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曹植《白馬篇》中關于寫人生的是哪兩句
應該是這后兩句吧: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謹懷著祖國的恥榮興衰, 去把個人的私念拋開! 為國獻身,去血灑疆場, 贏得勝利與自由的榮光!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 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第2句】: 白馬篇曹植精髓語句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從表面看,只見馬,不見人,其實這里寫馬,正是為了寫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嫻熟,而且也表現了邊情的緊急。這好像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出壯士豪邁的氣概。清代沈德潛說,曹植詩“極工起調”,這兩句就是一例。這樣的開頭是噴薄而出,籠罩全篇。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詩人故設問答,補敘來歷。關于游俠,司馬遷《史記》有《游俠列傳》。他說:“(游俠)救人于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義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見那些救人于患難,助人于窮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備“游俠”的條件。而曹植筆下的游俠與此不同,成了為國家效力的愛國壯士。“借問”四句緊承前二句,詩人沒有繼續寫騎白馬的壯士在邊塞如何沖鋒陷陣,為國立功,而是一筆宕開,補敘壯士的來歷,使詩歌氣勢變化,富于波瀾。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鋪陳“游俠兒”超群的武藝。這是補敘的繼續。詩人使用了一連串的對偶句使詩歌語言顯得鏗鏘有力,富于氣勢。“控弦”四句,用“破”“摧”“接”“散”四個動詞,從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現游俠兒的高超武藝。“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寫游俠兒的敏捷靈巧,勇猛輕疾,都很生動。這些描寫說明了游俠兒“揚聲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為后面所寫的游俠兒為國效力的英勇行為做好鋪墊。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這里是寫游俠兒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情景。因為游俠兒的武藝高超,前面已詳寫,這里只用“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二句,就十分精練地把游俠兒的英雄業績表現出來了。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不僅節省了筆墨,而且突出了重點。可見其剪裁的恰當。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最后八句揭示游俠兒的內心世界。游俠兒之所以能夠克敵制勝,不僅是由于他武藝高超,更重要的,還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藝結合起來,使這個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馬篇》是曹植前期詩歌中的名作,它在寫法上顯然受到漢樂府的影響。曹植詩的“贍麗”“尚工”“致飾”,還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錄自序》)和他詩歌的“骨氣奇高”(鐘嶸《詩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熱情,因此其詩歌的思想感情高邁不凡。從《白馬篇》來看,確實如此。
【第3句】: 文言文中的比喻句
【第1句】:“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顛;洞極遂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中的“猿掛蛇行”譯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行”。
【第2句】: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劉氏壽命將盡。譯為:“只因為祖母劉氏的生命就像太陽將要落到西山一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第3句】:《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用“煙火色”喻像煙火一樣的臉色。
【第4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借梨花喻雪。
【第5句】:《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借“秋霜”喻白發。
【第6句】:《岳陽樓記》“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借“金”喻月光;“靜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第7句】:《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借“千里馬”喻人才,借“伯樂”喻慧眼識人才的領導。
【第8句】:"處涸轍以猶歡"中的"涸轍"非指"干涸的車轍"而是比喻的說法,因而必須譯成"處境艱難"之類才能切合文意。
【第9句】:《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中的"云"、"響"、"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譯為"像云一樣地""像回聲一樣地""像影子一樣地"。
【第10句】:“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譯為:“于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筑長城并守住邊防”
【第11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譯為:“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上一篇:經典文案文案心情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