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關于舟的自由的詩句和漂泊的詩句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同好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眷言訪舟客,
茲川信可珍。
洞澈隨清淺,
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樹,
百丈見游鱗。
滄浪有時濁,
清濟涸無津。
豈若乘斯去,
俯映石磷磷。
紛吾隔囂滓,
寧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
沾君纓上塵。
江上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謝朓】
易陽春草出,踟躕日已暮。
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時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許,桂舟復容與。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題舒鄉
年代:【唐】 作者:【曹鄴】
功名若及鴟夷子,必擬將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浣溪沙
年代:【唐】 作者:【馮延巳】
醉憶春山獨倚樓,
遠山回合暮云收。
波間隱隱仞歸舟。
早是出門長帶月,
可堪分袂又經秋。
晚風斜日不勝愁。
江上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漁父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二十四詩品
年代:【唐】 作者:【司空圖】
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竹,隔溪魚舟。
可人如玉,步渫尋幽,載瞻載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早梅芳
年代:【宋】 作者:【柳永】
海霞紅,山煙翠。
故都風景繁華地。
譙門畫戟,下臨萬井,
金碧樓臺相倚。
芰荷浦溆,楊柳汀洲,
映虹橋倒影,蘭舟飛棹。
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漢元侯,自從破虜征蠻,峻陟樞庭貴。
籌帷厭久,盛年晝錦,歸來吾鄉我里。
鈴齋少訟,宴館多歡,未周星。
便恐皇家,圖任勛賢,又作登庸計。
晚泊岳陽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一萼紅 登蓬萊閣有感
年代:【宋】 作者:【周密】
步深幽,正云黃天淡,雪意未全休。
鑒曲寒沙,茂林煙草,
俯仰千古悠悠。
歲華晚,漂零漸遠,
誰念我,同載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崖歸夢,
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
故國山川,故園心眼,
還似王粲登樓。
最負他,秦鬟妝鏡,
好河山,何事此時游!
為喚狂吟老監,共賦銷憂。
舟行入剡
年代:【唐】 作者:【崔顥】
鳴棹下東陽,回舟入剡鄉。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地氣秋仍濕,江風晚漸涼。
山梅猶作雨,溪橘未知霜。
謝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慚越中好,流恨閱時芳。
鄉思
年代:【唐】 作者:【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第2句】: 舟在古詩中的意象
舟:【第1句】:喻漂泊:“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劉睿虛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木蘭花》 李商隱 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
【第2句】:喻自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這是我高三復習筆記上的,希望能幫到你。^~^
【第3句】: 能表現漂泊之感的詩詞有哪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旅夜書懷 杜甫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
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古代詩歌中一些常見的意象主要有 【第1句】: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后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
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第2句】: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蓮: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
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
【第4句】: 能表現漂泊之感的詩詞有哪些
表現漂泊之感的詩詞: 【第1句】:《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第2句】:《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基本介紹: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
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 《旅夜書懷》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涌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
上一篇:請判斷下列句子的表達方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