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畢業感言
在農村由過去的二牛抬杠到現在的機械化生產;由過去的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的豐衣足食;由過去的土坯房到現在的磚瓦房、樓房;由過去的崎嶇不平的鄉間土路,到如今的柏油馬路;由過去的步行、自行車到現在的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由過去的咸菜當莊,野菜吃光,到現在的無公害蔬菜當莊,大魚大肉不香,等等,都是沾了黨的富民政策之光。
“感恩、奉獻、永遠跟黨走”感言征集——原創
“國無德,人無德不立”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的支撐;一個民族的,有賴于文明的成長;一個好風尚的形成,必須有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長期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公民道德建設不斷推進,中華傳統美德不斷弘揚,中華大地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
他們愛國敬業、忠于職守、誠實守信、堅守正道、虔誠勤勉,孝老愛親、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
但在一些領域、一些社會成員中存在著道德滑坡問題,諸如官員貪贓枉法、老人碰瓷、坑蒙拐騙、見利忘義、食品摻毒等等,可謂是舉不勝舉,花樣疊出,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對社會正確價值觀的構建造成嚴重沖擊。
社會丑惡現象背后的實質是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塌陷。
任其發展蔓延,必然毒化社會風氣,危害人民群眾,成為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格格不入的社會毒瘤。
社會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要遏制這些現象,必先從價值信仰入手進行整治。
黨的十八大立足公民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要求,在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價值準則,該準則涵蓋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各個方面,為整合多樣化社會思潮提供了引領,為塑造良好社會風尚提供“主心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
公民是實踐主體,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承擔起踐行的責任,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自身的道德約束和行為規范,使之成為內化于心的精神追求、價值自覺,并在實踐中外化于行,才能促使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社會風尚不斷改善。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其實就體現在我們每一個人在不經意的言行之間:一句溫暖的話,會打動一個人;一個文明的舉動,能感染身邊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能泛出耀眼的道德光芒。
讓我們立愛國敬業志、做誠信友善人,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促使社會文明社會程度的極大提升,促進社會的更加和諧。
寫學習汶川英雄少年事跡的感言的征集,必須突出珍愛生命。
做尊師收紀,明禮誠信
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襲來,無論是受災群眾還是救援人員,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都面臨著生與死、堅持與放棄、救人與自救、危險與安全、為己與為人的考驗,都必須做出自己的抉擇。
我們感動,在這一場災難面前,全體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英勇頑強,顯示了滄海橫流中的英雄本色。
我們更感欣慰,面對這樣的 考驗,許多少年兒童以出色的表現,詮釋了什么叫智勇雙全。
地震襲來的那一瞬間,北川中學高一學生朱付敏大喊一聲:“地震了,快趴下”,為全班33個同學贏得了躲避的時間。
在廢墟下,他喊“男生要堅強,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體力”,他把坍塌的墻壁弄出一個一人寬的縫隙,從而打開了生命的通道
他以自己的從容、冷靜、智慧,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英雄。
在廢墟之下,面對生命被埋壓,面對無邊的黑暗與恐懼,那些幼小的生命以自己的沉著鎮靜、團結友愛、樂觀向上,顯示了少年英雄們的機智與成熟。
初三學生甯加馳,不僅讓同學躲在自己的腹部下,還不斷給同學唱歌,“團結就是力量……”,相互鼓勵勇敢活下去。
面對同學們哭泣聲、呻吟聲、絕望聲,小學三年級學生許中政哼唱國歌,一聲、兩聲、三聲……同學也跟著唱起來了,28小時后,他們終于走出了這座廢墟。
地震在那一瞬間,他們沒有把安全留給自己,把危險留給同學老師,少年英雄們沒有離開,而是臨危不懼,勇于救人。
“因為我是班長
”災難面前,九歲的小學生林浩用自己弱小的肩膀背出了兩個同學。
陜西省寶雞市三名初中生,在隨時可能坍塌的教學樓里40秒合力完成愛心接力,將一名腿部骨折的女同學轉移到安全地帶。
面對同學向孝廉被壓,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的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
4小時后,向孝廉被刨了出來,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在這一場少年兒童也奮勇當先的救援中,我們看到了他們都在盡自己之力參與救人,同樣看到了他們救人的智慧。
爬出廢墟的高二學生王亮不停地呼喊著同學的名字,不斷為同學鼓勁、傳遞消息,幾次爬進“死亡洞穴”,成功把一名同學救出,沒辦法挪開壓著另兩個女生的石板,他就陪一位受困同學說話。
廢墟下,11歲的何亞軍伸出僅能活動的右手,后仰為斜下方約1米處的同學喂水。
在等待被救出的50小時里,她給同學喂水120多次。
初三學生雷楚年在第一次返回教室救同學時,眼角余光掃到了教學樓前的一棵梧桐樹,他在心里想好了另外一條逃生通道。
救人之后,在樓梯垮塌的危急關頭,他返回二樓縱身一躍抱住了那棵救命樹,而教學樓在他身后轟然垮塌。
一則以智,一則以勇,這是面對地震災難不可或缺的兩翼,亦是鑄就真英雄的內在品質。
惟以智與勇,方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救人者自己的生命危險,又能最大限度地挽救危難中的生命。
而面對未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惟以智與勇,亦能最大限度地化險為夷,開辟新境,開創新局。
在這場大災難中,我們的少年們以自己的智慧與勇敢,積極而頑強地自救與救人,顯示了自己崇高的精神與優秀的品格,亦昭示了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美麗前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百年前,梁啟超先生提出了這樣的命題,并寄予少年以這樣的期待與厚望。
而從災難面前的這些少年英雄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壯美前景,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璀璨希望。
上一篇:鋼琴教師培訓結業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