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詞描述離家時的感受
一個詞描述離家時的感受,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成語,作定語、賓語、狀語,形容很留戀、十分舍不得。
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候》:“那盧楠直送五百余里,兩下依依不舍。
”
離家回校的感受 作文 兩百字
我上小學時,因學校離家很近,只有一溪之隔,加上我讀書用功,在每學期學業(yè)考試總是名列前矛。
但上了中學,學校離家很遠,也許是自己不想離家,也許是自己怕苦怕累,不敢面對這惡劣自然環(huán)境。
所以我的學業(yè)成績又一度直下。
每逢星期六放假回到家中,由于家里吃得好睡得好,到了星期日就不想回學校了,特別是在那多雨季節(jié)。
每逢雨天離家回校的情景,我都會記它一輩子。
到臨行時,我還在屋里發(fā)愣,風弄得門窗吱吱的叫,雨打在屋頂上嗖嗖的響,心就被這些聲音嚇壞了,淚水不知不覺儲滿雙眼眶,我拿起書包站起來在屋里轉了一圈又一圈,累了又坐在椅上不想再動身。
母親走進來,看著我半天不吭聲,她手里拿著一件雨衣一頂雨帽說:“你再不去天黑前就到不了學校,要么就等明天再去,在天亮前我起身煮好早餐……”我不等母親說完就站起來大聲吼:“我現(xiàn)在就去
”語氣中莫名其妙傷了她的氣。
我奪過母親手中的雨衣穿在身上,走進茫茫的雨幕,母親戴上雨帽,走在我身旁。
灑灑的雨聲充塞著整個天地,凕凕的暮色似乎也從雨外青山合攏上來,只有母親溫暖的呼吸聲如此的貼在我耳邊,我不爭氣的眼淚終于一窩子地滾落下來。
我不能讓我母親看見,我扭頭望著青山之外,抬手飛快地擦掉臉上的淚水,母親想必知道,但她懂得回避所以不能點破,她一點破這個黃昏我就再也不會去學校了。
母親心中的苦衷,我從她發(fā)澀的呼吸聲中就能判斷得到。
這時母親就像一個孩童,目送在激流中遠去的紙帆,心中實在舍不得,可又想依靠這只紙帆寄托遙遠的夢想,母親總在那條溪邊不聲不響的停下腳步,站在橋頭目送我過橋,目送我漸漸地遠去,母親什么時候止步,我當然知道,但我不敢回頭,我一回頭就無法控制本來就已快失控的意志。
只有等走了一段路等雨幕迷離了我的面部表情后才敢回頭。
母親依然站在橋頭,她那挺拔的身子被橫風橫雨漂打出無窮無盡的美感,母親的倩影背后是依稀的村莊,村莊在風雨中也像鍍了一層離愁別恨的思緒。
一時間我的眼淚又洶涌而出,我掉頭撥腿跑起來,在轉過山坳的時候,我聽見了母親長長的叫喊:“孩子……學業(yè)一定趕上去……加油
”這長長叫喊聲從我身后的風雨中傳來。
那長長的叫喊聲,直到現(xiàn)在還印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地鞭策著我勇敢地向前沖
離家不舍心情說說
真的要離家了,我感到無比的傷感,我不是因為怕離開而遠行
我放不下的是對家的思念和對父母的牽掛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
這幾個字出自哪里 誰說的
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位高權重責任輕;老板不用五年就領退休金、領錢領到手抽筋;旅游出國休假勤、股票分紅拼命領、出差作事別人請;金融風暴不擔心、月月出國去散心、雙B跑車任我行;金卡銀卡刷不停、吃喝玩樂錢照領、全家出游有獎金;回來聊天談事情、經理來了不用停、只說謝謝你關心。
(之一)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領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jié)要獎金,別人做事我加薪。
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yè)兼差薪照領。
秘書美麗屬下拼,有過你扛功我領。
歐亞美非加南極,出差旅游任我行(之二)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位高權重責任輕老板說話不用聽五年就領退休金領錢領到手抽筋旅游出國休假勤股票分紅拼命領出差作事不用你金融風暴不擔心月月出國去散心雙 B跑車任我行金卡銀卡刷不停吃喝玩樂錢照領全家出游有獎金(之三)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jié)拿獎金,別人做事我加薪,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yè)兼差薪照領。
秘書美麗屬下拼,有過你扛功我領,歐美亞非加南極,出差旅游任我行。
一三高球五保齡,二四歡唱六舞廳,財源滾滾四海進,笙歌夜夜到五更。
(之四)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位高權重責任輕;老板說話不用聽、五年就領退休金、領錢領到手抽筋;旅游出國休假勤、股票分紅拼命領、出差作事別人請;金融風暴不擔心、月月出國去散心、雙B跑車任我行;金卡銀卡刷不停、吃喝玩樂錢照領、全家出游有獎金;回來聊天談事情、經理來了不用停、只說謝謝你關心;下班走人你最行、上班在家吃點心、遲到說是出外勤;說了只有鬼相信、哪有這等好事情、原來做夢還沒醒;醒來只有酒一瓶、借酒澆愁撫心情、沒有付出沒報應;振作出門找事情、又找錢多離家近?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jié)拿獎金,別人做事我加薪,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yè)兼差薪照領。
秘書美麗屬下拼,有過你扛功我領,歐美亞非加南極,出差旅游任我行。
睡覺睡到自然醒, 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吃飯吃到肚皮撐,行車行到無路停出自《雜談》雜志
虞集傳文言文譯文答案
譯文: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親虞汲,娶妻楊氏。
虞集三歲時就已知讀書,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攜全家去嶺外,戰(zhàn)亂之中沒有書籍可帶,楊氏口授文章,虞集聽一遍就能誦記。
等到回到長沙,拜師學習,才得到各經的刻本,(那時)虞集已是讀遍了諸經,通曉其大義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學教授,雖然是以教導學生為職責,但他在學術上卻更加自我充實拓展,沒有片刻悠閑逸樂。
任國子助教后,就以師道為己任,諸生等候他離開(官署)后,常常帶著書本到他家完成課業(yè),其他館的學生也多相繼到虞集處請教。
任博士時,虞集曾在殿上監(jiān)督祭祀,有一個叫劉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時失禮,虞集將此事告訴學監(jiān),要求削除他的學籍。
大臣中有人為劉生講情,虞集堅持認為不可寬恕,他說:“,是講禮義的地方,出現(xiàn)這樣的事而不予懲治,用什么教育人
”最終開除了劉生。
泰定初年,在禮部舉行考試,虞集對同僚們說:“國家分科考試之法,各經典的傳和注各有所規(guī)定,將要以此統(tǒng)一道德標準、風俗習慣,不是想讓學者各自獨占其業(yè),如同近代研究五經的學究那樣固執(zhí)淺陋。
經典著作意旨深遠,不是一人之見所能詳盡,考試之文,推選其高深者錄取,不必先有成見,假若先有成見,就會使求賢之心變得狹隘,而差錯即從此而生。
”其后他兩次任考官,都堅持此說,因此每次錄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輯本朝典章故事纂修,命虞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
不久趙世延掛職歸家,便由虞集單獨負責此事,過了兩年之后,書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為虞集宏才博識,所經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當,一時大典冊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
虞集每次奉旨擬寫文章,一定要用、治亂之因,從容地諷喻切責,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詢以及論述古今政治得失時,尤其能夠委婉地將道理講明。
當時世家子孫因才能名聲被提拔的人很多,擔心虞集獲得的恩寵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著用什么辦法離間他與皇上。
沒有奏效后,他們就一起摘錄虞集的文辭,指責其中有譏訕之意,仰賴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沒有能夠中傷他。
虞集評論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識見器量為先;他評議文章,不以最恰當?shù)难赞o使對方折服就不停止,對于那些違背經義的文章,即使文辭優(yōu)美,也不贊許。
雖然因為這兩點觸怒他人而招致別人誹謗,但虞集始終不因此而改變原則。
光人龔伯璲,憑借才俊而被馬祖常喜愛,馬祖常任時,龔伯璲成為他的門上客。
馬祖常屢次稱贊他的才學,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薦給朝廷,虞集認為不可,他說:“此人雖然略有才華,但不能擔當大事。
”馬祖常聽后仍然不以為然。
馬祖常邀請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設置了酒宴,酒過一半時,他拿出推薦書請求虞集署名,虞集堅決拒絕。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原文: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楊氏。
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冊可攜,楊氏口授文,聞輒成誦。
比還長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大義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學教授,雖以訓迪為職,而益自充廣,不少暇佚。
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
除博士,監(jiān)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jiān),請削其籍。
大臣有為劉生謝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為教
”竟黜劉生。
泰定初,考試禮部,言于同列曰:“國家科目之法,諸經傳注各有所主者,將以一道德、同風俗,非欲使學者專門擅業(yè),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
圣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后再為考官,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
有旨采輯本朝典故修,命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
俄世延歸,集專領其事,再閱歲,書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識,無施不宜,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
集每承詔有所述作必以治忽之故從容諷切冀有感悟承顧問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盡言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
既不效,則相與摘集文辭,指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傷。
論薦人材,必先器識;評議文章,不折之于至當不止,其詭于經者,文雖善,不與也。
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終不為動。
光人龔伯璲,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祖常為,伯璲游其門,祖常亟稱之,欲集為薦引,集不可,曰:“是子雖小有才,然非遠器。
”祖常猶未以為然。
邀集過其家,設宴,酒半,出薦牘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虞集資料:元代文學家。
祖籍仁壽(今四川省仁壽縣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為宋丞相之五世孫,其父任黃岡(今湖北省黃岡縣位鄂城市北)尉。
宋亡后,僑居臨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縣位杭州市西南)。
1297年(元成宗,鐵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學教授。
仁宗時為集賢修撰,泰定帝(也孫鐵木耳)時,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圖鐵木耳)任奎章閣侍書學士,參加之編寫工作,因他曾草詔說順帝非明宗之子,故順帝即位,他即謝病歸里。
他與楊載、范槨、揭傒斯先后齊名,人稱“虞、楊、范、揭”。
他說:仲宏(楊載)詩如百戰(zhàn)兒,德機(范槨)詩如唐臨晉帖,曼碩(揭傒斯)詩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婦”),而自己之詩則如“漢廷老吏”。
虞集的詩歌表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在一詩中,對寧死不屈的南宋忠臣充滿無尚的哀悼,著有五十卷。
人稱“元詩四家”。
朝花夕拾的瑣記的感悟聯(lián)想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
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xiàn)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讀《瑣記》有感 《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
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fā),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
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認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么。
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
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yè)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
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
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shù)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后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原詩是什么
1.學生離家出走后,必然會荒廢學業(yè)。
2.一個未成年人獨自或結伴出走他鄉(xiāng),沒有了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負和成為被害人。
3.學生出走后,常常會成為犯罪分子的侵害對象,并極易受騙。
女生出走后出于無知和無奈,容易受壞人誘騙,走上賣淫道路。
4.由于學生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因此很容易鋌而走險,或在不法分子的拉攏和教唆下,參與搶劫、偷竊、斗毆等違法犯罪活動。
5.學生出走后,會遇到種種挫折和障礙,加之自身心境惡劣,很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
6.中小學生不辭而別,造成家長、老師精神上的焦急和驚恐。
他們必然耗費錢財和精力去四處尋找,嚴重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并致使精神上受到折磨。
孩子之所以會離家出走,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
所以說,要防微杜漸,必須從父母自身做起。
父母要與孩子交流思想,坦誠相見,尊重他們的人格,不提過分的要求。
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教育疏導。
尊重孩子的自主自立,努力成長的意愿。
對他們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肯定、鼓勵和支持。
保持和睦溫馨的氛圍,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切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親人的關愛。
磨礪意志,努力克服自身的嬌氣任性和依賴思想,學會感激,學會感恩,學會真誠,學會責任。
當前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一味放縱自己,讓自己成了溫室中的幼苗和花朵,學不到一定的知識和專長,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是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的。
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應當自覺和父母、同學或老師進行溝通,不要以離家出走來相威脅或者企圖以離家出走擺脫困境。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還應當在有一定壓力的環(huán)境中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沒有寫,看到月亮感想的文章,字不用太多,高分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再過幾天就到了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按照常言說,圓月象征著團圓,中秋節(jié)應該是個大團圓的節(jié)日,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重要節(jié)日。
月圓人也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聚在一起享受那一份溫馨的天倫之樂,有兒孫繞膝時老人幸福的笑容,也更有一份游子歸來的那幾行辛酸痛楚的淚水。
所以中秋節(jié)也是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能讓人們體會親情團圓的幸福感受、也是一個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吃月餅,曾經是我兒時的美夢,可是,到近些年,掰一小塊月餅放嘴里咀嚼一會,也總是感覺這月餅的味道遠沒有小時候的香甜了。
近些年學會了吟那句: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每年到了這天晚上,回家里,喝酒倒是成了大事,吃月餅卻變成了小事一樁,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這月餅的味道。
跟朋友們在一起聊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話題,大都說現(xiàn)在的月餅已經改變了它原來的作用。
那時候,月餅是做為禮物送親人,一家人團圓用的。
現(xiàn)在許多買月餅的人已經改變了它的用途,記得小時候,價格上有超過 5元的就已經是不敢想了
現(xiàn)在隨便到哪家大商場里,那里擺放的月餅,會讓你的眼睛瞪大不少,原因很簡單,其賣的價格,足亦讓我們頓感囊中羞澀
又嘆世事艱難
幾千元一盒的,甚至還有上萬元一盒的月餅,真不知道這月餅是讓誰能買得起又吃得起
小時候,花一元多就可以買一斤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不是很多,市面上見的大多是以什錦餡兒居多,里面夾的有核桃仁、花生仁和冰糖,吃進嘴里噶嘣脆響,也讓你的牙齒等到了很好的鍛煉,印象里,那時候的月餅一般都是很硬的,得使勁咬呢
其實,擱現(xiàn)在想想就明白了,因為那時候的月餅一般都是買的人多,節(jié)前吃的不多,因為,月餅是人們之間相互作為禮物送來傳去的,等到了中秋節(jié)這天晚上,這一包包的月餅已經不知道經過幾家人的手里,同時那一包包月餅已經融入了多少親情暖意在里面了
近幾年我吃過的月餅,也有許多種,里面的餡兒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填餡兒料名連聽也沒聽說過,也很自然了,其價格也是不匪
這倒是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中秋月餅的市場是愈來愈繁榮多樣,而中秋節(jié)的月餅味道卻愈來愈淡了呢。
也是情理之中,那一盒上萬元的月餅,我想,買得起的人有幾個
他買走是回家自己吃嗎
耳邊又一句人們常說的:就象自己拿錢買茅臺酒的那些人,喝它的人不是自己花錢買
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吃月餅,除了回家以后,在媽媽一再的勸言之下,才瓣下那么一小塊咀嚼一會,曾經在記憶里的月餅味道已經是留在了遙遠的夢中。
到了市面上那些小商店里買幾斤很便宜價格的月餅回到家里,讓我們這些普通職工收入的家庭也可以去聊慰這個中秋節(jié)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皎潔的明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古人的一些唱吟月圓的詩詞中,有許多寫的是十五望月時的所感所慨。
此刻,我想到了1983年在河北宣化市的那個中秋節(jié)夜晚,那天晚上的月亮真美
可是,我卻在心底吟唱出來蘇軾寫的《中秋月》里的一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人的一生當中,有幾次中秋節(jié)的夜晚與親人在一起度過
那天晚上,我突然感嘆自己就象是一片隨風飄飛的葉子,獨自一人在離開家鄉(xiāng)千里之外的地方,與其說是在賞月圓,倒不如說是在恨月圓
我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廣場,長長地喟嘆著:明年中秋節(jié)的夜晚,我又會是在哪里
都說月是故鄉(xiāng)明
那天晚上,我向著家鄉(xiāng)的明月亮很嚴肅的敬禮
手還沒放下,隨之而來的已經是滿眼淚水,月色朦朧,也朦朧了眼前這個世界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深邃浩淼的夜空,星稀夜如晝,月光把大地上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層皓潔的銀白,我抬手擦了擦淚水,返身往宿舍的方向走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不敢再回首望月,因為我怕看見媽媽那雙眼睛里流著的淚水讓我心悲如慟
爸爸在前幾天的來信中說:自從你給家里寄來的那張照片,你媽媽每天都要看著你的那張照片哭上幾次,你也是,為啥不給家里寄一張你比較胖的照片呢
你媽哭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孩子現(xiàn)在瘦成這個樣子了啊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羈旅他鄉(xiāng),離家在外的游子,最多感慨的就是思鄉(xiāng)情。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撫今追古,此時此刻,我的心已經跟千年以前的古人有了相通相會,也更是對蘇軾說的那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有了切切領悟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堪忍在那本應團圓的日子里呢
親人在我們身邊的時候,請多一份珍惜吧
當我們遠離親人時,請多一些問候吧
打個電話給家里,報一聲平安,跟媽媽說說話,一定記住:說你現(xiàn)在吃的很胖
千萬別像我當年那樣傻,一不小心把那張又黑又瘦的照片寄給了媽媽。
別誤會我是在教你說謊,有時候,對媽媽說句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孝心
最少咱們可以讓媽媽為了我們少淌流一些慈母淚啊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就是這樣的矛盾體,許多曾經是你伸手可得的東西,等你離開或者是失去的時候,你卻總是在心底一次次牽掛起它們
就像在外受了委屈時,多想一下子就鉆到媽媽懷里哭一場啊
我躺在床上,透窗而進的月光照在我的臉上,我輕輕的闔上雙眼,就讓這溫和氤氳的月光帶我回到家鄉(xiāng)吧。
一個人靜靜地想些事情,突然之間我的鼻子有點酸,眼眶里也終于存不住太多的淚水,兩行熱熱的淚還是順著臉頰流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在他寫的那首《水調歌頭》里面說的這一句,據(jù)說他這首詞是寫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這是一首在中秋月夜為懷念他的弟弟而寫的一首詞。
他感嘆了人間有太多的無奈之事,此事古難全。
也讓這一句流傳至今,成了許多人們安慰自己的理由和措辭。
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著,離開父母的身邊到另外一個地方成立一個新家。
人這一生里,跟親人在一起的日子總是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里重新去感受它的溫暖,以前讀過一篇文章,里面說的一句話:離開在媽媽身邊的日子里,總是恨陽光太少
是的,在母親身邊,陽光總是溫暖的
因為只要有母親在的地方,那里就會是春天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當我們舉杯邀明月時,兒時月餅的香甜味道,有著多少慈母的恩情和溫馨啊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我們常回家看看,羈旅他鄉(xiāng)的人們,多給家里的父母打幾個電話,帶去親情的問候吧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入俗隨流,在中秋節(jié)這個團圓的喜慶日子里,斟一杯美酒,上敬蒼天,感謝它賜與我們春夏秋冬,讓我們生活在春天里去看百花斗艷
讓我們去看冬天里的皚皚白雪,領悟臘梅花開
再斟滿一杯美酒吧,讓我們敬給親愛的媽媽
感謝她養(yǎng)育我們,教我們學會生活,教我們懂得什么是愛
最后再斟滿一杯美酒,讓我們敬給親愛的朋友,有了朋友,我們才會一路好走
中秋節(jié),是個團圓的節(jié)日,讓我們再一次詠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上一篇:離開一個科室的感言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