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平靜來自內心,勿向外求。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規律,開心輕松,過好一生。
【第2句】:任何人的行為不會消失,它會回來與主人相會。作惡的蠢人將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經集》第三品,第十章《拘迦利耶經》
【第3句】: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4句】:執著,聽起來是一個人的優點,然而,它也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執著,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頑固不化,就是死鉆牛角尖。
【第5句】: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般泥洹經》卷上
【第6句】:【禪心佛語】另外,按照僧伽自身的修證水平,可劃分為三類:凡夫僧、有學僧、無學僧。
【第7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話又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8句】:【禪語人生】心的迷惑就是以“我”為中心,心的開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礙。
【第9句】:【心靈禪語】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10句】:只需六尺長、三尺寬的位置,就夠我們這副身軀睡得很好,何必奢求什么高樓華廈呢?
【第11句】: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壇經·頓漸第八》
【第12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都在修行。禪,是一種元素,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文化內涵,更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
【第13句】:【禪心佛語】但這是兩個概念,佛家的道德除了指善良正直外,還要持戒清靜,不生嗔念。而這種品質,就需要跟定力和智慧一樣,通過止觀禪修來獲得圓滿。
【第14句】:【禪語人生】優點二:無私奉獻。荷花全身都是寶,其全株植物體都有利用價值。
【第15句】:【圣經文案】362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里面成為神的義。(林后5:21)
【第16句】: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大方等如來藏經》
【第17句】:【禪語人生】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于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第18句】: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大般若經》卷四一二,乘大乘品
【第19句】:菩提之道,不可圖度。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大包天地,細入無間,故謂之道也。——《欏伽師資記》
【第20句】:【禪語人生】用功就是要把這個真如妙心好好地守著,死活也守著那念清凈,慢慢就會起作用,就會發光,就會有神通。
【第21句】: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就接觸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凈化和使入神清氣爽的因素,并且開始轉化我們自己的痛苦和這個世界的痛苦。
【第22句】: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23句】: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人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凈世界,凈世界即是穢世界。《華嚴經》卷十七,初發心功德品
【第24句】:【佛家禪語】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第25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你能帶著喜悅的心情,活出了獨特而真實的自我: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如一片流翠的綠洲,似一座無煙的深山,似一地皎潔的月光。
【第26句】:【禪心佛語】平常心是一種平等心,是一種沒有選擇的愛,是面對蕓蕓眾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第27句】:信如手,如人有手,人寶山中自在取寶。。無信如無手,無手人人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人佛法寶山,都無所得。(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一
【第2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命中的許多人和事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29句】:【佛心禪語】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第30句】:世間最珍貴的,既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莫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第31句】:自見斷十惡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歡悅;生歡悅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覺樂;身覺樂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經》卷四,《波羅牢經》
【第32句】: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卷一
【第33句】:【佛心禪語】我們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一切無心。無心者無分別心、無嫉妒心、無好惡心、無取舍心,即三祖大師所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第34句】:【禪悟】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
【第35句】:佛家禪語: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第36句】:【禪心佛語】壞,總是比較*心。所以對于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37句】:【禪心佛語】去掉我執我愛的最好辦法就是發慈悲心,愚者為自己,智者為別人。
【第38句】:【禪心佛語】對有德者以德待之,對罪惡深重者,則視他們為不久即能改過自新的人。
【第39句】:【圣經文案】435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后1:7)
【第4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生活于世上當然要快快樂樂地活著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過度的自我覺知,乃至發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識。
【第41句】:【佛心禪語】別老想著取悅別人,你越在乎別人,就越卑微。只有取悅自己,并讓別人來取悅你,才會令你更有價值。一輩子不長,記住:對自己好點。
【第42句】:【佛心禪語】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高尚的:并不是別人還記得你的好,而是自己忘記了給別人的好處。
【第44句】:很單純地活著也是一種幸福。人生的意義交給那些復雜的人去探求好了。
【第45句】:【禪心佛語】盡無盡。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于無生體中,具恒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與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
【第46句】:【禪語人生】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永遠不要異想天開,也不要得過且過。一切盡人事而遂天意,不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共同凈化社會,提倡善良風氣,提高民眾知識,提升道德水平,讓人間就是凈土。
【第48句】:法眼禪師問眾人:“誰能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金鈴?”大家都無法回答。正好法燈前來,法眼問他同樣的問題。法燈說:“將鈴子系上去的人能解開。”
【第49句】:一切眾生命,如電、旋火輪,如干達婆城,速過不暫停。《正法念處經》卷六十一
【第50句】:【禪心佛語】守端聽了嚇了一跳說:“大師此言怎講?”方會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怕人家笑。”守端聽了,剎那間頓悟了。
【第51句】:【經典佛語】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第52句】:夜,靜謐,若一方易水硯,暈染滿目霜華。掬幾滴云之淚,擷幾片夢的落花,徐徐研來,漸起心香。調就半池胭脂墨,輕展一紙月白素箋,凝眸間,一幅云水禪心已陶然入畫。
【第53句】: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么職責,就等于駕駛空車一樣,是白白浪費。——海濤法師
【第54句】:萬事隨緣,隨順自然,這不僅是禪者的態度,更是我們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精神。
【第55句】:【佛語悟道】聽別人議論問題,當時要謙虛、心悅誠服地傾聽,不要口氣尖銳地和別人爭論并且定要求勝。對他所說的話,要周密地思索研究,如何聽取則完全可以由自己決定。
【第56句】:多銼出快鋸,多做長知識。樹老根多,人老識多。砍柴上山,捉鳥上樹。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第57句】:【禪心佛語】凡是與我們接觸的人,佛在經上講總不外乎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第58句】:【禪心佛語】如果有本事找到逃避問題的辦法,其實也有本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59句】:【禪心佛語】圣人(愛)不是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自己學會了用完美的心靈去欣賞一個不完美的人。
【第60句】:只需靜下心來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經驗還有得失,全然地相應就夠了,就這么簡單!相信即天堂!
【第61句】:【經典佛語】身體是向死神發愿暫借修學佛法利益眾生而用的,不應該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身體上,沒有正確發揮身體的作用它會憤怒,不與你合作,不聽你指揮,死神很快收回.
【第62句】:【禪心佛語】我們無需評論誰的法門髙底貴賤,凡是能夠調伏自己的身心就是最好的法門。
【第63句】:【禪語人生】有自尊心而無自信心的人,等于一座房屋有棟無梁,它的維系力必然很脆弱。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一種痛,不是失敗,而是沒有經歷自己想要經歷的一切。別忘了心底的那個夢想。
【第65句】:【禪心佛語】妄想多多的人,一天到晚東想西想,沒有妄想的人,連做夢都不做。
【第66句】:【佛心禪語】做人八勝:誠實者勝,勤勞者勝,謙虛者勝,仁義者勝,大公者勝,篤實者勝,忠忱者勝,信用者勝,圓融者勝。
【第67句】:【禪心佛語】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后我出生。懺悔此生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第68句】:【禪心佛語】佛說:愛是一盞燈,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將在愛里。
【第69句】:【佛心禪語】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第70句】:【禪心佛語】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第71句】:修行,首先要攝神修心,將精神統一,心念不隨外境而浮動,如此方可“明心見性”。
【第72句】:【禪語人生】一個家庭去影響另外一個、兩個、十個、百個、千個最后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比較好。
【第73句】:【與癡共居無利益】與癡共居無利益,自損及以損他身。(佛本行集經》)☆和愚癡的人在一起沒什么好處,愚癡的人不僅害自己,而且害別人。
【第74句】:【禪語人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開心快樂每一秒,健康幸福每一天。
【第75句】:【圣經文案】140以后,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珥2:28)
【第76句】:【佛心禪語】必需記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如何被人欣賞、如何被人重視。甚至會不顧一切的去達到這個目的。可是,沒有人會接受不誠懇的、虛偽的奉承。
【第77句】:是知直了此心,無行不足,以一心具足萬行,無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
【第78句】:【禪心佛語】你來自何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遠不會失去自己。
【第79句】:【禪心佛語】成功者的思想有如一把鋼鉆,只朝單純一點的—驀直鉆去。
【第80句】: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81句】: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現有的生活狀況。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在盡職盡責中來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義務。
【第82句】:年輕的佛學院學生問師父如何修持?師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頁,過眼的每個人、每句話,都是頁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第83句】:【禪心佛語】佛教絕對不是講對死亡、臨命終的一種依靠和寄托,佛教是講現在。
【第84句】:人生生活的禪法,是一種理解、友好、希望、樂觀,它首先不是內心與世界的一種生疏,也不是恍惚。
【第85句】:【佛心禪語】愛一個人,便會忘記路之遠近,甚至希望那條路永遠不會走完,永遠不用說再見。公路如此,情路如此,即使到了門口,也想繼續,徘徊,不舍得說別離。
【第86句】:【禪語人生】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第87句】:福報不能浪費,而應該培育。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自是培福的法門。
【第88句】:感到要報恩報德,可惜我父母都不在了,可我還有很多徒弟,所以每年把徒眾的父母親友請到佛光山,辦親屬會。以天下父母為父母,感謝父母給與我寬闊的心胸走世界。
【第89句】:萬行法師:愛攜帶著恨,友誼攜帶著敵意,惟有把愛和友誼升華為慈悲才是平衡的,和諧的,永恒的。
【第90句】:【禪心佛語】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是每個人都在玩的五個球,工作是橡膠做的,掉下去會彈起來,另外四個球是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第9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第92句】:【圣經文案】262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第93句】: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第9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第95句】:【禪心佛語】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我們每天都該干一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以求心靈平靜。
【第96句】:【佛心禪語】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9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于禪定之中。當能夠長時間自如地處于禪定狀態時,才能為最終生命解脫和開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98句】:【禪心佛語】君子以良心為鏡,學佛之人以因果為鏡,圣人以本性為鏡。
【第99句】: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儉。勤是開源,儉是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