我也想起來了,那一天,荻野千尋掉到琥珀川里的時候,是為了撿到掉到河里的鞋子。千尋:對,是你,琥珀,是你把我救到岸上的。我好高興哦。
【第53句】: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干姜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54句】:【禪心佛語】佛陀嚴肅地看了他一眼,答道:“這婦人保持城市的清潔,對我們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奮,做事負責,你們為什么討厭她呢?”這時,那婦人已經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地走出來和大家見面。
【第55句】: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圓謊不累嗎?有些人總是在說謊付出代價之后,才會緩緩道出這個真諦。
【第56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雖說人生有意外、有風浪、有險阻,但,世上道路不止一條,希望不止一個。也許,越過風浪,就能一往無前,和風弄弦,輕奏高山流水;也許,戰勝險阻,就能一路悠然,輕歌曼舞,盡享絲竹雅韻。
【第57句】:【禪心佛語】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恨。
【第58句】:【禪心佛語】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現前這一念心,本來清凈,本自具足,周遍圓滿,妙用恒沙,與三世諸佛無異。但不思量善惡,與幺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
【第59句】:參禪用功,并非只是坐禪觀靜,對于看話禪法門,能夠將心意識與話頭時時廝磨,做到萬緣頓息,又不于頓息處有所住,一句干屎橛提持不放,方能趣入覺悟之徑。此時,放下萬緣而不落空,提起萬緣而不著有,提放自如,堪稱大自在。
【第60句】: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第61句】:【禪語人生】因為無知,因為短視,我只知道風會吹亂我的頭發,只知道雨天出門要多帶一把雨傘,卻沒想到比這暴虐1000倍的臺風卻是人類生存的必需。
【第62句】:【禪心佛語】好報惡報都是漸次積累的,做好事不一定每次都有好報,但只要一次好報,就足以抵償以前做過的所有好事。做壞事不一定每次都有惡報,但只要一次惡報,就足以清算以前做過的所有壞事。
【第6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平等真誠,讓人覺得你很好相處、很好說話,別人愿意和你接觸,樂于與你溝通;能夠與人為善,不妨多站在對方角度和立場考慮,讓別人覺得于己有利,別人才愿意與你溝通。
【第64句】:十五、安忍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以忍者上。《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能行忍者,方可名為有力大人。《四十二章經》
【第65句】:教一人令得須陀洹果,是人得福德勝教一閻浮提人行十善道。。教一閻浮提人令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福多。《摩訶般若經》卷十一,十善品
【第66句】:【禪心佛語】人生是盤棋,輸贏交織;生命是趟旅,長短不一;生活是道菜,酸澀多味。健康的活著;平安的過著;踏實的走著;真實的愛著。
【第67句】:【禪心佛語】人沒有選擇命運好壞的權利,如果命運不好那么就逼著自己接受和扛著,誰都無法料知自己到底能爬多高走多遠,但只要不停止向前向上的腳步,下一刻肯定比這一刻更高更遠,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收獲更多。
【第68句】:【寒山大士戒殺詩】豬吃死人肉,人吃死豬腸,豬不嫌人臭,人反道豬香。豬死拋水內,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蓮花生沸湯。
【第69句】: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會迷了雙眼。有些人說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這一個,你才會遇到下一個。
【第70句】:【禪心佛語】為事之道固然不可執著于一事一物,才能凌駕于萬物之上,有此心境者必可獨超事外,千法而對一題,萬事可悟得自解。
【第71句】:【禪心佛語】善待自己,不被別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別人,自信、優雅。如果做一粒塵埃,就用飛舞詮釋生命的內涵;如果是一滴雨,就傾盡溫柔滋潤大地。人生多磨難,要為自己鼓掌,別讓猶豫阻滯了腳步,別讓憂傷蒼白了心靈。
【第72句】:【心靈禪語】人生的質量,就在于你面對選擇的時候如何去選擇。人格決定著人生,灰暗中能看到光明,狹隘里能走向厚重,一定要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各種癡,生活的生機就在于你面對自我偏執的及時調整。
【第73句】:矯謂“在塵不染,隨緣不變”,緣就是生活環境與條件,吃飯時吃飯,做事時做事,而這顆菩提心,既不為外境所轉,不為六塵所染,也不再因周邊的事物而生心動念。——耕云先生
【第74句】:要看清人間真相,你的眼界必須高一點;要看清人生真相,你的境界必須高一點,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靈界必須高一點。
【第75句】:涉獵雖日無用,猶勝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識時務。失意時得罪人,可在得意時彌補;得意時得罪人,難在失意時補償。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第76句】:弘揚正法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已解脫人天繩索,汝等亦復解脫人天繩索,汝等當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不須伴行,一一而去!《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96經
【第7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對任何事物都懂得尊重及感恩,甚至包括一杯水、一碗飯,你的生命將充滿尊重的能量,屆時,你一定會受到尊重,因為所有你尊重的東西,將會回給你同樣的尊重。
【第78句】:勞動是每個人具有的本能之一,一旦喪失或者放棄它,別說想要成佛,就是作為人,也是不稱職的。把勞動當成修行的必需,在平凡中踐行偉大的智慧,正是佛教宗旨之所在。
【第79句】:知識之后是見識,見識之后是膽識,膽識最后變成智識,這是一層層的升華。知識是基礎,不讀萬卷書,即便能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第80句】:法法圓融,心心虛寂。大包無外,文彩已彰,細入無間,眼莫能觀,所以道: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81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要,因為這樣,所以這世間才有偷盜、奸淫和各種造成別人苦惱的欺壓逼迫。
【第82句】:【佛心禪語】做事要精明,做人要厚道。心胸寬廣,化恩怨干戈為真情玉帛就是厚道;心存善良,人負我我不負人就是厚道;心向美好,少栽刺多栽花就是厚道。
【第83句】:【禪心佛語】天地寬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存折,都有自己適當的位置,何必還在原地徘徊不前呢?相信自己,以巨大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投入創業吧,你完全可以讓你的事業存折儲滿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第84句】:生活的悲哀不在于故事如何折磨人,而在于自己崩潰的心,世間風波從來多,不能輸掉的是態度和信心,記得生活的一句忠告,傷而不言,或者笑而不語,既然能忘掉的傷,何苦占據生活的空間,和快樂的余地。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幸福三訣: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有了這三條,人生就不會太累了。博愛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的情感,人與人之間有了愛,就變得很美好。
【第86句】:此苦圣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圣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79經
【第87句】:【禪語人生】只有時時保持覺照(警覺)的人、才能遠離惡習、脫離六道輪回;只有時時保持覺照的人、才能與道心心相應;否則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第88句】:【佛心禪語】「永遠」也是無常的啊。它不過是個概念罷了。一小時的歡樂彷佛僅有五分鐘,然而,五分鐘的痛苦卻漫長如一小時。
【第89句】: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90句】:我喜歡這樣的人生狀態:在孤獨中冥思,在喧鬧中獲證,如此循環往復,修身、凈心、煉性。出乎平凡,人乎修遠,與高山比德行,與大海賽胸襟,與天空競博愛。短暫的一生,因為這樣的狀態難得,所以我要清平,所以我必須做行者。
【第91句】:【佛心禪語】不要太過分地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要單單為了薪水而工作,人我兩利,義利相濟,吃虧就是占便宜。
【第92句】:【禪語人生】這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五戒”,擴而大之就等于儒家所主張的“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我們做人的規范。
【第93句】: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是見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緣經》
【第94句】:【禪心佛語】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第95句】:【佛心禪語】愛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為所愛的人獻出生命;這一點,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第96句】:【禪語人生】一場夢拉長到30年,就叫做人生;30年的人生壓縮為2小時,就叫做一場夢。人生與夢,其實是夢與夢中之夢。
【第97句】:【佛心禪語】禪師對他說:“那你就放下吧。”客人疑惑不解,于是又說:“我什么東西都沒帶,怎么放下呢?”“那你就帶著吧。”禪師說。
【第98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行善得善,亦如種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法句經》卷上,愛身品
【第99句】:【禪語人生】一個客觀的藝術不只是用來看的,而是活生生的。但是你必須知道如何去靠近它,因此你必須要做靜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