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通用5篇)校園生活中,伴隨著歡聲笑語,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種種畫面構成了一曲美妙和諧的樂曲,一切似乎是那么美好,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供大家參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精選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篇: 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擁有一個文明的校園,就會擁有一個文明的校風,班風,學風和考風。可是,怎樣才能擁有這一切呢?這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一點一滴的努力了。
文明常常被同學們掛在嘴邊,可是卻又許多同學并沒有牢記。也許你沒有察覺,在與同學嬉戲打鬧時脫口而出的臟話;在不經意間將垃圾丟在了草叢中;在心事不寧的情況下踢桌子踩椅子;為了豐富生活而起的并無惡意的外號;作業沒做完或是不會做時直接抄他人的作業。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為,可又有誰真正在意過它們的存在呢?
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并號召人們告別那些不文明的行為,讓人們認清它們的危害。不僅說,更要有行動。下面來看一下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1、從自己做起,杜絕各種不文明行為,做各種講文明的事,起到榜樣作用;
2、做宣傳、公益廣告,讓更多的人主動告別不文明行為;
3、看到、碰到不文明的行為,勇敢地去制止;
4、舉行一些文明行為帶頭人評優;
5、定期在電視、報紙上對不文明現象進行曝光。
我們要從每一件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我們應該做到:看到地上有廢紙,主動把它撿起來,放進垃圾箱;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拾到失物主動交給老師、警察;禮貌待人,多講文明用語;不打架……這樣,世界將會更美好!
為了讓我們的城市更美麗,為了讓地球母親更美麗,為了讓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更文明,請大家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講文明、懂禮貌,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告別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對它們說“bye—bye”!
第二篇: 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實驗小學五年級五班學生廖攸涵,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就在身邊》。
大家都知道,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根本,是一個人修身養性必需的課程。那么,什么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孔融,四歲讓梨,小小年紀就知道謙讓,更有“程門立雪”的典故,道出了古人尊師重道的美德,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無盡的文明珍寶。而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文明禮儀不重視,導致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任所欲為等等,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其實,在今天,讓我們沿承“禮儀之邦”的美稱并不難,文明禮儀就在身邊。
身邊的文明是在校見到師長時的問好,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身邊的文明是在家對父母的體貼,對長輩的尊敬,對客人熱情和大方的接待;身邊的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讓給孕婦、老人的一個座位,是自覺撿起垃圾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就會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揮之不去,抹之不掉,文明禮儀就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
當你走在整潔的街道,干凈的校園,是否會從心底感到舒適;當你看到親切的老師,友好的同學,是否會感到由衷的溫暖;當你偶遇跌倒的老者被人輕輕扶起的一幕,是否會有一絲甜甜的感動;當你伸手幫助了需要的人,你又是否從中感到了無限的快樂……
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古人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文明禮儀,貴在日常的實踐。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努力做到:舉止得體、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使自己早日成為自覺遵守文明禮儀的新時代的好少年。
同學們,大家一起來吧,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的人,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
第三篇: 校園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接下來就由我來給大家演講一篇題目叫《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至今,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就應該發揚光大這種精神。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文明禮儀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上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該洗得干干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換衣服。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我們在學校、教室、影院、等場所要注意禮貌。校園里不要大聲喧鬧。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
“以和為善”,“平易近人”,“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下一篇: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簡介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