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dǎo)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nèi)心,癡與執(zhí)、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松自然。
【第2句】:【禪語人生】一定要將違緣轉(zhuǎn)化為順緣。如果沒有痛苦和違緣,你就很難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及出離心。若要對輪回生起出離心,一定要去思惟觀修輪回的痛苦,其實痛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順緣。
【第3句】:【道家經(jīng)典禪語】透過生死,才會明白健康的重要;透過成敗,才會明白通達(dá)的重要;透過得失,才會明白淡泊的重要。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苦苦追求那些原本可以放棄的,卻忽略了生命中那些最為寶貴的。
【第4句】:禪宗中有一句格言,“萬物唯心造”。也就是說,心外無一物。心外的世界不過是人心折射出的世界,每個人看見的風(fēng)景無不是虛幻,過眼即逝。人心如果執(zhí)著世間萬物,就會有千種折磨,萬般煩惱;人心如果隨緣任運(yùn),人就會處處自由,時時瀟灑。
【第5句】:【禪心佛語】很多人闖進(jìn)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后轉(zhuǎn)身離開。如果有一天,讓你心動的再也感動不了你,讓你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讓你悲傷的再也不能讓你流淚,你便知道這時光,這生活給了你什么,你為了成長,付出了什么。
【第6句】:【佛心禪語】宗教團(tuán)體穩(wěn)定和諧,也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基礎(chǔ),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發(fā)展中的大國,政治要穩(wěn)定,經(jīng)濟(jì)要發(fā)展,文化要繁榮,社會要和諧,民族要團(tuán)結(jié),老百姓要過上好日子,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第7句】:【晚安禪語】幸福:思量愚昧苦,智慧就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就是福;思量勞役苦,逍遙就是福;思量離別苦,團(tuán)圓就是福;思量戰(zhàn)亂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病死苦,活著就是福;苦境一思量,便有許多福;可惜世間人,幾個會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勸世間人,知福且惜福;念佛生凈土,永享無量福。
【第8句】:【禪心佛語】所謂生命的智慧,其實就在當(dāng)事者能否就自身與事物的關(guān)聯(lián)起觀照,能否識得自己應(yīng)事對物的臨界點。正因如此,先前的不寫,為的是禪者的如實;如今的寫,卻也緣于同樣的如實。
【第9句】:【禪語人生】無常的意思是要我們在成功、快樂時,不要太得意、太興奮,快樂的成果或許還能夠持續(xù)久一點;在痛苦、悲傷時,也要幫助自己讓痛苦的時間,以及程度減輕或縮短,因為痛苦也是無常的,它是會變的,這樣就不會絕望,而能夠平衡地往前走。
【第10句】:【禪心佛語】看碌碌塵世,有那么多撼天動地的事,到最后也不過天地蒼茫中的幾粒微塵,經(jīng)歷過的所有劫難和困頓,當(dāng)年老時,再回首,不過那么簡單。生死,愛欲,不過零星的瑣事。
【第11句】: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成功和挫折幾乎都會交替出現(xiàn),但命運(yùn)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味自我懲罰、自我折磨永遠(yuǎn)與成功無緣。人生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不在命運(yùn),而在于你能正視失敗,敢于跨越人生的敗點。
【第12句】:【佛善良禪語】淡泊歲月,從容人生。有時候堅強(qiáng)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生活本來簡單,只是我們?nèi)藶榈負(fù)诫s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人生本無常,無常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要學(xué)著習(xí)慣適應(yīng)這種無常。
【第13句】: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rèn)識,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這幾乎成了必然的結(jié)局。唯有學(xué)習(xí)正確地認(rèn)識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讓沉睡的能量醒來,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
【第14句】:【禪語人生】圓心寺有個得道高僧,十六歲離開父母出家修行。自出家以來,他每天青燈黃卷,早誦晚唱,晨鐘暮鼓,自感沾山水之靈氣,吸佛道之精華,已經(jīng)六根清凈,六塵不染,了卻了一切塵緣。因高僧德高望重,一時間,使得圓心寺香客不斷,來參禪解悟的人也絡(luò)繹不絕。
【第15句】:【禪心佛語】佛法的重點是實修,是降伏自心。真正有用的,不是向外供養(yǎng),應(yīng)該好好供養(yǎng)自心,祈求自心說:「我的心呀。你要好好修持呀。好好生起戒定慧呀。」你真正應(yīng)該供養(yǎng)、祈求的對象是誰?就是自己的心。無論供茶也好,供多瑪也好。如果內(nèi)心空虛,做再多外在的供養(yǎng),其實也不會有用的。
【第16句】:玉在璞中人不識,琢磨方知世上珍。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方露金。看時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第17句】:【禪心佛語】家和萬事興。家人和合是一種緣分,家庭不和睦的主要原因就在彼此之間斤斤計較、不能容忍;而和氣、和平、尊重、愛護(hù)實為家庭幸福的基礎(chǔ),大家都要以感恩惜福的心態(tài),人人都應(yīng)該感謝天地之恩、感謝父母之恩、感謝三寶之恩、感謝眾生之恩,就能家和萬事興。
【第18句】:【禪語人生】因為欲望是無窮盡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欲望的溝壑又是無法填滿的。今天可能會為了名利地位去勾心斗角或阿諛奉承,明天又可能為了攀附夢寐以求的權(quán)貴庇護(hù)而絞盡腦汁,甚至還會為了一次小小的自我炫耀而去刻意營造一個氛圍。如果身心總在負(fù)重而行,自然會步履蹣跚,心力憔悴。因為放不下,只好擔(dān)著走。
【第19句】:由來富貴三更夢,何必楚楚苦用心。識破人情驚破膽,看穿世間心膽寒。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jié)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佛法浩瀚廣無邊,度盡人間苦和難。開啟自性真智慧,笑游清秀山水間。
【第20句】:當(dāng)今之各界人士,多有幾分知識,借助網(wǎng)絡(luò)之便利,更知天下大事,一聽到自心自性,亦能搬出古今中外之言句,且問,在他人的舌頭上,你的自心自性何在?什么是無?從他人的舌頭回到自己的疑情中,祖師以此成祖師,佛陀以此成佛陀。
【第21句】:【禪心佛語】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開的人;沒有不能悟的人,只有不肯覺的心。除非找到安寧,否則擁有再多也不會幸福。真正的自我實現(xiàn),不是成就一世之功名,而是恢復(fù)永恒之本性。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駕馭別人,而是看他能否駕馭自我。任浮世嘩喧,我自清凈;任時光飛逝,我心安然。
【第22句】:【佛心禪語】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修煉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與行為,提高素質(zhì)與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點滴中,滿懷愛心服務(wù)一切眾生,讓福德資糧更加增上圓滿;覺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讓智慧資糧更加明亮觀照。人生的修煉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圓滿,就是成佛。
【第23句】:佛教微博經(jīng)典:順境和逆境是分別出來的。如果你執(zhí)著了,心浮躁了,一切境遇都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安靜了,一切境況都是順境。放下不是放棄,輕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zhí)著不是不負(fù)責(zé)任。持一份豁達(dá),懷一份包容,腳踏實地的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個腳步。
【第24句】:忍諸恭敬、供養(yǎng)、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yǎng)、恭敬法,及瞋惱、淫欲法,是為法忍。(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五
【第25句】:禪門中有句話,叫做心空及第歸,說空并不是輕易的就能空,想空卻往往和空存在巨大距離,所以需要規(guī)范自己的那些矯情和強(qiáng)迫癥,生活需要從容,心地需要平和,但不是消極,而是用一種積極和樂觀去改變心態(tài),觀察生活。#延參法師禪修講座#
【第26句】:【佛心禪語】不給人壓力是一種難得的修養(yǎng)。有些人對你好你會感到壓力,他們給你一種非要感激他的感覺,仿佛那是你的福氣。不給人壓力的人通常對自身有著很高要求,但這不出于讓他人羨慕,而出于對自身的認(rèn)同。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待人自然,對你好又不標(biāo)榜自己,不夸夸其談,絕不隨意指手畫腳別人的人生。
【第27句】:【禪語人生】現(xiàn)在要一次性認(rèn)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境界,全部是本無,是客塵,不是主人。而且以后當(dāng)你看到生活中忽生忽滅、忽聚忽散、忽來忽去、忽增忽減這一切時,都要記住這是虛幻的客塵,全是錯覺。
【第28句】:一塊頑石,被一滴小水滴經(jīng)年累月地滴落在同一個地方,到最后,那看起來最無力的力量卻可以把最有力的頑石滴穿!你能因此說小水滴就比頑石有力嗎?不能。然而事實是,頑石確實被滴穿了,原因就在于水滴的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第29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快樂的感覺和快樂的境遇,是無常的、不永恒的、遲早要改變的。它改變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痛苦、苦惱、不樂;這種變遷都包括在變易的苦中。
【第30句】:【每日一句禪語】人生之路只有兩步:選擇和放棄。人生無時不在選擇,無時不在放棄。大的選擇或放棄決定命運(yùn),小的選擇或放棄影響心情。選擇與被選擇,放棄和被放棄,苦樂因此不同。有所選擇,必然有所放棄,人人只有兩只手。選擇未必能得到,放棄未必是失去。如果選擇不能帶來幸福,不如在放棄中求得心安。
【第31句】:地到天涯我作邊,山逢絕處我為頂。要學(xué)松柏千年綠,莫作桃花一時紅。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第32句】:【禪心佛語】獨身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些出家人發(fā)愿終身不嫁娶,有些在家人也不過夫妻生活;有些人獨身出于自愿,有些則是迫不得已;有些人獨身非常快樂,有些則在這樣的境況中過得很不好。
【第33句】:恒路法師:人生的得與失,成與敗,繁華與落寞不過是過眼煙云。而陪伴我們一生、如影隨形、不離不棄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隨一生的心情是自己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第34句】:若自能舍己樂,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眾生異故。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眾生未成就,自利則為具足。(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第35句】:【禪心佛語】從理論上說,訓(xùn)練菩提心,應(yīng)該比訓(xùn)練這些妄執(zhí)更容易。因為菩提心本來就是威力無比,我們只需要通過某些方便將它打開。不容易的,可能反而是在訓(xùn)練菩提心同時必須克服的凡夫心。當(dāng)我們啟動菩提心的過程中,總有凡夫心在強(qiáng)烈地阻礙我們。所以,我們要使菩提心有機(jī)會產(chǎn)生作用。
【第36句】:【佛心禪語】做人必須要有節(jié)制,節(jié)制是抵制誘惑的力量,不節(jié)制只會是煩惱和痛苦纏繞的人生甚至?xí)呦驗?zāi)難。人生有節(jié)制,生活就有幸福。
【第37句】:“給與”是布施、是愛,布施是我們學(xué)習(xí)做菩薩的第一個條件。能培養(yǎng)歡喜心,使它如月亮般光明、柔和、可愛,自然我們眼中所見的人,都會是美善的。
【第38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拉得不滿人會掉隊,我們要學(xué)會張弛有度。沒有朋友,會孤單;沒有敵人,會失敗;因為朋友是用來依賴的,敵人是用來激發(fā)自己潛能的。沒反應(yīng)也是種反應(yīng),沒表情也是種表情,不選擇也是種選擇,不回應(yīng)也是種回應(yīng),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第3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與其指望遇到一個誰,不如指望自己能吸引那樣的人;與其指望每次失落的時候會有正能量出現(xiàn)溫暖你,不如指望自己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與其擔(dān)心未來,還不如現(xiàn)在好好努力。有時即使有再多的安慰和指點也沒用,能說服和鼓勵自己的,還是只有自己。誰都一樣,不要怕。
【第40句】:【禪語人生】延參法師:生命需要幸福的信念,更需要對幸福的實踐,幸福的障礙,不是生活里遇到了多大的困境,而是自我沒有跨越的懦弱。在煩惱里低頭,何異于是對幸福的放手,能夠克服那些自我的悲情和矯情,每一次對自我悲觀的突破,何嘗不是一種最真實的幸福體驗。
【第41句】:【佛心禪語】襪子決定離開相戀多年的褲子,轉(zhuǎn)投鞋子的懷抱。褲子哭道:“鞋有什么好?”襪子答道:“你整天晃來晃去,吊兒郎當(dāng)?shù)模挠行隳_踏實地,和鞋(和諧)才好。”
【第42句】:【成敗與父母】成功人士都很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成功人士的第一良師;事業(yè)失敗者都能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因為父母永遠(yuǎn)都是人們心靈和身體的照護(hù)。
【第43句】:【佛心禪語】一個人如果想獲得快樂,不必他求,只要我們不斷凈化自己的心靈,讓陽光明媚我們的心靈,不斷地認(rèn)識自我,運(yùn)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以一種良好的心境對待人生,用開闊的胸襟、寬廣的視野,來博大我們的心靈,美麗我們的眼睛,時時做到心中有善,眼中有美,處世存真,這樣的人生怎么會不快樂呢?
【第44句】:盡量友善地對待陌生人,萬一遇到小摩擦,微笑平和地化解然后快速離開。因為你永遠(yuǎn)不知道,他們中的哪一個,是心里堆滿了憤怒、失望、偏見與傲慢等負(fù)面情緒,隨時準(zhǔn)備把垃圾倒在你身上的垃圾人。你更不知道,他們中的哪一個,是裝滿了怒氣和暴戾,隨時可能爆炸的汽油桶。
【第45句】:幸福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是用來比較的,而是用來感受的。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不是一個遙遠(yuǎn)的目標(biāo),而是一個享受當(dāng)下的過程。只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關(guān)愛自己的每一個人,幸福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記住:“我們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比別人幸福!”
【第46句】:珍惜這個詞,透著幾許滄桑,必然有所得失,人就這么一生,不要去過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所以讓我們從快樂開始!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做錯了,不必后悔,不要埋怨,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來過。不經(jīng)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相信下次會走得更穩(wěn)。
【第47句】:【禪心佛語】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之所以過不去,是因為心里放不下。門檻是什么?過去了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可許多人就是過不去心里的檻。其實只要把心情變一下,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修行就是修心,怎么修都是修的這顆心。
【第48句】:【禪心佛語】而且,包容別人的錯誤,雖然是氣度恢弘的表現(xiàn),但是在工作的品質(zhì)上,卻有待斟酌。因為下屬犯的錯,上司連帶著要負(fù)責(zé),如果還是一味包容,恐怕只會讓事情愈來愈糟。
【第49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沉默也是一種態(tài)度,放棄也是一種選擇。生活中我們往往不愿意放棄的,一是我們已經(jīng)付出的努力,二是即將得到的未來。然而,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揮霍,也經(jīng)不起漫長的等待,不要因為過于執(zhí)著而在一件事情上耗費過多的精力。只有不絕望,也不奢望,我們才能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