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處事圓融,可助成功】懂得順應各種對象、不同環境來改變自己的態度,以最恰當的方法讓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就可能助你成功。
【第2句】:【禪心佛語】偶爾做做好事、行行善舉,或者說滿足于堅持不做壞事,還難以達到上善之人。菩提心腸是要靠日積月累的內外兼修,心行一致,你心里想到什么,你眼里就看到什么,你下意識間就會做什么。
【第3句】:面對他人,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微笑既能展現自己的友好、熱情,更能顯示一個人的自信、教養,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在對方心靈中投射下一束溫暖的陽光。
【第4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5句】:【舍得與回報】舍得,舍得,就是人們應該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對佛家三寶要有貢獻,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會、國家、眾生和佛家三寶的護佑和更大的回報。
【第6句】:【靜心禪語】我常常以為,記憶是最容易模糊的東西,在時間的流逝里,它會一團團的淡去。而中學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轉,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幾個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記憶里。
【第7句】:【禪心佛語】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從喜愛生憂,從喜愛生怖;離喜愛無憂,何處有恐怖。
【第8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9句】:【禪語人生】欲望是人的一種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誘惑。兒女情長的欲望讓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錢利益的欲望讓人迷失原有的銳利。無欲則剛,修一顆清凈無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長久。
【第10句】:一聲聞乘,唯求自利而不能為利益他事。二緣覺乘,少能利他,少事而住,少得云足。是人不離生死?!斗鹫f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
【第11句】:【經典佛語】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靈黑暗,有人雖然眼盲卻心地明亮,當然有人心盲眼也盲,那就很苦了。其實,心盲比眼盲更苦,這樣的人生總在無明中,茫然不知前途。(東方微博)
【第12句】:以心悟意,于一裊煙塵里皈依,原來,禪意不在寺院,不在古佛,不在俯首叩拜間,亦不必缽盂聲聲。雙手合十,心,沉靜于阡陌紅塵,拂塵,拈花,聽風,或許某一粒微翊的存在,皆入禪意。
【第13句】:【禪語人生】在此,本寺四眾弟子共同祈愿新年法會吉祥圓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道場安和,眾生安樂。
【第14句】:【禪心佛語】佛說:這世間,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諸多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故有心結,人就陷入“無明”狀態中,從而造下種種惑業。
【第15句】:牢?!斗鹜拥母裱浴贩趴v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p>
【第16句】:【佛心禪語】禪師又說:“其實,呼吸之間就是梵音聲。只要把混亂的心念時時消除,這種天地宇宙、周圍環境,乃至于你內在的身心動作,無一不是清凈梵音聲。你兩邊的耳朵就是現成的菩薩道,身體就是清凈的道場。”
【第17句】:【禪語人生】一切嚴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都會有消極的影響。
【第18句】:【禪心佛語】苦難來臨時,只有坦然面對,才能在苦難中戰勝自己,走出苦難。如果過于懼怕苦難,那么必然會導致在苦難中放縱自己,在苦難中放縱自己是錯誤的,這是怯懦的人生。
【第19句】:【禪心佛語】很有修養的老教授,依舊謙虛地回答:“我買得起,買得起?!辈⑶也挥憙r如數把錢遞給小販,提起挑選的水果離開水果推。
【第20句】:【禪心佛語】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藥;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第21句】:世事如庭前花,花開也有花落,又如天邊云,云卷也有云舒,何必患得患失,終日耿耿于懷呢?觀世間萬事,既得之,則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復失。自然而然,灑脫自在。
【第22句】:【禪心佛語】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第23句】:【禪心佛語】佛教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粒米大如須彌山。又說,從一滴水中可以品嘗到海的味道。中國傳統中,也說,一斑見豺,一葉知秋,我們要懂得從平常中看到不平凡,從小中見大。
【第24句】:【禪心佛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25句】:歸命佛法僧,定不墮惡道,棄舍人身已,當獲得天身。一心歸信三寶,決定得大加持,所求圓滿。(古印度)蓮花生
【第26句】:【佛說人間八苦很經典的禪機哲語】人生第四苦——死之苦。說,死亡也許并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亡是新生的開始,輪回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第27句】: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同行的人,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無論你博覽多少群書,依舊無法做到淡定從容。世間百態,必定要親自品嘗,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為,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第28句】:【禪心佛語】忌妒會讓我們很不快樂,并且阻止我們在心靈上的進步。如果忌妒是以攻擊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還會讓別人受到傷害,這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
【第29句】:敬佛沒有定法,積德行善就是佛,只要有益于眾生,錢財房舍,甚至身家性命都可以布施,金箔又能算得了什么?
【第30句】:【禪語人生】我們不管是做一件事,還是修一個法,最好能善始善終,不要像蝌蚪一樣頭大尾小;也不要開頭、結尾只做個儀式,中間過程如何卻毫不關心,就像螞蟻一樣頭尾大、腰很細。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心淡如菊,心靈清凈,不執著于外境的侵染,雖處于塵俗狂流世界中,亦能潔凈自身,自得其樂,猶如居于清幽靜寂的仙境之中。
【第3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皆大歡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貪、嗔、癡,以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癡。
【第33句】:智慧人生:【第1句】:老天在送你一個大禮物時,都會用重重困難做包裝?!镜?句】: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镜?句】:多數的錯失,是因為不堅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
【第34句】:人生中處處有小事,處處有煩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累積著令自己煩惱的東西,每個人都在與一些無謂的小事做斗爭,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沒有必要讓一些小事占據你的內心。
【第35句】:【禪語人生】休息并非無所事事,夏日炎炎時躺在樹底下的草地,聽著潺潺的水聲,看著飄過的白云,亦非浪費時間。
【第36句】:年輕時我口若懸河,嘴巴比腦子快;中年后,我木訥無言,非深思熟慮不敢開口。年輕時,心里擱不住事情,天天生龍活虎;中年后,事情喜歡擱心里,日日難免愁眉。
【第37句】:【禪心佛語】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制造出新的痛苦,并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第38句】:【禪心佛語】那么佛陀度化眾生為何要有間隔?為何不選擇來而不去、畢竟永???這里有六個原因。第一,佛陀隨緣度化,若與一世眾生化緣已盡,還要久住,反而有損無益。
【第39句】:【禪語人生】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培養出一種利他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樣的態度不僅對接受幫助的人有益,對給予幫助的人也有好處。
【第40句】:【禪心佛語】索達吉堪布:生命稍縱即逝,每個人的精力也很有限。如果你真想在一生中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不要把大好時光浪費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整天為了這些而心煩意亂。
【第41句】:“人”應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
【第42句】: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第43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第44句】:【禪心佛語】當您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您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您肯放手,您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第45句】:【佛心禪語】布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是利己。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是自由。忍辱,看起來是吃虧,實際是受益。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是安樂。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是活潑。智慧,看起來是放下,實際是擁有全世界。
【第46句】:【生活禪語】“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痹匠墒?,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生活中,我們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
【第47句】:【佛禪文案】恒唯法師:生活里無論我們的心態怎么樣,這個世界好像并不在乎,我們那些自以為是的感覺,有時候祈求上蒼,留給我們的只是藍天流云,人活一場后來才明白,祈求神靈,最后不如尋找自己內心的安寧。
【第48句】:【禪心佛語】將一切喧囂關在心房之外,讓心靈回歸本真。可以吟一首小詩,品一杯香茗;也可以聽一首老歌,翻一卷舊書。當然,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說。就那樣安安靜靜,享受屬于自己的一份靜謐,一份簡單。
【第49句】:生命是一樹繁花,它注定會接受命運的洗禮,人生需要欣賞,拋棄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的想法,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一件事,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第50句】:【佛心禪語】《問佛》中言:“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51句】: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仁王般若經》卷中
【第52句】:每個人都在承擔著生活的壓力,但同樣也承載著生命的信念,沒有誰會不堪一擊,那些軟弱不過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借口,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目標多么遙遠,而在于能夠選擇開始的勇氣。
【第53句】:貪財者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一顆心如同永遠填不滿的溝壑,無法找到滿足和安寧。一個為財迷失了自我的人,不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跌進不幸的深淵。
【第54句】:【禪心佛語】佛法小竹:衰老,是指一種青春不在的落寞,一種朝氣盡消的沉淪,是生機漸退、死亡逼臨的境地。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隨緣而安。緣來不拒,緣去不哀。在擁有的時候,不需許下誓言,也不必要求承諾。學會用心去領會,感悟。好好珍惜,珍惜人間的溫情,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廣結善緣,共同收獲人情的美好。
【第56句】:人無涵養,動輒矜夸炫露,必不能載福而有大成就。真修行人,于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
【第57句】:【禪心佛語】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58句】:【禪心佛語】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你排斥現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所以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要學會低調,越努力越幸運。當人有了足夠的內涵和物質做后盾,人生會變得底氣十足。
【第59句】:【禪語人生】在研究過那些知名男女后,我發現,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做手邊諸事都用盡全力、以極度的熱忱努力不懈。
【第60句】:【禪心佛語】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不負一期的燦爛;花的秀色可人,不是為了奪人眼目,而是傳遞生命的芬芳。人生如花期,短而又短,不在快樂中綻放,就在煩惱中飄零。善待珍惜一期生命,寬容感恩一路相逢的過客。
【第61句】:【經典佛語】“施主,我笑你觀察我時怪怪的表情,想你明天,將有一個美麗的夢境?!毙拿鞫U師仍然是一如往常的認真。
【第62句】:【佛心禪語】【大意】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沒有一點不可告人之事;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才學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絕對不輕易讓人知道。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其實不苦,心糾結才苦;道路其實都在,不必計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本是一場沒有回頭路的旅行,無法預測終點將在何處,可以珍惜的,總只有當下沿途的風景,一起結伴的人。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許多時候,既要面對選擇,又要面對原諒,去選擇生命遵循寬容的方式,拋開那些自我的束縛,有時候放下可能要承擔一定的痛苦,但終究是遵循了生命最自然的方式,解脫和從容。
【第66句】:由來富貴三更夢,何必楚楚苦用心。識破人情驚破膽,看穿世間心膽寒。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佛法浩瀚廣無邊,度盡人間苦和難。開啟自性真智慧,笑游清秀山水間。
【第67句】: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經營自己的長處,能使你人生增值;經營你的短處,能使你人生貶值。
【第68句】: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于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道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佛說孝子經》卷一
【第69句】:【禪心佛語】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理智的沉淀、成熟的標志。彎得下腰,是做人低調的謙卑、海納百川的大度。
【第70句】:一個人只要充滿信心,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所從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會就就業業地去做。
【第71句】:【禪語人生】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第72句】:【禪心佛語】佛說梵行是與這種見解無關的。不論一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如何,世間實有生、老、壞、死、憂、戚、哀、痛、苦惱。
【第73句】: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凈眾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治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C嚴法師
【第74句】:當我們將手中的鮮花送與別人時,自己已經聞到了鮮花的芳香;而當我們要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時候,自己的手已經被污泥染臟。不嗔怒不暴躁,不患得患失,不受塵俗牽掛,超然灑脫,才能達到高深的修持境界,獲得真正的智慧。
【第75句】:【禪心佛語】歷史的帝王可謂富貴到了極處,真正的幸??鞓肥鞘裁矗恳磺袝r、一切處,守住自己的清凈心,隨緣不攀緣,你就得自在,得輕安;不迷惑、不染污,遠離邪知邪見,你就是快樂、幸福的。
【第76句】:【圣經文案】187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第77句】:【心靈禪語】基礎越深厚,成就越高;投入得越多,成果越大。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有一分耕耘,便會有一分收獲。
【第78句】:自力修行,欲斷煩惱,如揚湯止沸,動靜很大,沸泡也確一時消減,然釜底貪嗔之火不熄,全不濟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覺,無聲無息,自然鍋冷水涼。
【第79句】:【禪心佛語】面對毀謗,我們要盡量遠離,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經常和別人爭論是非長短,只會使你的心胸變得狹窄,思維變得混亂。
【第80句】:心似蓮花,當一個人的心向往清凈,就會漸漸地止住妄想與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說過,世間萬物皆有佛性,只是隱藏得很深,倘若不去發覺,甚至會封存一生。
【第81句】:【禪心佛語】講話要含蓄,切忌太露;態度要委婉,切忌太直;處事要圓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深厚,切忌太苛。
【第82句】:人類自古以來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得到一個結論:“與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讓自己常備一把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闭l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83句】:【佛心禪語】佛者無憂,并不是脫離現實的盲目樂觀,也不是對悲苦“沒心沒肺”的麻木,恰恰是一種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態,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第84句】:不必回頭看咒罵你的人是誰根本不必回頭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第85句】:【禪語人生】在低谷時,表示高峰不遠了;一旦你站在頂峰,就要小心低潮也快到了。高低乃常態,泰然處之才是好的應對之道。
【第86句】:【心靈禪語】如果誤解命運是一場折磨,那么可以理解,你已經掉進了煩惱的沼澤,仔細觀察生活,生活里處處都是友好,幸福本來就晝夜不舍,是自己的苦惱把自己活成了一場披頭散發。
【第87句】:恒和法師:沒有人能帶走你的痛苦,也沒有人能搶走你的幸福,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內心的感受,只是想不通的煎熬,看開的、看破的自在。
【第88句】:【禪心佛語】車如果沒有剎車,遇到危險的路段,就會出事。人如果沒有控制能力,當自己的煩惱極度爆發時,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來。
【第89句】:【圣經文案】307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肌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
【第90句】:【佛語悟道】如果以善良的心去教育感化別人,即使別人因此離你而去,你也沒有做什么壞事;如果以惡毒的心去教別人相互亂斗,這就是搬弄是非,你就做了最大的壞事。
【第91句】:在人與人之間,盡量不要有分別心。對自己所愛的人,能以智慧斷除獨占的感情;對自己不愛的人或不投緣的人,能盡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對待。若能分別善惡,好好分析所愛的人、事、物,就可做到怨親平等。
【第92句】:謹身卻病,少慮卻夢,種花卻俗,焚香卻穢;靜坐補勞,獨宿補虛,節用補貧,為善補過。若能安得分,都勝別思量。
【第93句】:生活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不要輕易地將情緒表現出來,因為你不是那個天真的孩子了,你得堅強,將現實看透,這是生存的法則。是呀,生活就是一杯茶,慢慢品,慢慢回味。
【第94句】: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于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95句】:【禪心佛語】內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顆良善的心,卻又是一切修養之始。理想是一件很抽象的東西,似乎渺不可追,但誰若能坐言起行,在斗志昂揚之時準備出擊,他的成功機會會大增;如果相反則必敗無疑。
【第96句】:當愛處于激情澎湃的潮頭浪尖時,我們用真心去感受它;當愛處于細水長流的小溪時,我們依然用真心去感悟它;當愛像一潭死水不再起波瀾時,我們再用真心去攪動它,讓它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才是我們經營一份真愛的制勝法則。
【第97句】:【禪心佛語】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去適應不同的情況,心情輕松舒暢,不要心郁氣結,跟自己過不去。人到老年,什么事都看透了,無論如何自己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一定要善待自己莫煩惱。
【第98句】:世俗人的心,往往變滅無常,因外境的左右而浮動,身不由己。我們要訓練自我,心念不執著,永遠以歡喜的心來迎接每一個當下,就能掌握人生幸??鞓分?。
【第99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煩惱的膚淺,就在于只是給生活增添了迷惑,它并不是人生的一種真實現象,生活的禪法在于用慈悲和堅持去活出我們經過的世界,有緣盡在普天下,身心安住是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