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旅游后的感想
七彩云南是眾多一線城市所向往的天堂,有四季如春的昆明 多姿多彩的古城文化 已成為富豪的移民圣地,在這個夏天我體驗到了云南的婀娜多姿。
傍晚吹著徐徐的晚風 在昆明翠湖品味著美食 與友人暢所欲言 感受到了昆明慢生活的感覺 隨后順著小巷來到了正義坊 古老的城巷夾雜在繁華的高樓大廈 此刻濃郁的老昆明范圍悠然而至 難見的晴空萬里伴隨我來到了西游洞 美麗的溶洞與古典文化的結合令我難忘 各民族風情觸到我內心深處 一個人文歷史遺跡 古色古香與世隔絕般的世界——云南
游頤和園有感 600字
頤和園真無愧于世界上的“物質與文化雙遺產”美名
撫今追昔,至今仍能留在我心中的。
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天時那么的藍;云是那么的白,陽光將所有的光芒,一絲不落的透過大氣層,撒在金秋的古都-北京.在陽光的照射下,剛剛修復一新的頤和園佛香閣顯得更加金壁輝黃,莊嚴肅穆
站在昆明湖的東岸向西望去,儼然就是西湖的蘇堤,六橋影影綽綽的出沒在隨風舞動的柳枝之中.后面是玉泉山的寶塔和香山,一片青黛之色.有的深,有的淺,有的濃,有的淡,似是一幅潑墨山水畫,濃重而不失淡雅,遠遠望去叫人心曠神怡,幾致物我兩忘.妄想著超凡脫俗云頂升仙
進入新建宮門的第一眼,就是臥在岸邊的銅牛.關于銅牛,有人說從上古大禹治水之時,凡治水患成功的地方,都要立鐵牛以記之.從牛背上的"金牛銘"中,也可看到乾隆帝的記述.而且古代但凡有津渡之處,必有牛為鎮物.例如山西陜西交界處的蒲口渡,舊曾在河的兩岸分別出土過兩對唐代鐵牛.但此說不通之處在于:大禹時期連青銅還上未大量開采冶煉,如何就有了鐵牛了呢
可見此為杜撰了
但更可笑的是我們的乾隆帝竟也被蒙騙了,其附庸風雅的程度也可見一斑啦
但銅牛可預知水患的用途確是不假.通過昆明湖而進入城中的水大都在北京城的西北方,而北京的地形就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昆明湖的水,一旦達到銅牛的高度,北京的防汛工作就要進入警戒狀態了
一九OO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英國軍隊得知頤和園有頭金牛,于是派人到園中來取,誰知用刺刀一砍才知道是銅做的,于是敗興而回.其實在中國,金與銅在古代都被稱為金.幾個英國人不了解中國文化,再加上漢奸又是個二百五,所以,銅牛才能保存至今,設想如果英國兵不用刺刀砍而是直接運走,那我們今天就看不到原物了
銅牛以北,是現金保存最大的觀景亭-廓如亭也叫八方亭.它除了大以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內部上方四周有八塊匾額,上面是漢代劉勰的<<文心雕龍>>段落,現在除了用望遠鏡,大概是無法看清上面的東西了
這也許就是皇家園林的氣魄吧
十七孔橋是連接廓如亭和南湖島的一條玉帶.是仿照蘆溝橋而建造的,但又與之不同.人都說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但十七孔橋的獅子卻是可以數清的.我沒數過,但數過的人告訴我有五百多只.(其實是544只,來之前我做過功課的) 沒上南湖島,就沿著東岸向北走去.一路上,秋風怒號之聲令人驚心動魄,想起“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詩句。
所以沒有時間欣賞經過的文昌閣(里面貢的是<?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文昌帝君)和知春亭,因為絲毫感覺不到春的溫暖,只有風卷著浪拍打在岸邊的石壁上,然后再裂開變成無數個小浪花飛濺出去,不禁使人想起蘇軾的名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路被風吹的七零八落這才到達一處可以避風觀景的地方“玉瀾堂”。
說起“玉瀾堂”我一開始以為是慈禧太后的園居之所,因為電影“火燒圓明園”里,慈禧的小名就叫玉蘭吶
沒想到是光緒皇帝這個倒霉蛋住的地方。
院內除了正房還有的看之外,兩側的廂房里,都用磚墻砌著,到后院的墻也是清代滅亡后,為了大眾參觀方便,才被拆掉的。
戊戌變法失敗后,除了中南海的瀛臺,就是這里軟禁過光緒皇帝了。
“宜蕓館”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隆裕太后和珍妃,謹妃都在此居住過。
一進門,兩邊的墻上均有石刻,都是乾隆帝的御筆親題。
我也好書法,看過一些乾隆的字,他的筆法應該是學王羲之,趙孟艴的,端莊清秀,勻稱適中,但拍賣市場的價位并不高。
因為他太愛寫字了,以至于傳世的書做很多,一多了自然就不值什么了。
他的祖父康熙帝的字雖不及他,但是少,少自然就值錢了
穿過“宜蕓館”,往左手邊一拐,就直接到達“樂壽堂”了,這里曾是慈禧太后園居的地方。
院中有一塊頤和園有名的“青芝岫”又叫“敗家石”。
據說是乾隆從半路上撿回來的,明代一位叫米萬鐘的大臣遺棄的石頭。
聽說當時此石進入院中,由于個頭太大,將本已建好的“水木自親”門又拆了,這才進來。
弄的乾隆的母親-鈕鈷碌氏很不高興,讓乾隆給扔了。
但是費了那么大勁運進來的東西再扔了,太為難乾隆了。
于是他向身邊的劉庸遞了個眼色,劉庸會意,便說此石酷似靈芝,明代的米萬鐘因不配擁有此石,致使敗家。
如今此石已到園中,說明它確實是為太后而來。
乾隆也在一旁隨聲附和,親自為它起名“青芝岫”,并寫了幾首御制詩來為它正名,現在還留在上面。
“樂壽堂”前,兩邊各排列著銅制的“梅花鹿”,“仙鶴”和“玉壺春瓶”。
聽一旁的導游講,這叫“六合太平”,鹿的諧音是六,鶴的諧音是合,瓶子自然是太平了。
還有什么“玉堂富貴”;“探海燈桿”和電話所什么的。
出了“樂壽堂”是一間過院,正對著的是“邀月門”,進了“邀月門”就到了舉世聞名的“長廊”。
在來游覽之前做準備的時候了解到:“長廊”有七百多米,二百余間。
其上有四座亭子分布其間,它們是“留佳亭”,“寄瀾亭”,“秋水亭”和“清遙亭”。
沿著“長廊”一路走來,左邊是一望無際,浩浩蕩蕩的昆明湖,右邊是樹木掩映,神秘莫測的萬壽山。
這時才體會到什么是“仁者樂山,智著樂水,樂山者靜,樂水者動”的含義了
四個亭子的中間,是個小廣場。
廣場的南邊有一個三間四柱的牌坊,兩面都有匾額。
北面是“云輝玉宇”,南面是“星拱瑤樞”。
廣場的北面是一座門廳,上面有“排云門”三個大字,從這里進去,就可到達“排云殿”和“佛香閣”景區了。
我沒有進去,而是沿“長廊”繼續往前走。
當我走到盡頭時,一座白色的大石船,赫然出現在我眼前
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應該叫“清晏舫”,是一個融匯中西的特色的石舫。
整個船體是中式的,而頂部的裝飾和船槳葉的模式是來源于西方。
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到了唐代,魏征引用東漢張衡的《二京賦》里的“夫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之句,來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要以民為本。
而今的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概也是由此而來吧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向前發展。
而乾隆卻將其形而下的建成一座石舫,好象大清的江山堅如磐石,無覆舟之憂,豈不愚蠢可笑。
看來也是“盛名之下,難符其實”呀
到了石舫,也就意味著“長廊”的終結,如同大清的江山一般,雖曾盛極一時,但經過兩百余年的專制統治,終歸是要走到盡頭的。
一過石舫,就要開始攀登萬壽山了。
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只要到達“畫中游”,你就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身心也為之一振。
南胡島,十七孔橋和西堤楊柳,都仿佛在被秋日的陽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粘貼著,只有穿梭的游人,如同一個個小黑點,在上面不停的游移。
再望得遠些,就能看見中央電視塔,中關村的樓群和香山的“香爐峰”等地標建筑。
此時不需要任何講解,只須用心體會這美麗的風景,大概就能明白,什么才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景觀吧
太陽已漸漸西垂,正在把它最燦爛的一面展現出來。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觸發了我的靈感。
其實,夕陽的美麗不也正是在此時才能令人感慨嗎
李商隱只不過是太悲觀了,如果他能樂觀的面對人生,就像“五柳先生”一樣,那一定是“山氣日佳夕,飛鳥相與還”才對呀
拾級而上,到達萬壽山的最頂峰“智慧海”。
智慧海語出佛教的《無量壽經》中的“如來智慧海,深府無崖底”一句。
其實,最大的智慧都來自與最樸素的生活,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不爭”。
而今,太需要一位古圣先賢出世來治理一下我們現在的浮華社會了
子曰:“五百年待有才人出”,現在多少個五百年都過去啦
唉,斯人已去,來者之可追哉
天漸漸地暗下來了,山路也漸漸地昏黑了。
沿著山路走下來,就到了有頤和園的“園中園”之稱的“諧趣園”。
“一亭一逕,足諧其趣”就是這兒的來歷。
其實是仿照蘇州無錫的“寄暢園”而建造的。
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知魚橋”,由于建園的需要,而建造的一座小石橋,也被乾隆附庸了一把。
戰國時,莊子和惠施關于魚的論戰,也被搬到了這里,而且還真養了魚
。
其實,那只不過是一個哲學命題,是形而上的一種精神領域的答辯
只有像乾隆這樣的人才會真的建一座橋來昭示他的功績,這從他的兒子嘉慶為他立的“十全老人碑”就能看出
據說他一生作的詩有一萬多首,是《全唐詩》所有詩人所作詩篇的總合,但是沒有一首詩像《全唐詩》那樣廣為流傳這也就不難弄清:六下江南;擴建圓明園和編纂《四庫全書》了
出“諧趣園”時天已經快要黑了,我沿著路標的指引來到了東宮門。
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
幾個打著旗子的導游正在“仁壽殿”前銅龍鳳那兒,講著什么“龍在下,鳳在上”之類的話。
但是最能引我關注的并不是這些,而是擺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只大大的;青銅制成的麒麟
它是原“長春園”二宮門前一對青銅麒麟中的一只,另一只在火燒圓明園時,被英法聯軍掠走,不知去向,于是就將這一只移放到這里。
在頤和園東宮門的庭院里,有許多是圓明園里的遺物,因園子被毀而遷到這里。
所以我認為,頤和園的東宮門也相當于圓明園的翻版。
畢竟,這座園林也是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大肆劫奪和破壞過的呀
走出園門時,看著門前的一對青銅獅子,威嚴中帶有幾分無奈。
再看看正門上的“頤和園”三字匾額,又回想了一下今天的游園過程,記起了溥杰的一首詩: 一園竹樹繞泉石,四季冬春夏復秋。
防棹只疑天上坐,憑欄真個“畫中游”。
嵐光迭翠微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樓。
合壁大圓橫玉帶,斜陽無語臥“銅牛”。
“頤和園”三個字,是不是光緒的手筆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經成為歷史上一段抹不去的記憶。
今天的游覽,只不過是頤和園的一小部分,而“她”還有更多的故事想對我們訴說
“她”無愧于“世界的遺產”;“人類的遺產”。
游昆明花之城作文大全600
昆明——四季如春、風景宜人,是舉世聞名的春之都、花之城,是人們向往的地方。
它坐落在西山山腳的一個盆地里,是云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
在昆明,鮮花無處不在,在這里,到處可以看到許多用鮮花做成的裝飾物,到處都是花的海洋、草的世界、樹木的天地。
每天,燦爛的陽光和甘甜的露水哺育著這些鮮艷的花朵,嬌嫩的小草和那高大的樹木,整個城市幾乎變成了“鉆石”海洋。
昆明似乎一天也離不開鮮花。
人們在漫步時,隨處可以聞到花草的芬芳。
這花香純凈疏淡,隨著微風四處飄散,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昆明人離不開鮮花,鮮花在這個城市真的是無處不在。
街上到處是花,家中有花,就連飯店的餐桌上也要插著幾束花作為裝飾。
每當節日來臨的時候,人們手里捧著鮮花,頭上戴著鮮花,在鮮花的海洋中載歌載舞,歡慶節日。
在這個城市里,還有許多規模很大的花鳥市場,里面有著許許多多的奇花異草,競相開放。
你看那玫瑰,是多么的嬌艷啊,那火紅火紅的花瓣好比那剛出生的太陽。
你再看那高貴優雅的郁金香,花瓣上還停留著一只美麗的花蝶呢
準是那郁金香太香了吧
而且這里的花即物美又價廉,“鮮花當做蔬菜賣”可絕對沒有吹牛哦。
花之城——昆明作文600字
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館觀后感
頤和園里有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西堤、玉帶橋……秀麗的景色讓所有去過的人都陶醉在那兒。
最美麗的要數西堤了
那里是模仿蘇堤建造的。
西堤一邊是一片荷花池,池上有一大片綠荷葉,荷葉上點綴著粉色的荷花。
池水已經被荷葉覆蓋了,荷花池成了綠色、粉色的海洋。
微風吹過,亭亭玉立的荷花就像一群在水上表演的小演員。
我覺得風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連自己都融合在這綠色的荷葉里。
站在湖邊深吸一口氣,可以感受到那幽香的空氣已擴散都全身。
順著西堤往前走去,你可以從垂柳的縫隙中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橫跨著著名的十七孔橋。
那十七個孔有大有小,所有的孔都是拱形的,就像一串大大小小的彩虹。
順著十七孔橋繼續往旁邊看,就能看到一個像山峰一樣的橋,那就是玉帶橋。
玉帶橋很短,只有幾十米,但是又寬又陡,非常干凈,經歷的幾百年的歲月仍然像剛剛建好一樣。
頤和園還有好多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沒去游玩一下真是一大遺憾啊
游云南民族村作文(300字)
今天,我們來到了云南省的省會城市——昆明。
作為云南的省會城市,宏偉的建筑,摩天大樓,不計其數。
街上的人們絡繹不絕,形形色色。
漫長的繞城公路,會讓你暈頭轉向。
車子行了10機分鐘,也繞不出城。
昆明的綠色植物,顯然要比別的差,可是只要你一到昆明的民族村。
你就會發現,那里的千年大樹,是昆明的綠色代表“人物。
”今天,我們就去了“春城”的民族村。
所謂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數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
他們分別在那里傳揚了當地少數民族的習慣與風俗,讓世界對他們有了新的認識
在民族村的大門前,千年大樹無非是人們議論的焦點。
千年大樹下,是人們拍照留戀、乘涼的最佳地帶。
千年大樹枝葉茂盛,一片搭在另一片上面,沒有一點縫隙。
它的藤蔓,更是粗壯的出奇。
它的藤蔓,有我的一只手指那么壯,可想而知,這藤蔓是經過多少年才形成了如此模樣。
它的根部,幾個我圍起來,也保不住它。
站在千年大樹下,就像站在一把無邊的太陽傘一樣,能遮風,能遮雨。
云南旅游路線 攻略
云南 有兩條主要的旅游線路 以昆明為起點 往東南方向,昆明--玉溪--普洱---西雙版納, 一條往西北方向,昆明--楚雄--大理--麗江;根據你想去的地方,你應該選擇往西北方向的線路。
第一站 昆明,景區:祥云街美食城、昆明石林公園、云南民族村、西山滇池、世博園、大觀樓、翠湖公園、金馬碧雞坊、南屏步行街、金殿等,怎么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和需求打車或者公交都行的
第二站 楚雄(為彝族自治州),從昆明有直達楚雄的大巴車的,景區:祿豐-恐龍谷、元謀人遺址、武定獅子山、元謀虎跳灘土林、珠江源風景區、多依河風景區等,去的方法也是根據實際選擇公交、大巴等
第三站 大理(為白族自治州),呵呵 我就是大理人哦,大理有風花雪月四特色: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哦,主要景點:蒼山、洱海、蝴蝶泉、洋人街、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南詔風情島、喜洲白族民居、雞足山等等,去的方式同上,根據需要選擇;
第四站 麗江,主要景區:麗江古城、瀘沽湖、玉龍雪山 、虎跳峽 、束河古鎮、白沙古鎮、麗江黑龍潭、木府、玉水寨、玉龍石鼓鎮、寶山石頭城、玉峰寺 、玉柱擎天、東巴谷、巨甸鎮、拉市海、東巴萬神園等。
去的方式同上,根據需求自選~第五站 香格里拉(為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位于迪慶州,主要景點:哈巴雪山、香格里拉大峽谷、普達措屬省級自然保護區、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松贊林寺等等,我對香格里拉不怎么了解,這個你可以自己瞅瞅吧,不過人家都說香格里拉處處是美景,隨便看,呵呵,出行方式同上哦,自選
希望你去云南玩的開心,愉快
不過要注意安全,保暖哦
望采納
贊美洱海的句子
洱海景色的句子
【第1句】: 大洱海形耳,風平浪靜時,顆深綠色的寶石鑲嵌在大地上,微風吹過,海面上金光閃閃,泛起一道道美麗的浪花,嫵媚動人,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第2句】: 在向山靠近一點,才發現這座山,好象一位詩人遙望遠方,等待故人的歸來。
山上的樹,大多數是松樹比較突出。
松樹亭亭玉立的聳立在周圍小草小花的中間,仿佛松樹就是一位威風的將軍,守護著國家的國民。
【第3句】: 當四季只剩下春天,當一片土地紅得耀眼,當皚皚白雪鋪滿了雪山,當烈風吹遍飄動的經幡,當彩云又在藍天浮現,此刻,我已置身彩云之南。
【第4句】: 那里春光明媚,陽光暖暖,冬季的昆明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
【第5句】: 藍色的天空上飄著美麗的白云,整個感覺好像是在空調房里一樣舒服。
在石林這兒將女兒稱為金花,當金花們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裝,真是一副靚麗的風景線。
【第6句】: 黑龍潭的水真靜啊,靜的像一面鏡子;黑龍潭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墨翠。
【第7句】: 轉眼間,樹叢變得花花綠綠,房屋變得金碧輝煌,溪流變得五彩繽紛……整個麗江古城都變了個樣兒。
【第8句】: 或游蕩在秀美的山水間,或穿梭于古城清幽的小巷里,又或僅僅是呆坐著感受這里彌漫著的云南古老神秘的氣息……
【第9句】: 石林神奇迷人的自然風光與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的完美結合,象磁石一樣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賓客,旅游者紛至沓來,或觀賞它的壯美領略它的風情;或吟詩作賦歌詠它的史跡;或研究考察探索它的奧秘。
【第10句】: 天下風花雪月,人間魅力大理!
【第11句】: 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第12句】: 養生宜居地,名流隱世桃花源!美景如畫。
【第13句】: 青山綠水見縱馬高歌云淡風輕,天高海藍蒼山如屏疊翠,洱海如鏡如琴依舊彈奏著那一曲{高山流水,寺古松森。
漁船古松古街古城縱馬高歌在千年不變的如畫風景里身置仙境心止于此夫復何求
【第14句】: 柔軟時光里的風花雪月,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江湖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關于風花雪月的夢,在大理的柔嫩時光里,每個人都能像段王爺一樣的風流灑脫,也許你是段譽,也許你身邊也有王語嫣,你有你的江湖,讓一生中所有閑暇的時間都逍遙在那些風花雪月的傳說里。
【第15句】: 悠閑慢生活,歲月輕逝人不老。
陽光很暖空氣很鮮水很甜
【第16句】: 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
--《西湖念語》
【宋】歐陽修
【第17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
【第18句】: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李頎《古從軍行》
【第19句】: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第20句】: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第21句】: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第22句】: 春來南國花如繡,雨過西湖水似油。
--《喜春來》
【元】曹明善
【第23句】: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第24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25句】: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第26句】: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第27句】: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第28句】: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第29句】: 有人說大理的陽光很營養,也有人說大理的陽光像很輕很柔的蠶絲被,我說大理的陽光是一種奢侈品。
這里的空氣很鮮,清新得沁人肺腑,略帶一種絕世的淡淡的怡香,有人說大理水清冽爽口,適合品茗,我想嘗到了一種讓人全身彌漫幸福的甜美,難怪很多人喝一口水就能開心的笑上半天。
【第30句】: 這是一片充滿傳說和神奇的土地,人們總是活在那些千百年來耳熟能詳的故事里,他們應該不會老去,也不會死去,因為生命在這里就是一卷傳奇,和那些深愛大理的神仙一樣,會活在后人們的談笑里,延續關于大理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