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感受 作文
說到旅游,從小我也沒少在中國的大江南北轉悠,從長白天池的煙霧繚繞到五大連池的泉水叮咚,從北京故宮的紅墻綠瓦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從泰山之巔的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到孔府孔廟中的中華文化之悠久,從五臺山的晨鐘暮鼓到云崗石窟的燦爛輝煌,從上海的繁華到蘇園的清幽……游覽過了名山大川、歷史古跡,當然沒少長見識,可是,無論現在回想起哪個地方,都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要我細說,究競看到了學到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認我真的記不得了。
為什么呢
當然,也許那時我還小吧
可是我覺得不全因為這個……從客觀上說,游覽不少地言時都令我感受到中國人真是太多了
自古人們稱蓬萊為“仙境”,可蓬萊給我的感覺卻是實實在在的“人間”,那里匯集了黑頭發、藍眼珠、黑皮膚的來自七大洲五大洋的人們,英語、普通話、粵語及各個地區的方言在它的上空交融,肩挨著肩、踵接著踵——別說是妄想見到其盛名遠揚、十幾年才一遇的海市蜃樓,就是想仔細的看一看所謂“仙境”的亭臺樓閣也難有空檔機會。
所以蓬萊給我最深的印象恐怕要是人了。
中國人真是太忙了
如果跟著旅游團走,那恐怕沒有哪處景觀你是能真正看懂看透的。
每到一處,總會在長長的人流后面側耳細聽導游的講解,而往往導游已將大隊人馬拉向另一處景點時,你還沒能看見導游剛才講述的那座廟、那間殿中到底是何般景象。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旅游給我的印象是匆匆忙忙,走馬觀花。
中國人把名勝搞得太商業化了
不和說很多景點過一道門就要收一次費、檢一次票,更可怕的是,過度商業經營已經使一些景觀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記得在煙臺某處香火鼎盛的寺院,我們游覽時正值某位大師在寺中講禪論道,不少人都站長排,尤其是帶孩子的家長們,都想讓大師的靈光照一照,輪到我時,在一位小僧的引導下,我們進了一間暗室,一位蓄有極長的白須的年老僧人盤坐在地上的一個蒲團上,然后說了聲“阿彌陀佛”,就對在旁的另一位小僧使了個眼色,叫他把我們帶進了另一間屋子,只見那和尚拿出一個紅布裹著的小盒子,打開后是一塊玉佩,他說了大師認定我與佛門有緣之類的一些話,宗旨是需要哪塊玉佩的保護,而那一塊小小的玉佩的售價竟是一千五百元
這就是所謂的“佛門圣地”
我有些懷疑。
當然還少不了主觀原因,就像沒有知識就算再富貴也談不上高雅,不了解就談不上喜愛。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自己不曾讀過有關的書籍,當然也就談不上對某處景觀能存有深刻的理解,當然就不曾有過真正地感悟,沒有感悟的游覽就像是過眼云煙,一會就散,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刻在腦海中的。
然而不涉足名山大川,不游蕩江河海湖,就不知祖國地域之廣大,歷史之悠久。
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就不知其絕。
讀萬卷書,不須行萬里路。
不如此,哪能知徐霞客“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真諦
不如此,怎能悟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境界。
就算某些古跡已被現代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意義,或者已被現代文明摧殘的面目全非,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并靜下心來去感悟,拋開世俗加在那些景觀上的東西,那么“旅游”就有了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我記起曾經有人說過:“旅游,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悟到了什么。
”
旅游感言
這一路變幻的景致,頹廢的、滄桑的、精致的、優雅的……各有各的美感,而沿途的風景是上天賜予我們這些游子最豐厚的禮物
求最近去北京旅游后的感悟文章
感悟北京 作為一個中國人,對首都北京的向往,是與生俱來的,隨著年齡的增大,憧憬之情更是強烈。
前久請了有薪事假,和親人一同奔赴北京,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北京之旅。
感悟不斷…… 一、古文化的宏偉氣勢 作為幾朝之都,京城的宏偉氣勢單從那些聞名的古建筑群里便能尋出端倪。
穿行于故宮,徑深于南北。
雖說最華麗的金鑾寶殿——太和殿目前正在修葺,整體掩蓋在圍掩之中,這座當今最大的歷史博物館,卻無處不在彰顯著它的磅礴大氣、富麗堂皇。
導游說,且不說封建王朝當日赤巨資修建園林裝點寢宮是多么的奢華,單從眼前留給后人的卻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看居住南城的的清官紀曉嵐,他的破舊宅院無人問津;而當日大貪官和紳的宅地、如今的“恭王府”,卻因其“三絕”聞名于世,并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被后人保護起來。
二、黨的光輝滿地 毛主席率領我們打江山,成立新中國,就是在北京建了都。
想必正因為此,北京這座城市更為感恩。
一路上,所有人提起主席,都是敬仰的稱呼著“毛主席他老人家”。
這一聲呼喚,似乎他就是居住在鄰家大院的長輩,倍感親切。
去主席紀念堂的一路上,我們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奔跑起來,就想早點見到中國人民心中這位偉大的“神”。
北京是祖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它能迅速及時的傳遞著中央當下最熱門的政治話題。
漫步北京街頭,隨處可見的“八榮八恥”的宣傳專欄和人民群眾駐足學習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現代文明的高智商底蘊 人們常說,在北京別比誰的官大。
此次北京之行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我才知道,這個同為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的城市,千萬別比誰的學歷高。
北京高校云集,全國大多學子均有“不到北京非好漢”的念頭。
且不說清華、北大這樣的頂級院校,人大、中財、北外、北航等等在全國也是鼎鼎有名。
而正是因為高素質人才濟濟,城市更能吸引全球各大企業在這里投資建廠開辟發展領域,其中更不乏大量技術含量高的IT信息產業。
在這座城市里,女生絲毫不畏懼擔當“第三類人”,她們清楚的知道,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只會有利于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以利于自主選擇,并逐步推動城市現代文明的建設,沒有任何負面效益。
在左一個博、又一個碩的北京同學圈中,我不禁羞愧形于顏面。
四、北京人民的博大 在“ABO”血型系統中,我不禁感嘆O型血同仁的博大。
他們可以為這個系統的全部人員輸送血液,卻不能從他們那里回饋一丁點。
這樣的博大,我在北京人民身上看到了影子。
北京話是普通話的母版。
導游說,北京話講究字正腔圓。
在整個行程中,他就是用最標準的普通話與我們一起分享著北京的種種。
我們的團隊來自祖國各地,人們都操持著母語與導游交流,他也頗為耐心的講解。
待一位來自東北某地的大爺用當地土語反反復復的問導游一個問題很久他都不能領會時,導游傻眼了:“我真的聽不懂~” 2008年奧運在即,北京人民將代表華夏兒女展示著中國人的博大。
希望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可以成為一個縮影,將中華兒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那種的自豪感幸福感傳遞給大家,將中國的古文化,現代文明等等最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