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感言要簡短30字左右
讀《愛的教育》有感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十分有哲理性的書,受益匪淺。
本書以日記的形式來記載每個動人的故事,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好相處,應 該互相幫助。
這些感人的故事,讓人看了心酸。
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蘊含 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
求獲獎感言(要簡短,急求)
家長感悟怎么寫
【篇一:家長感悟怎么寫】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問題來共同探討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二是想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好的經驗。
以下是小編為各位準備的關于教育孩子的家長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家長心得體會一、敢于放手,做個“懶”家長。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非常愛孩子,但愛孩子要有個度,過度的愛就是溺愛,就是束縛孩子的手腳。
適度地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嘗試孩子力所能及份內的事情,而不能替孩子包辦一切。
我女兒5歲多上學,剛開始走入學校,我也向所有的家長一樣特別關注擔心孩子會不會記作業,會不會整理書包,會不會削鉛筆,會不會做值日等諸多問題。
但我雖然關注和擔心,可是并不當面過問孩子作業的事情,只任她自己做作業,自己削鉛筆,自己整理書包,她的事情就由她自己處理,我只履行家長簽字的義務而已,也不給她檢查作業,以免她平時作業不認真,光等著家長檢查出錯誤來改,這樣會助長她馬虎的小毛病。
我女兒8歲開始就能自己做飯菜招待小伙伴,也能自己獨自走回家,自己坐公交車去學特長。
孩子的事情就應該有她自己來處理,大人過問多了,孩子就有了依靠,你催一點孩子就做一點,這樣一來孩子的家庭作業就變相地是家長的作業了,家長頭疼,對孩子還不利。
每個孩子都很優秀,要充分的相信孩子會做好他份內的事情,做個“懶”家長。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都是這樣慢慢培養出來的,他們的習慣也是平時一點一滴形成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
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
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
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
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
”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
“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
”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
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
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 “用得著嗎
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
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
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小時候身體非常瘦弱。
十歲時,隨母親前往俄國的貝德爾堡,與父親團聚,并開始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
十七歲時,到美國留學,兩年之后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諾貝爾受了父親的影響,對研究炸藥很有興趣,后來因為制造炸藥和開發油田,賺了很多錢。
但是,他看見自己發明的炸藥用于戰爭,感到十分痛心,故畢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藥用于和平。
諾貝爾用他的巨額財產成立基金,每年發獎金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人。
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呢! 實驗室里霧騰騰, 諾貝爾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來找他,說:“諾貝爾,我正在整理我們家族的家譜,你是名聞世界的人物,沒有你的自傳怎么行呢
你寫份自傳吧。
” “哥哥,不用吧。
” “那怎么行呢?”諾貝爾的哥哥勸說道,“弟弟,你寫自傳并不是為你自己,而是為我們家族呀
你寫吧。
我們家族的家譜里有你的自傳,就會增添光彩的
” 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復勸說,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嗎?如果那樣,你就說說,我來記錄、整理吧。
” “我實難從命。
”諾貝爾態度謙遜,但語氣堅定地說,“我不能寫自傳,在宇宙漩渦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甚么值得寫的喲
” 原來如此
他認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為人類該做的一點點事而己,為甚么要拿對人類的一點點貢獻去換取榮譽呢。
因此,他始終不答應。
諾貝爾的哥哥只好嘆息著走了。
諾貝爾又埋頭做起實驗來。
諾貝爾的遺囑,是他理想的精華,心血的結晶。
雖然他身擁巨富,卻不愿把財產分配給親友們。
他認為:大宗財產是阻滯人類才能的禍害,凡擁有財富的人,只應給子女留下必須的教育費用,如果留下過多的錢財,那是獎勵懈惰,使他們不能發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決定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金,獎勵當代的世界精英。
李政道給毛主席演示對稱 1974年5月30日, 李政道 當時住在北京飯店。
早上6點鐘,電話鈴響,說:毛主席想接見他。
李政道當時還沒有起床,于是趕緊穿衣洗漱,一個小時后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書房。
毛主席和李政道握手之后,剛一落座,毛主席就問:“對稱為什么重要
對稱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靜止。
靜止不重要,動才是重要的。
” 按照韋氏字典的注釋,Symmetry的意思是“均衡比例”,或“由這種均衡比例產生的形狀美”。
在漢語中,Symmetry的意思是“對稱”,這個詞帶有幾乎完全相同的含義。
因此,這實質上是一種靜止的概念。
按照毛澤東的觀點,人類社會的整個進化過程是基于“動力學”變化的。
動力學,而不是靜力學,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毛澤東堅持認為,這在自然界也一定是對的。
因而,他完全不能理解,對稱在物理學中會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
在會見時, 李政道 是毛主席唯一的客人。
在他們的椅子之間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有本子、鉛筆和常用來待客的綠茶。
李政道順手從茶幾上拿起一個拍紙簿,把一支鉛筆放在本子上,再使本子傾斜朝向毛澤東,然后又朝向自己。
這支鉛筆就在本子上來回滾動。
李政道這樣重復了三次,然后他說:“主席,我剛才運動的過程是對稱的,可是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是靜止的。
”李政道解釋說,對稱不是簡單的平衡,運動中也可能是對稱。
對稱這個概念決不是靜止的,它要比其通常的含義普遍得多,而且適用于一切自然現象,從宇宙的產生到每個微觀的亞核反應過程。
毛主席對什么是對稱很有興趣,他說,他一生經歷的都是動蕩,所以認為動是重要的。
他年輕時念科學的時間不多,有關科學的觀念大都是從他讀過的一套湯普森寫的《科學大綱》(“Outline of Science”)中得來的。
他們的談話進行了大約一個小時。
過后, 李政道 離開中國回美國,在飛機上,一位服務員給他一包東西,說是毛主席送給的。
李政道打開一看,是一包書,正是毛主席提到的那套《科學大綱》,四本,英文原版,而且是第一版的,在當時已經找不到這個版本了。
現在這套書還在李政道的書房里保存著。
愛因斯坦坦承“一生最大錯事” 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直為他“一生最大錯事”而愧疚。
愛因斯坦究竟做錯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恒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
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也就是說宇宙要么膨脹,要么收縮。
由于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一個“宇宙項”。
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
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一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一解。
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
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后,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云的觀測,發現遠距恒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恒星光譜線紅移越大。
這說明恒星在遠離地球而去。
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
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事”,并收回了對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評。
后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一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確的。
”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一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蕩胸懷。
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30字左右的老師教育感言
一、興趣出發,激發閱讀欲望閱讀是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施加影響、進行涵養化育的活動,其中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思維過程,它與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文化選擇取向相關聯。
因此,閱讀教學伊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創設情境,定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教學《大自然的秘密》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物入手,給學生帶來一段《動物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背景音樂中感受動物們生活在大自然里的自由、快樂。
隨即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生活在動物園里的動物受到飼養員們的精心照顧,有吃有喝,跟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相比,誰更快樂
為什么呢
”學生進入一片沉思。
片刻后,有些學生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走進文本,去閱讀理解課文,從而悟出其中的道理。
這樣,以疑激趣,引人入勝,學生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為文本閱讀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強烈對比,沖擊學生思維閱讀作為一種心智活動,其過程是復雜的。
閱讀時,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對文本反復接觸、多次閱讀和深入理解才能有所獲得。
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僅僅依靠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是不夠的。
要想學生對閱讀一直保持鮮足的勁兒,我們必須抓住閱讀對象的特點,對文本進行整合重組,讓文本更富沖擊力,從而扣住學生閱讀思維。
教學《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時,筆者抓住了文本中多處對比組織教學。
對比“我們”一行人和向導面對幼龜偵察兵被食肉鳥啄食的場景時截然不同的態度,去品味“我們”一行人無知自然之道的焦急,以及向導內心對自然之道的堅信;對比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悲慘和食肉鳥的猖狂,去感受人們所作所為的愚不可及;對比“我們”一行人幫助幼龜前后的不同心情,去明白遵循自然之道的硬道理……一系列的對比,從文本整體的關聯出發,既帶領學生走出了文本,抓住了關鍵詞句,進行語文課堂不可少的字詞句的訓練,又帶領學生深入了文本,利用關鍵詞句,去沖擊學生的思維,更透徹地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文本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整合資源,填補文本空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指出“生活即是教育,社會即是學校,教學做合一”。
教育的外延是生活,閱讀教學也一樣。
閱讀的對象雖然是簡短的文字,但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可以折射整個生活。
因此,閱讀教學應該整合學生生活經驗和各門學科知識,填補文本簡短文字的空白,幫助學生理解。
《大自然的秘密》一文,對于食肉鳥啄食幼龜的悲慘場景很少正面描寫,而是以食肉鳥的猖狂去側面烘托的。
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后想象這一悲慘場景,學生都能從整體概括,用“慘不忍睹、血肉模糊”等詞形容,但感受不夠細膩、真切。
于是,筆者引導學生觀看了一段食肉鳥啄食幼龜的視頻,視頻中清楚地拍攝了食肉鳥啄食、撕扯、吞咽幼龜的真實畫面。
學生們被震撼了,有的焦急默念,呼喊幼龜快速逃離;有的跺腳捶胸,咒罵食肉鳥的兇殘;有的瞪眼憤恨,埋怨“我們”一行人的愚蠢。
看到眼前的一幕,筆者非常欣慰,于是順水推舟,引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此時此刻,如果我們都能聽懂動物的語言,我們想象一下,幼龜會怎樣地哭泣,食肉鳥會怎樣地狂笑,人們會怎樣地哀嘆,請寫一寫。
”孩子們奮筆疾書,心中的情感一下子宣泄了出來。
20字以內的獲獎感言
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我一定會像蜂一樣進取,像鶴一樣德行兼修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相信大家一定會積極向上的
一篇關于《師說》的感悟
《師說》是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重要的論說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我在上《師說》這一課時,為了充分體現《師說》中互相學習的精神,也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所以我讓學生讀完課文后,讓他們有問題就提出來,其他同學如果有懂的,就幫忙解決,互為人師。
我則抓住本課中的一些重點字詞和語句加以講解,不全文翻譯,因為此課較為淺顯,學生學習起來不難。
如抓住文中出現的“師”字進行講解,本課出現的“師”字較多,但用法只有四種,還有像“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之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這樣的句子講解。
《師說》這篇課文和前面學的同樣是論說文的《勸學》相比,感情色彩較為濃厚,這也說論說文中比較特別的一篇,如何讓學生理解韓愈在文中那種濃烈的情感,是此課教學中的難點。
作為文中的情感,光靠教師的一張嘴巴是很難說清的,而教師說了半天,學生也未必認同,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學生讀,從讀中感悟。
我讓學生品味第二段中出現的虛詞,把每句虛詞去掉讀一讀,再加上虛詞讀一讀,體會一下加上虛詞和沒有虛詞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再把第二段開頭中出現的“嗟呼”和后面出現的“嗚呼”相比,讀一下這兩個詞在感情色彩上有沒有區別,這兩個詞的位置能不能互換。
學生們都認真地讀了,結果學生們發現,加上虛詞后,文章的感情非常強烈,韓愈在文中有諷刺、無奈、憤激的情感,“嗚呼”和“嗟呼”兩詞的位置不能互換,因為文章越寫到后面,韓愈的感情越深沉,他對那些士大夫之族的行徑感到憤怒和痛心,對他們不互相學習還要找借口感到無可奈何。
“嗚呼”一詞讀起來就有這種痛心、無奈、憤怒的感情,很顯然,“嗚呼”一詞的感情色彩比“嗟呼”濃烈。
從上課過程來看,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較少,看來,學生對如何學文言文還找不到思路,就是提問,也提不出什么問題,大多數的問題都圍繞著字詞句來提問。
而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方面,因為強調多讀,所以這一環節學生倒是有所收獲,這也算是此課教學中較為成功的地方了。
先進教師獲獎感言50字
首先我要感謝學院領導和全院師生對我的厚愛和支持;感謝學院領導舉辦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其次是感謝這么多年來和我并肩奮戰的同事們,感謝給我充分肯定的同學們。
說到感動,是大家的熱情讓我感動,是學院上下齊心合力開拓拼搏的創舉讓我感動。
其實我沒有做很多事情,我所做的都是應該做到的。
我只是堅守了職責和信念。
學習教學常規60條培訓感言
通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常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清楚了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遵循的規范和要求,使今后的教學工作有目標、有重點、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具體收獲如下: 一、 對教學常規管理有了新的認識,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接受。
通過對教學常規管理的學習,我對我校新學期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實行常規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維護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使之成為教師教學中的行為習慣。
沒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便沒有長期一貫的堅持執行,沒有一視同仁的嚴格要求,良好習慣的養成就難以落實到實處。
這一次我認真領會了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提高了認識,端正了態度。
以往在工作中面對這些檢查,總有種疲于應付的感覺,雖然日常的工作都按要求做了,但由于平時不注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很多工作都是做過之后了無痕跡,檢查時又急急忙忙的去補各種表冊資料,重復勞動,浪費精力。
從現在起,我將把常規檢查要求內化于心,自覺自發地做好準備,隨時隨地接受教學中的各項檢查。
二、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藉此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學常規檢查常態化,是我校一貫的做法。
我認為新學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積極推進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師校本研修的學習機制。
我將切實推進高效課堂,認真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建設。
本學期,我決定要真正加入課改的行列,向有經驗的教師和班級學習,先從小組建設入手,打破以往的老一套做法,嘗試將課堂轉變為學生的陣地,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積極主動地參加校本研修,邊教學邊研修,用研修學習來指導教學。
在國培學習和小課題研究等方面深入鉆研,多與教研組教師交流合作,從網絡上獲取更多的資源,在完成學校下達的研修任務的同時,也就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以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