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了解。少說傷害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傷害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
【第2句】:聽說幸福很簡單。簡單到時間一沖就沖淡。生活的哲理,離我們很近,最無情的不是人,而是時間;最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情感;最可怕的不是失戀,而是心身不全;最舒適的不是酒店,而是家里;最難聽的不是臟話,而是無言;最美好的不是未來,而是今天。
【第3句】:男人之美在于度;女人之美在于韻;孩子之美在于真;老人之美在于醇;夫妻之美在于愛;愛情之美在于容;家庭之美在于和;生活之美在于品,朋友之美在于誠;學習之美在于悟;工作之美在于樂;社會之美在于公;做人的之美在于舍;修煉之美在于空;人性之美在于善。
【第4句】:從前有一個乞丐,躺在王宮附近的一個路邊。他缺乏愛心,常心存惡意。很久以來,他一直期盼著王宮里的國王盡快死掉,希望自己當上國王,并擁有宮殿的一切財寶與美色。這乞丐由于業力的感召和惡意報應,被一輛馬車壓死在路上,并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就是《法句經》中“如車馬隨行”的故事。
【第5句】:別以為無路可走,只要你愿意,路總是有的;別以為無人陪伴,只要你用心,身邊總不會孤獨;別以為前方一直平坦,當你摔上幾跤,記憶中才會留下過去的疤痕;別以為失意方算難堪,曲折才有風景,敗后才能堅強;別以為沒有太多意思,激流里常迷失,旋渦里常埋沒,平淡的是日子,平凡的乃人生。
【第6句】:本錢易尋,伙計難討,心寬福厚,量小祿薄。鄙吝之極,必生奢男;厚德之至,定產佳兒。才不勝,不可居其位;職不稱,不可食其祿。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存而不議,既往不咎。打虎不著,反被虎傷;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7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么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這個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受得住嘲笑與批評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第8句】:【佛心禪語】懂得說話的人,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去選擇說話的內容;而不是毫無顧忌,口不擇言地什么話都說,什么話都敢說。
【第9句】:【心靈禪語】世事滄桑,誰都難免彷徨,難免憂傷,生活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絕對不會一切如意,只是生活一定是公平的,不平的是自己那顆煩躁不安的心。無論生活以何種方式呈現,都能面對,不驚不懼,不怪不怨。順境珍惜,逆境改變。于其浪費精力抱怨,不如珍惜時間努力。
【第10句】:【禪語人生】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出來;有時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無能為力,于是就保持了沉默。有些話,適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適合無聲無息的忘記;有些回憶,只適合偶爾拿出來回味。很多事,當經歷過,自己知道就好。
【第11句】:凡有奢求,必招來煩惱,凡是欲望,必要付出代價。每個奢求背后必會等待著更多的奢求,每次貪欲的結果是滋養更大的貪欲。在膨脹的欲求中,煩惱追著不滿足,欲望攜手著難止步,只是恬靜安寧不見了。每當回首,在路那一頭,站著自己想要的幸福,在心這一頭,蜷縮著疲倦和不安…追尋幸福,欲望當止步。
【第12句】:【禪語人生】要敬上念下,如果對上不敬重,對下不愛護,怎么能算是一個善人。四、要矜恤孤貧,真正的善人,一定會多作矜恤孤貧等雪中送炭的善事。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的際遇無常,榮華富貴的朋友,也許一夕遭遇橫禍而貧病交迫,這時最需要友情,你千萬不要輕視他,能夠貧賤不輕,才是患難見真情。
【第14句】:【禪語人生】我自己覺得活著是天堂也是地獄,看您怎么去生活,面對一切是沮喪、頹廢和抱怨還是真實地去感恩活著是王道。人生我最大的收獲是滿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呢?要能滿足,您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您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第15句】:人生不平,不要苛求自己,寬懷一些。人總會遇到挫折,會有低潮,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會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命運不會拋棄你。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繁華。
【第16句】: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在于壽命的久長,而在于自己為世間付出多少;只要恪盡做人的本分,于工作中得到快樂喜悅,即是最踏實、最幸福的人生!
【第17句】:【禪心佛語】人類的心靈,也許能和含有人類青年時期覺得不合脾胃的那種凄涼隨蒼的世界景物越來越調協。將來總有一天,整個的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種幽淡無華的卓絕之處,才能和那些更有思想的人的心情絕對地和諧。這種時候即便還沒真正來到,卻也好像并不很遠了。
【第18句】:【佛道禪語】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個陽光的心態。韶華易逝,容顏易老,浮華終歸是過眼云煙;然而,擁有陽光的心態,無憂得失,隨緣來去,便不受萬象羈絆。心無掛礙,則無有恐怖,行住坐臥樣樣從容。一個優雅的人,養眼又養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心中滿是陽光,就能將燦爛發散出來,感染周圍環境,光明整個世界。
【第19句】:不要以自己的不如意和不快樂來臆測他人的生活,人的身份、財富只是表象,真正的幸福并不由此而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從中發現快樂,才是我們應有的活法。
【第2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就會被別人看低;一個人把自己看得低一點,就會被別人看高和尊重。故意抬高自己是一種心虛,故意貶低自己也會矯揉造作。平和的神情、真誠的態度和不在意別人眼中是否貴賤的肚量,是祥和生活的保證。
【第21句】: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隨緣,不攀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著于一念,舍得放下。適時放下,才能還原生活的安詳。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卻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
【第22句】:【禪心佛語】對別人的傷害豁達地一笑,也就無所謂傷害了;對生活的艱辛豁達地一笑,那所謂的艱辛就是一種生活的磨礪;面對失敗豁達地一笑,那失敗只是成功之前的一個小小插曲。豁達,需要胸懷,需要擔當,每天的日子大多在失落中希望,在憂愁中走向灑脫,并且在磨礪中走向成熟,在痛苦中走向豁達,這就是人生。
【第23句】:【禪語人生】“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24句】:于諸法中補特伽羅無我性者,謂非即有法是真實有補特伽羅,亦非離有法別有真實補特伽羅。于諸法中法無我性者,謂于一切言說事中,一切言說自性諸法,都無所有。(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
【第2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只是那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細細去咀嚼,用心去欣賞,你才能發現,原來,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記憶是用來懷念的,不是拿來祭奠的,也不是拿來作為你逃避的工具的。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只會懷念往昔,絕不會拿往昔來填充現在。
【第26句】:我每天早七起床后,晚L睡覺前,最不忘念誦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頂果法王寫的:“不要忘記上師,時刻至誠祈禱;不要忘記自心,時刻觀照本性;不要忘記死亡,時刻觀修無常;不要忘記眾生,時刻回向祈愿?!?/p>
【第27句】:【禪心佛語】身體的修行或規范并不容易理解,對美國人來說尤其如此。你們強調自由的觀念,而這個自由的觀念又以身體以及行動的自由為核心,但這種觀念導致你們精神受苦,并且喪失了自由。你認為你的某些想法是不必要的,是痛苦的,或是受纏縛的,但你卻不想要去限制你的身體的活動。
【第28句】:受人供養,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所以然者,利養之報,斷人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对鲆话⒑洝肪砦宸鹧?/p>
【第29句】:【禪心佛語】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教育不同,個性不同,因此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兩個真正完全兼容的人,絕大部分人之間相處都是“以忍相待”,說好聽些就是要努力包容和接納自己和別人,這也許就是最科學最明智最實用的做法。
【第30句】:人應該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時刻堅信一點,即最優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界限,進而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31句】:【佛禪文案】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的,忘記了什么,也不能忘記真情、良心。不論如何貧窮,怎樣失意,都要長存一份真情,真誠待人。不管如何富裕,怎樣得意,都不要泯滅良心,真情待人。
【第32句】:或問:三十而立如何理解?行者揣度:古人崇尚“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因平均壽命不及現在,古人三十入壯,既人壯年,要懂得做人,德立;事業要有建樹,功立;能教誨后生,言立。壯年三立,要求并不嚴苛。這句話今天依然適用,不過可以改為四十而立,現在人推遲十年人壯應該不成問題。
【第33句】:我們都是不完美之人,每個人自身都會存在著缺點和不足,有句俗語:“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币粋€人的言談舉止,時時都在告訴別人他的修養。一個睿智的人舉止優雅、語言謹慎、處事大氣,不僅是對自己的裝飾同時也顯示著對他人的尊重。“理智要比心靈更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p>
【第34句】:信佛不是信一個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觀自性,相信自己與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發揮真如本性。
【第35句】:【禪語人生】現在很多人追求金錢,但實際上,就算你擁有很多錢,買車買房,百般享受隨之而來,你也不一定真正快樂。希望大家能意識到,真正的幸福,并不一定要建立在物質上?,F在人們提倡“低碳”生活,而佛教提倡“低貪”生活,只有貪心越來越少,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欲望,以隨緣心來面對一切,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第36句】:【禪語說】遠離心靈的疲憊,就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給心靈以及物質的空間,擴大一點自由活動的余地,不見得一定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徹大悟,卻應該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健康心態。其實,快樂與否,疲憊與否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第37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人生在某種層次上,真像一張簽紙,當我們偶然抽到一張下下簽的時候,是否心情沉重,在靜夜無人之際,默默飲著生命的苦汁,心里吶喊著痛苦的呼聲?活在世間,對一個坦蕩無疑的生命,到處都是純凈的白紙,我們應把一切缺憾還諸天地,用真實的自我面對萬般波折的人間。
【第38句】:憶念便是加持,蒙師友、佛菩薩的憶念,便是蒙師友、佛菩薩的加持。念佛、念法、念僧、念師、念父母、念有德之人,即是接受三寶、師尊、父母的加持。
【第39句】:伏爾泰曾說過:幾只蒼蠅咬幾口,絕不能羈留一匹英勇的奔馬。每一位優秀人物的身旁總會縈繞著各種紛擾,對它們保持沉默要比尋根究底明智得多。我們應當保持一種溫和平靜的心態,從容地面對那些紛擾。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中也許會經歷許多種愛,但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生活中到處都存在緣分,緣聚緣散好像都是命中注定。有些緣分一開始就注定。有些緣分一開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緣分是永遠都不會有好結果。有的東西再留戀也注定要放棄,愛是人生中一首永遠也唱不完的歌。
【第41句】:善行,能莊嚴人格,美化世間;念佛,能往生成佛。世善如外在化妝之美,念佛是生命自然之美。一切修行,若落于有漏世善,皆不過如化妝美容,表淺,外相,不自然,不真實;念佛,內心住有彌陀的生命,便從里向外煥發出彌陀生命的光輝,這是佛性的真生命。
【第42句】:善與惡本是一念之間的事,眾善奉行便成佛。時時心存善念,自然能夠積累福報,這是一個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個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第43句】:人脫去了身上的偽裝和雕飾,以一顆最簡單的初心面對世界,面對自我。人在世俗社會中熏染得越久,就會越來越世故,這種天性流露的片刻也會變得越來越稀少,心靈的泉水也會接近干涸。因此,那些能夠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會擁有別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第44句】:【佛心禪語】寬容是一種雅量,是文明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你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寬容還是制止報復的良方,善于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擺弄,即使受了他人的傷害,也絕不去冤冤相報,而是時時提醒自己:“邪惡到我為止?!?/p>
【第45句】:【心靈禪語】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忌妒是無用的,而模仿他人無異于自殺。因為不論好壞,人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只有耕種自己的田地,才能收獲自家的玉米。上天賦予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只有當你自己努力嘗試和運用時,才知道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第46句】:【禪語人生】正是由于宿世福報,今生我們才能獲得暇滿人身,值遇眾多高僧大德,并且在他們面前聽聞各種教法。這是非常幸運的事,此時我們更應把所理解的道理運用到實修當中。不僅座上要落實,在座下的生活中也要懂得時時運用,如是行持自然會令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少。
【第47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煩躁易怒、牢騷滿腹,那就說明自己的心不夠沉靜,就像一潭渾濁的水,隨便一件事情都能攪動心中的不滿。一個人如果心量狹小,煩惱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要想讓心靈沉靜,就要學會寬容。寬容別人,也是善待自己。寬容是一種雅量和胸懷,擁有寬容的心,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
【第48句】:恒秋:生活不是去苛求別人,也不是苛求自己,它是對自我的一種改變和調整,對生活具有一種陽光積極的信心與力量,有時候需要忍辱負重,有時候需要善意釋懷。生活里沒有太多的假設,它需要一種自我的堅強和拯救或者是努力和爭取,故事可以紛紛擾擾,心地必須清澈見底。
【第49句】: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不要羨慕別人,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完美,只是你沒看到罷了。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夠追逐多久,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