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沒錯的,但是不要忽略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論,除非你有很強大的決心改變世界,否則你要適應生活。
【第2句】:做人應該時時感恩已擁有的一切,勤儉自持,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無量的?;酃Φ?。
【第3句】:【禪心佛語】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所以假有為,喻無為;若復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第4句】:【禪心佛語】潛能定律:人都有潛能,挖出來,就是能力,埋下去,就是無能。
【第5句】:【圣經文案】308然而,靠著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余了。(羅8:37)
【第6句】:【禪心佛語】菩薩的境界,就是菩薩道與生活零距離、菩薩道與生活成為一體。
【第7句】:【禪語人生】應該放下身心,精進求道,于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第8句】:【心靈禪語】這體現了中華民族舍己為人的傳統美德。寧可自己承擔痛苦和不幸,也要將快樂和幸福讓給別人。這種富于犧牲精神的胸懷,令人景仰,在當今社會猶為珍貴。
【第9句】:【禪心佛語】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么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
【第10句】:【禪語人生】因緣果報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都不是靜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緣果報都是隨生命主體的作用而變化。
【第11句】:【佛心禪語】一個人無論多么威嚴,多么排場,如果沒有愛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個人無論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沒有智慧相隨,也只會是名利的仆人:
【第12句】: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秷A覺經》卷上
【第13句】:【禪語人生】我們應和聰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應和老實人交朋友,不要和愚笨人交朋友;。
【第14句】:【佛心禪語】鼎州禪師不以為然地說道:“話不是你這樣講的,打掃葉子,難道就一定能掃干凈嗎?而我多撿一片,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干凈啊。而且我也不覺得辛苦呀?!?/p>
【第15句】:好事不如無事,何謂無事人?面對此問,十有八九之人未開口時,心意識已謗佛謗法了,無事人絕非沒有事、不做事。什么是無?
【第16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反觀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實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閉門思過,并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第17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快樂甜甜,也不乏痛苦連連??鞓窌r無需大喜大樂,因為快樂的長度并不長;痛苦時亦無須大悲大痛,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
【第18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字面上的意思所束縛,永遠不可能真正地智慧起來。
【第19句】:【禪心佛語】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恁幺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第20句】:【佛心禪語】要周“修”,不要周“休”;要?;垭p“修”,不要福慧雙“休”。
【第21句】:佛說,慈悲為懷,福報自然來。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是為慈悲。寬容待人,以德報怨,懂得感恩,廣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第22句】:如果我們能把人間萬物都看得如這短暫的水泡,那么自然也就不會貪婪執著了。一旦把世事看透,我們的心就不會再疲憊,生活也會變得幸福起來。
【第23句】:【佛心禪語】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第24句】:【禪語人生】只要我們好好學道次第,就能在這里面找到做好人的答案、脫離輪回的答案、利益他人的答案。
【第25句】:【佛心禪語】耍一個心眼,前途一個深坑;興一念慈悲,驛道一座涼亭;輾轉一個綺思,放入一個盜賊。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著未來。>>
【第26句】:【禪心佛語】你必須嘗試,如果你還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這雜染煩惱,根除它們。
【第27句】:【禪語人生】心中有善念,吉神隨之來;心中有惡念,惡鬼隨之來。明白這一點便可以差使鬼神。
【第28句】:為欲成熟一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成就圓滿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四十華嚴”卷四
【第29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力量就無法戰斗;價值就無法體現;目標就無法實現。
【第30句】:萬念由心滅,萬法由心生,修身只是修心,心無二用;百病從口入,百禍從口出,守道何如守口,口要三緘。
【第31句】:世界本就有煩惱、掛慮、憂傷、痛苦,如果整日計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懷抱善良、慈悲、包容、仁愛、無爭執、無仇恨,人間才是快樂無邊的天堂。
【第32句】:選擇與放棄決定著你的生命。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身陷困惑,而在于不知道已身陷困惑。
【第33句】:不怕地獄,就怕心偏天堂和地獄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第34句】:做人要敢做敢當,可以有利于己,但要無損于他!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顆純善之心,真誠待人。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
【第35句】: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峨s阿含經》卷九,第239經
【第36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沒有人會對一塊石頭大吵大鬧呢?因為石頭的靜默令挑釁生事者無從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時,生事者遲早會失興致而另去他方。
【第37句】:【經典佛語】但言諸法皆在心內,離心偏心純屬外道。離心丟心無一切,降心用心成一切。其心無住超越一切.
【第38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39句】:在家菩薩若得自在,為大國主,擁護民庶猶如一子,教離諸惡,修行善法。《優婆塞戒經》卷三,攝取品
【第40句】:【禪心佛語】發現定律:照鏡子的時間長了,會感覺鏡子里的你很陌生。
【第41句】:【佛語悟道】與其荒謬地聽信空談,不如用事實去證明真理;與其聽別人說得不明不白,不如自己親自去看去聽以后再做判斷。所以,輕信不如學習,空談不如行動。
【第42句】:不要走叉路、抄捷徑。因為所選擇的小路可能是條死巷、走不通,終究還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繞了許多路。
【第43句】:人難免有煩惱,但這是短暫的,我們要運用明智的慧心、反省審思,以清凈寬廣的胸懷包容一切人事,善加化解所有煩惱。從今開始,盡速舍棄煩惱,展現新的人生。
【第4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第45句】:【禪心佛語】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第46句】:【佛心禪語】“有禪有凈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為師作佛,理所當然。
【第47句】:【禪心佛語】塵世紛紛一筆勾,林泉樂道任遨游。蓋間茅屋牽蘿補,開個柴門對水流。得隙閑眠真可樂,吃些淡飯自忘憂。眼前多少英雄輩,為甚來由不轉頭。
【第4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49句】: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舍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第50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勿以小人之心,亮度君子之腹。民為衣食父母,官是人民公仆。放開肚皮吃飯,抖起精神讀書。
【第51句】:修行者內謙外讓,超然于情欲物外,世間一切事物、權勢,甚至生命,對他而言,都無所礙而得自在。
【第52句】:【禪心佛語】佛教微博精選: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也要學會釋懷。生活是開水,不論冷熱,只要適合的溫度,生活是口味,不論酸甜苦辣,只要適合的口感,就是最好。
【第53句】:于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回向一切智門?!度A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第54句】: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為別人眼中的你也許是片面、不真實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第55句】:【禪心佛語】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七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忠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方便不拘多少,中國長壽秘訣。
【第56句】: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愿多聞,于義不了?!洞蟀隳鶚劷洝肪矶耍{子吼菩薩品于如來教,唯文字想,而無人解,皆名謗法。《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57句】:【禪心佛語】從敵人那里你才能學得真正的忍辱,當你面對敵人的行動時,你才能學得真正的內在力量。從此看來,即便是敵人,也是教你心的力量、勇氣和決心的老師。
【第58句】:【修行智慧禪語】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第59句】: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二十六
【第60句】:【禪心佛語】世間一切皆因緣所生,說法當然也離不開因緣,所謂“法不孤起,仗緣而生”。
【第61句】:【禪語人生】智以卓為貴,福以同為貴,禮以先為貴,進以新為貴,物以用為貴。
【第62句】:人生得意時,記得看淡,人生失意時,記得隨緣。任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學一種灑脫,學一種恬淡,看人間冷暖,賞天高云淡。
【第63句】:一位會員,一坐定即說:“請師父看因果?!睅熝裕骸拔也粫匆蚬覀円⒁庖蚬!?/p>
【第64句】:【佛心禪語】“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凈土。念佛貴于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p>
【第65句】:【佛心禪語】「時間流逝」——我們習慣如此說,但時間是靜止不動的,流逝的是我們啊。
【第66句】:【禪心佛語】成功的人,需有八十歲的智慧,二十歲的干勁與五十歲的穩重。
【第67句】:佛學的智慧,不僅可以讓人們把人生看得更透、更開、更淡,同時也能啟迪心靈,引導人們樂善好施,幫助別人。
【第68句】:人心,人群:人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人群,人與人之間隔座山。釋因:貪欲使人心復雜,自私讓人群復雜。
【第69句】:【佛心禪語】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第70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心性本凈,性本凈者,煩惱諸結不能染著,猶如虛空,不可玷污。
【第71句】:【禪心佛語】氣昏了頭的信徒興沖沖去找新任的拉比想討個公道,告訴他整個故事。
【第72句】:【圣經文案】445從此以后,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后4:8)
【第73句】:在家出家共相習近,同喜同憂,同樂同苦,凡所為作,悉皆共同,是名習近相贊嘆。《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1經
【第74句】:外在的和平要以內在心靈的和平為前提,而內在的和平要從把握好我們的當下一念開始。
【第75句】:【得過歌】得過且過,多惜福,少惹禍;石家豪勢傾蒼天,項楚烏江竟難度,何如陶潛撫孤松,醉來閑向北窗臥。世事到頭終坎坷,快意終須有折挫,得過且過!
【第76句】:【禪心佛語】人生所要面對的有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著。這三個問題就是:生存問題、生活問題、生死問題。
【第77句】:【禪心佛語】少看少聽眼目明,少言少論耳根靜,少思少慮絕緣慮,少執少求心態平,少爭少斗少機心。少食少醉少病心,養生之道少為貴,少去雜心留凡心。
【第78句】:【佛心禪語】愛情是:當感覺、熱情和浪漫統統拿掉之后,你仍然珍惜對方。
【第79句】:【禪語人生】飲食能增加身體的營養;讀書則能增長我們的智慧。要想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必須鼓勵人人多讀書、讀好書、讀善書、讀佛書,唯有讀書能變化氣質、升華人格。
【第80句】:菩薩摩訶薩于四大身生藥樹想,隨諸眾生須手與手、須腳與腳、須眼與眼、須肉與肉、須血與血、須骨與骨?!都磺懈5氯两洝?/p>
【第81句】:【禪心佛語】今生沒有廣結人緣的人,來生只會是個愚蠢的人。如果能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來生才會增長?;?。
【第82句】:【佛心禪語】懂得說話的人,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去選擇說話的內容;而不是毫無顧忌,口不擇言地什么話都說,什么話都敢說。
【第83句】:【佛心禪語】對于這樣失望的畢業生,我要貢獻第四個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專責備別人,更不必責備社會。”
【第84句】:友情如果是十分,我愿意這樣珍存:三分是雪中送炭的相助,三分是惺惺相惜的欣賞,三分是淡如清茶的牽念,剩下一分是記得曾經那些純凈的美好。
【第85句】:【禪心佛語】世間的成就如同一個魔術師的聲譽,他因為制造奇妙的幻相而贏得所有人的喝彩,但所有喝彩的人都知道那僅僅只是假象而已。
【第86句】:今后之中國民族心理,其將吸收東西兩半球、古今五千年各種民族之文化,陶鑄為中國民族新心理,以為創造世界文化之發軔。(民國)太虛《中國近代之民族生活》
【第87句】:【禪語人生】因緣所生的法,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就無生,就無所有,就不可得。
【第88句】: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物質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第89句】:【禪語人生】言行:良好的心境和行為可幫助人們將來誕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脫。
【第90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養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點妄想也無。
【第91句】:【禪語人生】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勇而氣和,斯為大勇;有謀而不露,必是大謀;有志而情安,是為大志。胸懷激雷而面似平湖者,方是大才大勇大謀大志之人。
【第92句】:【禪心佛語】燃燒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強壯的身體也有疲勞的時候,勞逸結合是一種生存的策略。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第93句】:【禪語悟道】不做事、不動手就事事困難,只要有心動手做,沙漠也會成綠洲。
【第94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第95句】:【佛心禪語】做人八勝:誠實者勝,勤勞者勝,謙虛者勝,仁義者勝,大公者勝,篤實者勝,忠忱者勝,信用者勝,圓融者勝。
【第96句】:【禪心佛語】佛教擁有最積極、解脫的生命觀——對未來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當下皆匯入空性。
【第97句】:【佛心禪語】不怕地獄,就怕心偏。我們為人處世要光明磊落,內心耿直,行為端正,這樣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第98句】:【禪心佛語】施舍:布施有三種:第一種是財物上的施舍,第二種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種是消除眾生的恐懼。
【第99句】:【禪語人生】眾人的路,眾人走,磕磕碰碰無可避免;天下情緣,天下結,聚聚散散無可厚非,理解,才能寬容;寬容,才有寧靜;看開,方能釋懷;看透,方能淡泊。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聽一句就淪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