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優美句子摘抄和賞析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鐘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
——高爾基《時鐘》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鐘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艷與凄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張愛玲《秋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消磨掉.
——張愛玲《心愿》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
——《秋葉》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8幾個小伙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
——豐子愷《竹影》
賞析: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伙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9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致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10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凈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11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賞析: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第2句】: 美句賞析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賞析:引用名句,描寫了江南的春天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景象。四字短句,充滿韻律美。
2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賞析:這句話運用細膩的筆觸寫北京的春風,長短句結合,多用對偶,讀來朗朗上口。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春風撲面的感受如無數針扎,表現了北國春風的凜冽。
3“轟”的一聲,是哪里來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賞析:運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寫春日到來的景象,多用象聲詞:“轟”用以形容河冰開裂發出的巨大轟鳴聲;“嘎”形容病枝折斷時短促而響亮的聲音。寫出了北國的春風強勁有力。
4春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
賞析:“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聲音。用擬人手法稱贊春風也像勤勞的人們一樣,在播種的季節辛勤勞作,非常形象生動。
5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賞析:盼春,是文章的開端。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6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賞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萬物復蘇,生動形象,充滿美感。
7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賞析: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征,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
8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賞析:鉆”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9“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賞析: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
10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賞析:這段話突出花的“爭相斗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運用擬人、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
11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
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
賞析: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后寫雨中的景致,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春雨的魅力寫得生動形象、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同時又用樹葉、小草、人、房屋等襯托春雨帶來的美好和安寧。
12羽燕輕盈地剪幾縷陽光,游移于碧綠的憧憬。
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出燕子的輕盈美麗,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
13荷池中鋪滿一片誘人翠色,翡翠般溫厚,碧玉般圓潤。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荷池的綠葉的美麗,把綠色比作翡翠和碧玉,表現了綠色的溫厚和圓潤,表達了作者對夏日的喜愛
望采納~!
【第3句】: 50個優美句子,并在每一句下面附上賞析,句子可以短一些,但賞析要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
.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有些事情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不要讓我聽你的..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墻上刻下一張臉一張微笑著憂傷著凝望我的臉 我們微笑著說 我們停留在時光的原處 其實 早已被洪流 無聲地卷走.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們遺忘了。.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住的回首,佇足,然而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我瘋狂了這么久為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于是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我的寂寞.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不敢再看天.我每天都在數著你的笑,可是你連笑的時候,都好寂寞。
他們說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對別人笑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涌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涌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如果回憶象鋼鐵般堅硬那么我是該微笑還是哭泣,如果鋼鐵象記憶般腐蝕那這里是歡城還是廢墟?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麼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那麼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不成熟的人為了偉大的事業而死去,成熟的人為了偉大的事業而卑*地活著。
小A說:讓我死吧讓愛情留下。而我要說:讓愛死吧我要卑*地活著!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只要知道你還活在這個世上,我就可以了無牽掛。
時間仍在,是我們在飛逝。.朋友總是為你擋風遮雨,如果你在遠方承受風雪,而我無能為力,我也會祈禱,讓那些風雪降臨在我的身上。
那是可以讓我潸然淚下,讓我用一生去交換的笑容。.沒有我為您掌燈,您在回家的路上,會覺得難過嗎?沒有黑暗中的那盞光芒,我擔心您像個小孩子一樣怕黑怕迷路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 ,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第2句】: 我和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第3句】: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第4句】: 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第5句】: 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情【第6句】: 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小鎮的文化站有幾百冊圖書【第7句】: 學校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 【第8句】: 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第9句】: 月亮像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夜幕中【第10句】: 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只金雞的地方嗎?【第11句】: 從鼻孔里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第12句】: 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第13句】: 噪音像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身人”。
【第14句】: 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第15句】: 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小紅嘴,“嗒嗒”啄我觸動的筆尖。
【第4句】: 美句加賞析
【第1句】:“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
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 賞析:寫景簡練對稱,富有韻律之美,以“海”、“墻”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
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第2句】:“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俏皮可愛的用詞風格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這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3句】:“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谷的來源。 【第4句】:“然而那幽暗的峽谷,卻依然如故。
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 賞析:疊詞的使用,精心而細致,寫出了峽谷幽暗凄清的特點,讀來瑯瑯上口,具有節奏感和韻律美。
【第5句】: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陽光是公平的么? 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抗議,“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公平的陽光之所以不“公平”,緣于作者對峽谷的深厚感情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賞析:湛藍的夜空,街燈與明星交相輝映,說不清哪是街燈、哪是明星。
詩的開頭,巧妙地以街燈和明星互喻,隨著迤邐遠去的燈火和繁星,把讀者引入“那縹渺的空中”,頓覺天上人間渾然一體。這樣,第二節就自然而然聯想到天上“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接著,進一步馳騁想象的翅膀,具體描繪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這里陳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詩人沒有—一細說,恰好留給讀者去細細尋味。
在一片繁華的“天街”上,詩人更關心的顯然是此間人們的生活狀況。因而詩的第三、四節,便借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以印證他們生活的幸福自由。
誰都知道,在原來的神話中,牛郎與織女扮演的是悲劇故事,他倆一在天河之東,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鵲橋會”;而在本詩里,這一對情侶的面目已經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銀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改動推陳出新,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尋,反襯出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蔑棄。
發人深思的是,天上的市街本是神異的幻境,詩人卻把自己的愿望當作活生生的實景來描繪,而且寫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點懷疑。
詩中還反復運用肯定性詞語“定然”,更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這一切,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郭沫若獨特的藝術個性。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賞析: 這首詩寫得寧靜、典雅,遣詞造句和詩行的組織,都富有古典詩詞的風味。
在這筆墨空靈的畫圖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遐想。異國海邊的靜夜,有著“對月流珠”的鮫人的幻影,這難道不是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的投射嗎? 詩的標題是《靜夜》,詩中用了大部分筆墨描繪靜謐的夜景。
詩的第1小節描繪了一幅極平常的畫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團團,星光點點,這些景致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見到的,透過詩,讀者仿佛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踱到屋外,隨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朧的林影,抬頭看那云團中漏出來 的疏星。如果順延著這條平淡無奇的寫景的思路寫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寫景的好詩罷了,但第2節一開頭,詩人劈頭問道:“天河何處?”這一問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帶到那廣袤的宇宙之中去了。
作者似乎想引領讀者的思緒去“精騖八極”、“神游萬仞”,似乎想讓讀者的眼光透過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無窮深處,但緊接著的一句“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開的心神收攏回來,模糊的海霧能阻擋住人的視線,卻不能阻擋那脫韁野馬似的想像。此時,放飛的心欲罷不能,已想到了很遠很遠——“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一句是極好的證明,證明詩人的想像的確已穿過了那茫茫的海霧,想像著有一位“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無聲地流下串串珍珠淚……“鮫人”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抑或是無窮的思念?這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這就是詩,這就是郭沫若的詩!這就是想像,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沒有后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