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人可以發現法則,創造機器,卻不能創造真理。——-耕云先生
【第2句】:有些機會,因瞬間的猶豫,擦肩而過;有些緣分,因一時的任性,滑落指間;有些感情,因一時的沖動,遺憾一生;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第3句】:【佛心禪語】※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沒有好和壞,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
【第4句】: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優婆塞戒經》卷二,名義菩薩品
【第5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3】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賢良在困途。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時來易得金千兩,運去難賒酒半壺。堪嘆眼前親戚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第6句】:【佛心禪語】他進入舍衛城,來到耕種者的家,見到那人的妻子,便說道:“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的父親讓我捎話說,準備一個人的:飯就行了。”
【第7句】:【禪心佛語】今天很普通,不是節日,也不是紀念日,只是我們愛自己的日子。【第5句】:25,讓我們大聲說:我愛自己。
【第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培養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爭只能與時日爭,爭善、爭美,不可去爭本不該擁有的人或物。
【第9句】:若對自己有疑,就容易墮落沉淪,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對他人有疑,就無法與人建立善緣,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第10句】:【佛心禪語】聚散兩依依,有離才有合,有退才有進,有失方有得。佛說:“喜、怒、哀、怨、貪、嗔、癡,全是人心所念。”如果你念念幸福,幸福就會如約而至。
【第11句】:【禪語人生】學佛法要拿出真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去做。
【第12句】:其實,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比自己優秀的對手”、“比自己成功的方法”等,并不會讓我們變得不如人,相反會因此而發現他人身上許多自己所沒有的優點。
【第13句】: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第1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甚至是傷天害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15句】:圣人鄙視虛名,視虛名為國之敵、人之敵、己之敵。佛家的得道高僧無不視虛名為身外之物,連沾染了一絲閑名都要在死前除去,好以一具清清凈凈的內身去往極樂西方。
【第16句】:【禪語人生】我的妝萌不萌?就是讓哪些男人看得目瞪口呆。就是像他那樣。
【第17句】:假如一個人本著污穢的心去言談舉止,那么苦惱便會立刻跟隨他,宛如車輪緊隨著挽牛的足蹄。——《佛陀的格言》
【第18句】:【佛心禪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是結論:幸福是一種基于內心的感受,倘若內心沒有滿足,物質條件再優越,也不會有幸福感。
【第19句】:一個人如果擁有財富、健康,卻獨獨缺少快樂,生命便失去了意義。如果希望自己快樂,就要調整觀念,將繁雜的心念轉移到“放松”
【第20句】: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于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7經
【第21句】:各種能量形式互相轉換是有方向和條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轉換時其量值不變,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創造或消滅的。
【第22句】:【圣經文案】159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
【第23句】:【禪心佛語】謀取利益,需要在取與舍之間的平衡;過分的謀求就變成貪婪。而貪婪就會導致罪孽的積累;罪孽多了就會有墮入三途的危險。
【第24句】:【禪心佛語】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之理。不能自己嚇自己,千萬別對號入座。
【第25句】:人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舟船。《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26句】:【禪心佛語】誠不一,則心不能專,信不一,則言不能行。不怕無知己,只恐禮不成;不怕無前途,只恐志不堅。
【第27句】: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第28句】:【佛心禪語】四祖道信說:“性雖無形,志節恒在然。幽靈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悟佛性者,名菩薩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識理人,亦名得性人。”
【第29句】:【禪心佛語】靜-才是修養,舍-才能得到,做-才會擁有。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第30句】:自責既是對他人的道歉,也是對自己心靈的解脫;它既可以化暴戾為祥和,也會使人真心相對。這時,雙方的心里都會涌上一種感動。自己快樂,別人才能分享到你的快樂。
【第31句】: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32句】:【佛心禪語】并能繼續向前走,欣賞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
【第33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萬行法師:有道德底線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既是一個沒信仰的人,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第34句】:其實,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如能發現自身的本性,自然擁有平等心,也就不會有你我高下之分。
【第35句】:【禪語人生】喧鬧(雄辯)已被證實沒有什么價值,就拿一只母雞來說,她只生了一顆蛋,就咯咯的大聲啼叫,感覺自己好像生了一顆小行星似地,那么了不起。
【第36句】:【禪語人生】在金錢上的貧窮不可怕,錢是可以賺來的;但是一個人的精神沒有了目標和理想,那你就真的是貧窮得一無所有。
【第37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可俗話又說: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38句】: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大般涅槃經》卷十七,梵行品
【第39句】: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長壽,主要指延續慧命,而非長命百歲。
【第41句】:【禪心佛語】假使心的煩惱(雜染)很多,「道」就無法呈現。可是,如果我們對「道」的領悟很強的話,那么,煩惱就無法彰顯。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信仰和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和貪婪換取個人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和寶貴的時間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
【第43句】:【禪語人生】心中愛眾生的人,是最希望世界和平的人,煩惱很重的人,是世上最不和諧的人。
【第44句】:【禪語人生】在旅游開發的名義下,佛門圣地被圈占,僧團主體被驅逐,多數收門票的寺院只是承包商麾下的“假西天”。
【第45句】:如不勤習五明,不得一切種智故。內明為求自解學,因明為伏外執學,聲明為令他信學,醫明為所治方學.巧明為攝一切眾生。(古印度)馬鳴《大莊嚴經論》卷五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段或長或短的旅途。在這段旅途中,自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個時候起,就已經注定要走過太多汗淚相伴、悲喜交集的時光。
【第47句】:【禪心佛語】清凈戒律是佛法的基礎,聞思修行是佛法的精髓,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結果。
【第48句】:用凈土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才美。如同陽光照耀大地,大地一片金色。念佛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但這并不會讓我們貪著這個世間,反而更加向往凈土。
【第49句】:【禪語人生】用心品友,相知、相敬、相助、相輝、相惜、相契。用德做人,仁,義,禮,智,信。你的人生才能快樂幸福。
【第50句】:【佛心禪語】“二百年后,此如來禪法將在中華國廣泛傳播,雖然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但自參自悟,潛行密證者仍然成千上萬,不可勝數。”
【第51句】:【禪心佛語】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第52句】:【修心禪悟】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愿中不厭其煩。
【第53句】:【圣經文案】276只等真理的圣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16:13上)
【第54句】:【禪心佛語】藕斷絲連載不動許多愁獨上西樓怎敢天長地久恨宮闕成全天涯陌路人祈求蒼天憐隨人愿不各自一邊。
【第55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愉悅的感官接觸,而在得不到之際,不快樂便因而生起,就算我們擁有也好,那也是無法持久的。這肯定是場敗仗,然而全世界的人卻趨之若鶩。
【第56句】:【禪語人生】新煩惱又來了。只要還在輪回中,就不要奢求不再有煩惱。認識到了,就是開智慧;想開了,就會無所求;不被煩惱所困,就是修行人。
【第57句】:【禪心佛語】奇跡定律:奇跡往往只能在瞬間發生,卻不能在瞬間被創造。
【第58句】:【禪語人生】有一個小和尚最近感覺異常苦惱,因為他覺得師兄師弟們老是在背后說他的壞話,所以即使是在念經的時候內心也煩躁不安。
【第59句】:香痕點滴墨為姿,流水清風硯作池。簾幕輕寒花未徹,半含朝雨海棠時。
【第60句】:人間佛教網:不說欺心話,不吐傲慢語。逢人多低頭,不作無謂辯。只要你痛快,你對你全對。回首看后來,何必說過頭。
【第61句】:【佛心禪語】一日,云門禪師召集座下弟子,垂詢悟道后的心得,弟子們無一個人能回答,于是云門禪師自己代答道:“日日是好日。”
【第62句】: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63句】:【禪語人生】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得到了你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實現了你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了你就幸福。
【第64句】:【禪心佛語】人事大道:物極必反。所以常以“花未全開月未滿圓”來勸戒自己浮躁的好勝心,控制自己的前進節奏,有時是一種聰明的舉動。
【第65句】:入迷稱作失,人悟稱作得。得失在于人。真正了悟了人生道理,即便在喧囂紅塵中,心也能逍遙于山谷,放曠于城鎮,精神則是超脫的。
【第66句】:【禪心佛語】如果這一生你已經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會失去做人的資格,來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第67句】:【佛心禪語】做人應自強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動搖初衷;做人應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難而灰心喪氣。面對挫折要有自信,面對失敗要有傲骨。
【第68句】:【禪心佛語】教授越來越多,教書的越來越少;博士越來越多,博學的越來越少;戀愛的越來越多,戀學的越來越少;鉆營的越來越多,鉆研的越來越少。
【第69句】:佛陀出廣長舌相,周遍法界,由佛口所生是清凈法身,無生無死,無凡夫分段壽期;無老無病,永不毀朽,此為慧命精神。
【第70句】:感情的癡迷,會使人心地黑暗;我們如能把感情擴大,就不會有癡迷。所以必須以智慧點亮心靈的光明,去除種種癡暗。
【第71句】:【佛心禪語】不需要為掙不盡的財富焦頭爛額。也不會為柴米油鹽而憂愁。不爭,自然從容;不計較,所以常快樂。
【第72句】:貧賤驕人,雖涉虛矯,還有幾分俠氣;奸雄欺世,縱似揮霍,全無半點真心。
【第73句】: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74句】:一切諸佛剎,莊嚴悉圓滿,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75句】:【禪心佛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
【第76句】: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爾,同趣涅槃,一味解脫。《佛說華手經》卷一
【第77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煩惱皆心生,殊不知,和諧健康,快樂幸福也是由心生。
【第78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獲得圣眼與圣耳。這是指能看見和聽到貪瞋癡心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能看見或聽到其它什么東西。
【第79句】:【禪心佛語】漫漫時空里,我們都是一顆星子。用雪的意念,去做一位不倦的傳燈人。
【第80句】:【佛心禪語】與人結好緣,句句話都是法;與人結惡緣,句句話成是非。
【第81句】:佛言: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正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佛遺教經》
【第82句】: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心緒平穩,不驕不躁。不管處于何種境地,一份良好的心態總會讓你有所受益的。
【第83句】:【圣經文案】34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伯19:25)
【第84句】:【經典佛語】“禪”可以開拓吾人的心靈,開發人們的智慧,引導人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第85句】:【禪心佛語】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為什么失念呢?因為不正知。
【第86句】:【禪語人生】擇善言而聽,明心亮眼;擇善行而從,積德修身;擇善事而為,福緣深厚:擇善信而收,享樂養性。
【第87句】:【禪心佛語】佛法講要發愿,只要我們有善愿有大愿,遲遲早早都會滿愿。
【第88句】: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是無法打折的,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如果我們試圖把它們當作商品來衡量,就會使本來美好的東西變質或者腐爛。
【第89句】:【禪心佛語】若無財者,其發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贊嘆隨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第90句】:【禪心佛語】感情上,我是個非常小心眼的人,我不能容忍我喜歡的人對別的女生比對我好,我亦不能容忍他對別的女生玩曖昧。
【第91句】:內外身心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后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舍。《黃檗傳心法要》
【第92句】:欲能縛世間,調伏欲解脫,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10經
【第93句】:【禪語人生】要想利益眾生,必須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說,我們發的心越大,越要從自身開始好好地修。
【第94句】:【禪心佛語】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95句】:【禪心佛語】如果兩個人互相敵對,那是兩個人都不好。你在零上面無論加多少個零,答案還是零,懷有敵意的人加在一起,出現的終究還是敵對狀態。
【第96句】:【佛家禪語】我們現在擁有了很多東西,但會導致兩種不同結果。欲望的人會變得更加貪婪,有福報的人會變得更加慷慨。
【第9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是一個知足的人,一粒沙子的幸福也會像得到一顆星球那么大。如果你是一個貪婪的人,一整顆星球的幸福也只會像得到一粒沙子那么小。
【第98句】:【禪語人生】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著,經常保持警覺,并精確、嚴謹地做每一件事。
【第99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途上,便是不斷地相送與相別;于是,在人生的客棧里,永遠扮演一位匆匆的過客,來不及留戀和回味,就像來不及在流星消失前許一個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