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地稅合并怎么理解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
為提高社會保險資金征管效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后,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方案》也提出了地方機構改革時間表,要求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24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國稅地稅合并會帶來哪些影響
答:首先,對企業來說,辦事的成本大大減輕。
在國、地稅分治的情況下,企業應付了國稅,還要應付地稅,哪一邊都不能怠慢。
多一個婆婆就多一套規矩,意味著企業在辦理涉稅事項時,需要同時適應兩套管理體系和要求。
典型的業務就是稅務注銷。
在企業辦理稅務注銷時,所得稅在國稅的,國稅就先查賬,辦理完國稅注銷,再轉入地稅注銷,地稅則還要再查一次賬。
雖然國、地稅查賬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客觀上,畢竟增加了一套流程,不僅人為增加了注銷的難度,同時也大大延長了注銷的時間。
另外,不少地方的國、地稅辦公場所相距較遠,企業在處理國、地稅事務時,往往會來回奔波,既麻煩、又費時。
其次,國地稅合并之后,雖然會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但實際上,對企業來說更多的是挑戰。
國地稅合并,兩套人馬集中在一起,將大大增強稅務機關的征管力量,對各項稅收事項可以做到全方面、無死角的監管,企業在處理涉稅事務上,也將面臨更多的壓力。
當然,由于具體的調整仍在持續推進中,很多新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還未確立,對企業的最終影響需要繼續觀察,但企業仍需要認真審視自身的稅務情況,以更好地適應國地稅合并帶來的新變化和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