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設交通強國
報,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取得了成就,站在了交通大國的歷點上,目標通運輸系統將在新時代奮力開啟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征程,明確了基本內涵、總體思路、戰略目標等。
報道稱,交通部負責人表示,建設交通強國,應具有世界眼光、中國特色。
一要自身強,綜合實力世界領先;二要強國家,有效支撐民富國強。
總之,建成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交通強國。
2024年交通部將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動力,著力推動交通運輸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服務人民、服務大局、服務基層,著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著力打造現代化交通,全面建成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綠色智慧、開放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建成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交通強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好先行。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是誰提出的
對北京交通問題的幾個建議 :
【第1句】:放棄北京舊有城市格局,建設更分散的“大北京” 。
【第2句】:加強交通管理力度,建設交通信息化系統 。
下面逐一說明:
【第1句】:放棄北京舊有城市格局,建設更分散的“大北京”北京作為有600年歷史的古城,是世界罕見的文化遺產。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這個古城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在這種壓力下,北京古城還能否繼續承擔,能承擔多久,不知道相關部門是否好好研究過。
我看是研究過,但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比如CBD,兩廣路的“傳媒大道”,亞運村,金融街,中關村等,都是短視的規劃。
除了尚未建成的“傳媒大道”,其他幾個地區都成為了北京的堵車核心區,并直接造成了全市道路網絡的擁堵。
所以,首先應該嚴格控制在北京4環以內,再開發任何新的功能區,并立即著手將這些功能區移出市區。
北京的地理特點,北面和西面是山區,而東面和南面是廣闊的大平原。
因此,應該向東面和南面擴大城市范圍,建設有特色的衛星城。
以前雖然也搞過一段衛星城建設,但主要是把衛星城用來搞居住,這是不對的。
比如,CBD,我覺得如果要在東邊建設,應該以通州區為核心區,同時取消京通快速路的收費。
中關村高科技區,建議遷到沙河一帶,最好是昌平和順義。
金融街可配置在大興區一帶。
其實亦莊地點很好,可惜搞了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應該在保定搞,干嘛一定要在北京。
傳媒大道我看倒應該留在城里。
這主要看政府所在地。
以目前情況,最應該也是只好留在城里的,就是政府部門。
亞運村反正也搬不走了,不妨就單純化,做為居住區,將體育場館設施改為群眾健身設施。
總之,我的原則是:建立放射性的功能化衛星城,并在各衛星城之間和衛星城與主城區間建立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注意,是鐵路,不是輕軌)。
衛星城和四環的距離,應至少15公里。
南面可酌減為10公里,因為南城較不發達。
【第2句】:加強交通管理力度,建設交通信息化系統我記得我小時候的交通,雖然設施比現在差得多,但還是基本暢通的,我也能經常看到警察疏導交通。
現在雖然車多,但是好像看到警察有效疏導交通的情況很少。
據說(一直沒有直接證據)現在警察有罰款指標。
我看這個有問題。
如果一定要提一個指標,我嚴重建議,用交通暢通度作為交警的考核指標。
首先經濟上,因為交通如果暢通,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會大大增加政府稅收,因此從這里拿一些出來給保證暢通的交警是合算的。
其次效果上,如果以保證暢通為主要目的,則對違章的情況,則警察會考慮糾正是否會影響暢通率,就不會老去抓違章而不去管疏導了。
現在的情況正相反,大家可以自己觀察。
另外其他所有制度都應該以交通暢通為首要目的。
比如關于交通事故,現在不管在什么地方出了事故,不管是有責任方還是無責任方,都不能把車挪開,否則就要負全責。
我看這就特別有問題,特別影響交通暢通。
我建議保險公司應該簡化事故責任問題。
不管是誰的責任你都應該給修車,這樣大家就可以立刻把車挪開。
當然,出現了嚴重的傷亡事故另當別論。
但現在經常是一個小小的追尾就能把2環路堵死。
如果算算帳,這個堵車的造成的損失當事人是否應該承擔
說到保險公司,更是暴利行業,我覺得多承擔點風險理所應當。
其他管理上的問題還很多,就不贅述了,希望上面這個能先作到。
另外,遠期目標,必須建立覆蓋面廣泛,高水平的交通信息系統,并直接供所有交通參與者使用。
上一篇:教師節活動感言簡短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