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課,也是人格升華的階梯。
【第2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對我們生命當下的困惑、當下的煩惱。
【第3句】:【禪心佛語】佛法不只在佛經上,也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里,從吃飯、睡覺、聽音樂、呼吸、脈搏...到身體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第4句】:【禪心佛語】滿覺委托豐城的一位女居士曾佩英,把佛衣留給他在河南的有緣弟子衍北。
【第5句】: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第6句】:時光,就這樣是,在我們回首展望中,追尋你的記憶;流年,就這樣的,在兜兜轉轉間,一去不返。
【第7句】:【佛家禪語】世間苦難,能啟動人的愛心;只要有一分付出,就會有一分感動。
【第8句】:徒然羨慕他人,并不能讓自己有所進步,反而會讓我們看不清自身的長處。
【第9句】:【禪語人生】因為你的與眾不同,因為你的特別,有時候你得習慣孤獨。
【第10句】:【禪心佛語】放下對自己有限的認識。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放下圈禁自己,張開翅膀,盡情飛翔吧。
【第11句】:【佛心禪語】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凈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第12句】:【耕田要播種】有愿望放在心里,而沒有身體力行,猶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第13句】:【禪語人生】鐘擺:敲打自己,提醒別人。道路:越是泥濘,越能留下印跡。竹子: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結。鞭炮:因瞬間沖動,結果葬送一生。
【第14句】:夫心者,為諸法總持之門,作萬有真實之性,故稱第一義諦。(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九十四
【第15句】:【佛心禪語】“沒有”,小沙彌依然興奮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會吵到我呢?”
【第16句】:【禪語人生】遇到的人,善待,不管能不能再見。經歷的事,盡心,不管是不是成功。
【第17句】: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楞嚴經》卷一
【第18句】:若有菩薩行于愛染,為化愛染諸眾生故,而亦不共是愛染住,名菩薩久行。《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19句】:【禪心佛語】代眾生受苦想,就是我們從逆境當中學吃虧,從吃虧當中培養一種慈悲的胸懷、菩提心的胸懷。
【第20句】:譬如摩尼寶珠,不論開價多少,都是賤賣。佛性摩尼寶珠也是如此:成為億萬富翁、大學問家、國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賤賣;唯有成佛,才實現生而為人的價值。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害也;物至而應,智之動也;智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怵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
【第22句】:【禪心佛語】真正的慈悲是幫眾生開悟,是把眾生引上解脫之道,而不僅僅是幫助滿足于現實的物質之中。
【第23句】: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五
【第24句】:【禪語人生】越是修行,你將越能在你的修行中得到滿足,你會看透自己的心。
【第25句】:“執戒”與“持戒”完全不同,能發揮智慧良能,與社會大眾生活不抵觸,進而能領導群眾,造福社會,方為真正的“持”戒。
【第26句】:【禪心佛語】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第27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有時看似是絕境,換一個角度,或許就能豁然開朗。
【第28句】:【禪心佛語】強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單獨一人的時候,吹吹口哨,唱唱歌,盡量讓自己高興起來,就好象你真的很快樂一樣,那就能使你快樂。
【第29句】:寶峰高士罕曾到,巖前雪壓枯松倒。嶺前嶺后野猿啼,一條古路清風掃。——《泐潭洪英禪師》
【第30句】:【禪心佛語】藕斷絲連載不動許多愁獨上西樓怎敢天長地久恨宮闕成全天涯陌路人祈求蒼天憐隨人愿不各自一邊。
【第31句】:【禪語人生】無論我們說的、相信的或做的什么,會導致痛苦的,全都是邪見。
【第32句】:山高水深是佛境界,日上月下、云騰鳥飛是佛境界,明色暗空、壞空成住、三涂六趣、九有四生、爐炭鑊湯、諸惡苦趣是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33句】:別人惡口辱罵我們,或惡言相向,我們若不接受,那么這個災禍還是要回到罵者自身。同樣的道理,你惡口辱罵他人,最終還是要由自己承擔。
【第34句】:我們若能把一切工作、一切付出,都認為是自己的本分事,這就做到了謙虛的修養功夫。
【第35句】:【禪語人生】一切從大悲心出發,從菩提心出發,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
【第36句】:【佛心禪語】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輝煌。起步的時候,往往會很艱難,但是只要制心一處,一切都可以創造,一切都可以改變。
【第38句】:【佛心禪語】佛說“火每從所燒的燃料得名,因木柴而燃燒的火叫做柴火,因稻草而燃燒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識也是從使它生起的因緣得名。”
【第39句】:【禪心佛語】曲線是美的,而美的東西恰恰是由曲線構成的。曲線的美在于自然。雄偉的山巒是曲線,滔滔的大江是曲線,皎潔的明月是曲線,人類的歷史是曲線。
【第40句】:貪愛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就有九十個、十個、五個、兩個煩惱。——《佛陀的格言》
【第41句】:【禪語人生】因緣有四種:因緣第一;次第緣第二;緣緣,也稱為所緣緣第三;增上緣第四。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第42句】:【禪心佛語】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第43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美德,“以德報怨”,用愛來化解仇恨,仇恨也會化成愛。
【第44句】:揚善懲惡,雖是老幼皆知極為平常的道理,但80歲老翁歷經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對身為地方長官的白居易來說,知道這個道理尤為重要。
【第45句】:【圣經文案】436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
【第46句】:在惡毒者的眼中,善良是用來獵獲的槍彈,善良是用來掩飾兇殘的裝潢,善良是用來欺騙別人的麻藥;面對善良,他們狂笑不已。
【第47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凈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凈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如此不僅美化自我人生,也凈化社會人心。
【第48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因緣,就像這個女子出家一樣,忽然邂逅,忽然離散,總有個理則在,很多事總要事先有因有緣,才會結緣結果的。
【第49句】:【禪心佛語】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兇。由此觀之,命運可以改造,操之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大善大惡,超出數外。
【第50句】: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花喻經》
【第51句】:【禪心佛語】戒殺放生,長養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誡我們終身力行之事。
【第52句】:【禪心佛語】東陽看到師兄們每天早晚都分別到大師的房中請求參禪開示,師父給他們公案,于是他也請求師父指點。
【第53句】:【禪心佛語】涅盤之道,空有不住,生死不望,幻化不離,智愚不破,好壞不分,能所不求,真假不辨,凡圣不看,染凈一體,苦樂一樣。安住空性,隨塵亦然。
【第54句】:【禪語人生】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貴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使盡本事,做人一定要盡到本分。
【第55句】:人情似紙張張薄,世情如棋局局新。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記得幼年騎竹馬,白駒過隙白頭翁。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56句】:于是菩薩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選擇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是謂菩薩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增一阿含經》卷十九
【第57句】:【佛心禪語】藏拙藏鋒,持忍持身。吃苦吃虧,惜福惜情,似愚似隱,淡利淡名。
【第58句】:【禪心佛語】三道茶恰似白開水,已經缺少了香韻,但卻是只有懂得茶道的人才能體味其中的韻味。
【第59句】: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睿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出曜經》卷二十六
【第60句】:【禪心佛語】身外的環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掃,心的境界要經常保持清凈。我們要做好社會環境的環保,也要做好心境的環保。懺悔是心靈的慰籍,也是精神垃圾的大掃除。
【第61句】:佛法圓融無礙,廣博深遠。不僅能教導我們透徹宇宙人生真理,并且能啟發智慧,發揮良知良能,讓我們真正獲致身心解脫的自在境界。
【第62句】:【佛心禪語】別在意那些在你背后說三道四的人,那只不過說明你走在了他們的前面。
【第63句】: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經》卷一
【第64句】:閉目靜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氣燥搞砸過很多事?是否常被環境、被人影響?是否常為小事生氣?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就不會經常打結。
【第65句】: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第66句】: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凈故,得見清凈剎。《華嚴經》卷七,世界成就品
【第67句】:【禪語人生】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第68句】:【禪心佛語】為人應該感四種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寶之恩,四是眾生之恩。
【第69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我們要很好地來把握住現在呢?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只能把握住現在。利用現在可以彌補過去,利用現在可以創造未來。
【第70句】:【圣經文案】337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3)
【第71句】:或有一不見覺是神,亦不見神能覺。然神法能覺,亦不見神無所覺。彼如是不見已,則不受此世間。《中阿含經》卷二十四,《大因經》
【第72句】:【禪心佛語】成功就是不懈的努力加上一點點機會,努力是加法,機會是乘法,兩者兼備才會得到最大的結果。
【第73句】:【禪心佛語】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74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復雜的“人和事”來練心。
【第75句】:【禪心佛語】覺悟也是佛教教義名詞,梵文意譯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等正覺”等。由于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活動等等方面存在差異,覺悟也存在個性差異。
【第76句】:多虧日子還有難過和失落,讓我們在一場場身不由己的努力進化成更好的自己。
【第7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78句】:【禪心佛語】對于穩步向前的人,道路并不漫長;對于堅忍不拔的人,榮譽并不遙遠。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79句】:佛陀說:寧靜來自于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
【第80句】:不要把你的快樂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要把你的幸福傾注在物質上。世間萬物,悲歡離合總無情,緣起緣滅終歸空。只有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源泉,才能獲得真正快樂。
【第81句】:【禪心佛語】慈善就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關愛關心他人開始,言行上、身行上去關心有需要的人們,物質慈為基礎,心靈慈善為解脫。讓眾生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第82句】:【禪心佛語】當你富裕的時候,不要得意驕傲,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當你貧窮的時候,不要傷心沮喪,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
【第83句】: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第84句】:善的緣起,當我們在紅塵迷途中彷徨往復,不知路在何方時,你可知,有一盞心燈一直在照亮你?
【第85句】:【禪心佛語】佛經有一句話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怎能心靜'這時,才恍然明白,人啊。
【第86句】: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緣生行外,別有實我不可得故。諸法無我者,謂即一切緣生諸行性非實我,是無常故。(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三
【第87句】:有記者問科比:“科比,你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科比:“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
【第88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在的題目,卻開不出合適的“藥方”。
【第89句】:是適時取舍,拿得起,放得下,進得去,出得來。好比擁有一條私人游艇,用時才用,不用時沒必要隨時背在身上,否則就成了負累。
【第90句】:江湖不過旅程中的幻境,風浪是你必經的修煉。你繼續走還是停留?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第91句】:【古風基地】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白居易
【第92句】:跑得快不如長個好腦袋。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那些成功人士不是天生的聰明,而是會不斷運用一些新方法幫助自己快速成長。創新才能闖出一條生路。
【第93句】:【禪心佛語】放生可長養自己的慈悲心腸,悲憫眾生,視萬物生命如己出。
【第94句】:愛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別人,也能照亮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將生活在愛里。
【第95句】:開口動舌無益于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于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于人,戒之莫行。
【第96句】:摯友如茶,茶之一味,清雅,高潔。如茶之友能陶冶你,提升你,彼此緣于品,敬于德,惺惺相惜,無須言語亦能相知相融。
【第97句】:【禪心佛語】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第98句】:所謂“念茲在茲”,即是手在工作時,心思就在手上;雙腳走路時,心念就在腳上;開口說話,精神就放在嘴上。
【第99句】:【禪語人生】宇宙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一定會有變動,沒有任何連續的兩天可以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