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走在熟悉的路上,往往會忽略了細微之處不可多得的美麗;而走在陌生的路上,卻又會因為迷戀途中的景致而耽誤了行程。身邊的人每天都在為自己默默付出,我們往往視而不見;而剛認識的人只要對自己好那么一點點,我們就會受寵若驚!糖放得太多了就會感覺到苦,愛得太深了就會感覺到平淡。
【第2句】:【心靈禪語】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多看別人的優點,方能學到別人的功德。世界上沒有什么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第3句】:【禪心佛語】脾氣泄露了我們的修養,沉默道出了我們的品味。【第2句】:當感覺天快塌下來的時候,實際上是自己站歪了。【第3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強,以致無視外因的成就;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輕,以致成為他人的踏板。【第4句】:總有人會迷失方向,否則真理的路上將人滿為患。【第5句】:有棱有角的害處是,別人啃起你來十分方便。
【第4句】:【禪語人生】有大智慧和大慈悲的人,必定是平常的人。他們行走在塵世間,眼神是慈祥的,面色是柔和的,行為是寂靜的,心地是清凈的。具大智慧而若愚,有大才華而無華,福德寬厚而不浮,虛懷若谷而不躁。謙虛隨和,處事無亂,不爭不貪,不張揚,不攀緣,是低到塵埃里的慈顏,是自在游舞于日月的風骨。
【第5句】:三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機的人同沾法益。知識高的人,覺得佛法廣博精深;知識中等的人,覺得佛法受用無窮;知識低的人,則會覺得佛法給了他依靠。
【第6句】:【禪心佛語】德是從哪里培養出來的?忍之為德啊。佛告訴我們:“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不是我們沒有力量,而是我們懂得了佛法,然后去慈悲、憐憫那些給自己制造違緣的人,去感恩給自己制造違緣的人,因為他們訓練了我們這顆心。
【第7句】:難束我時強束我,得饒人處且饒人。善為至上一生樂,心作良田百年耘。欲無后悔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累仁積德根基厚,對空望衡心境真。
【第8句】:【禪心佛語】人間三千事,一笑皆了之。做人要學會笑著面對一起,坦然的面對失敗和挫折。就如葉子的離開,不是風的追求,也不是樹的不挽留,而是命運的安排,是自然的選擇;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有時候離開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所以,不管是生是死都要笑著面對。
【第9句】:問:“精神統一與禪定何異?”答:“凡專心一事,不問正邪,皆可日精神統一。禪定華譯日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惺惺之一種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10句】:最痛苦的,是臉上帶著笑容,心里卻扎著千根針;最幸福的,是眼中閃爍著淚光,臉上卻堆滿笑容。人生,無論是痛苦活著歡樂,都在于心的感受。痛苦的事情,最深莫過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看著往事成云煙;幸福的事情,最大莫過于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好夢得圓。人生,寧可現在多吃苦,莫要悔當初。
【第11句】:【禪心佛語】人活著為自己也為別人懷仁愛之心,則輕于財富。存義勇之心,則輕于災難。既有仁愛之心,又有義勇之懷,則無所畏懼。至達則至容:容人、容物、容事、容天、容地,一個人到無所不容時,則為萬物所容。時時體察成功之樂;時時感受失敗之苦。失敗乃成功之母;信心乃成功之父。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覺悟的過程。
【第12句】:給我風我就是雨,欣賞這種自信;你是奔馳我就是制動,支持這種冷靜。缺乏冷靜的自信會暴雨成災,沒有自信的制動不過是一輛拋錨的車。自信和冷靜是生命的雙翼,配合得越協調,人生飛得越高。
【第13句】:空者,謂二十五有及諸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為行,如瓶無酪,則名為空。不空者,謂真實善色,常樂我凈,不動不變,猶如彼瓶色香味觸,故名不空。《大般涅槃經》卷五,如來性品
【第14句】:譬如鉆二木,風吹生彼火,火生剎那間,而復燒二木。正觀亦如是,能生于慧根,生彼一剎那,還復燒正觀。《大寶積經》卷八十八,摩訶迦葉會
【第15句】:【心靈禪語】生活總不完美,總有辛酸的淚,總有失足的悔,總有幽深的怨,總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總讓我們淚中帶笑,悔中頓悟,怨中藏喜,恨中生愛。看生活是否完美,就要淡視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只要你的心完美,這個世界就完美。所以我們修煉的,就是一顆熱愛生活、敬畏生命、懂得感恩的心。
【第16句】:【一心向佛的禪語】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一切如風,只能感受與分享,卻無法握在手心。人生,滄海一粟;時光,看不到盡頭。生命有限,當及時行樂。樂,無需家財萬貫,不必香車美酒,也不用高官厚祿。多少帝王的寶藏,在人世間流轉,而人早已為塵埃。花為悅己者開,月為心閑者明,看淡者自得其樂。
【第17句】:心態安好,則幸福常存。樹欲靜而風不止,能真正救贖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時間,也不是他人的幫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態。時間的變換,去了舊傷或許又來了新疤;別人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只有真正看開了,想通了,心病也就根除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把心放平,把心放寬,幸福才會常在。
【第18句】:【禪語人生】羨慕別人的人,若僅停留在羨慕上,就永遠只有羨慕別人的份兒。學會羨慕自己,而后知道感恩,最終贏取成功。世界上慕人者眾,羨己者寡,做多數人不做的事兒,就贏過多數的人了。學會羨慕自己,你才更容易珍惜擁有的。學會羨慕自己,其實也就是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與長處。適合自己生活的才是最好。
【第19句】:【禪心佛語】其實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正常的。因為你還年輕。如果人一開始便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做,那生活便沒有了意義。你只有一路跋涉,歷經艱難和險阻,承受挫折和磨礪,嘗遍歡笑與淚水,才能最終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第20句】:所以,我們應當要“未生善令速生”——讓善念盡快地長養。人生無常,再不趕緊結善緣、生善念,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因此我們要自我鼓勵,并鼓勵他人培養慈悲愛念。
【第21句】:【佛心禪語】在古德中這樣的事例也隨處可見。古時候,雪峰禪師和欽山禪師一起在溪水邊洗腳,欽山見到水中漂有菜葉,很歡喜地說:“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們可以沿著溪流去尋訪。”
【第22句】:世未足稱累也。世間法,如為子而事親以孝,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倫庶物,一一與道非礙。所貴者,任理隨緣,無心順應而已。。務了明此一大事因緣,是謂出世。如是,則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參禪,不離俗而人道也。(明)蓮池《云棲遺稿》卷一
【第23句】:【佛心禪語】不沉迷于短暫的快樂,也不失意于短暫的痛苦,經歷的每個生命階段都是有意義的,生命的價值總是在苦樂得失的修行中得以提升。擁有一份欣喜并感恩的心境,明朗的生活著。不悲過去,非貪未來,活在當下,由此安詳。
【第24句】:既然要教育人群,就必須“隱惡揚善”。人與人之間相處,切莫評長論短,應該多贊美別人、尊重對方,彼此表彰人性本善的光輝,以建立美好的社會。
【第25句】:內心強大,才能道歉,但必須更強大,才能原諒。【第2句】:信任了才會想依賴。而若要依賴,就得信任。【第3句】:人們都知道時間是女人最大的敵人,卻忽略了時間也是女人最大的財富。【第4句】:看到,不等于看見;看見,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開。
【第26句】:【禪心佛語】往昔由于經常布施過,今生中才會財富圓滿,此富足絕非無因無緣而來。當我們如今擁有財富之時,若舍不得布施、慳吝固守,則來世必定會乏少財富,那時將不得不感受貧窮之果報,此為因果不虛之規律。
【第27句】:【佛心禪語】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度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與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只要你生氣發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凈。
【第28句】:【禪心佛語】景岑由外歸來,仰山問他到哪里里去,”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這說明了禪人來去,順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說是”春意“,難道”秋心“不好嗎?這就是禪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第29句】:【禪語人生】我們從事職業,既是一種賺取生活所需的手段,也是為了對我們所依賴的社會做出貢獻。再說,社會和我們之間有一種互動關系,如果社會繁榮,我們就有利;社會出了狀況,我們跟著遭殃。我們佛教徒也會對我們周遭的社群產生影響力,然后擴及整個人類。
【第30句】:【佛心禪語】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誠之心,應當念誦百字明咒來懺悔業障;學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離之心,應當觀修四共加行來斷除貪欲;認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應當修持自他交換來降伏自私;禪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見,應當持誦心經與金剛經,并實修大手印的殊勝智慧來摧毀無明執著。
【第31句】:人生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放棄。能自由選擇的人是幸福的,能適度放棄的心是灑脫的。可惜,有時我們的選擇,只有等待,沒有結果,該離開就得離開;有時我們的放棄,迫于無奈,哪怕心中不舍,也只能決然的轉身。所以,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深埋心底;有些希冀,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慢慢遺忘!
【第32句】:【禪心佛語】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制造出新的痛苦,并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第33句】:做人如蘭,淡泊自然。淡泊的人生,如一株幽蘭,靜靜地生長,默默地開放。開花不為與百花爭艷,只為不辜負了寶貴的生命。遠離塵世的喧囂,獨居幽處而從不寂寞,與世無爭而又從不孤芳自賞。
【第34句】:【禪心佛語】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第35句】:人間,有多少的掛念與相知,與風月無關,與相見無關。有些相遇,有些美好,只為記得,只適合收藏。漫漫人生路,或坎坷,或平坦,因緣相伴,無份離開,攜手一段旅途,已然是一種幸運。
【第36句】:一個人真正的住處應當存于內心。如果能夠不為外物所動,心中的佛性堅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靈命的安身之所。我們也應該不斷在社會中接受磨煉、堅固自己的心,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對。
【第37句】:【禪心佛語】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國藩。這四條每條看起來都不難做到。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就能夠凝聚人,嚴于律己就能夠讓人信服,有氣度雅量就能夠得人心,身先士卒就能夠帶領人們前行。但是把這四條集于一身,則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成功之奧秘在于不可或缺。
【第38句】:【道家經典禪語】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不管做什么,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身。留一點好處讓別人占,留一點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思考。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給人生留點余地,不冒進,不頹廢,不緊張,不松懈,得到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時不郁郁寡歡,得失之間淡定從容。
【第3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不是心情,而是心態。用一朵花看世界,世界就在花中;用一只眼看世界,世界就在眼前;用一顆心看世界,世界就在心里。雖然生活有悲有喜,有得有失,卻不是全部。美麗的風景,不如美麗的心情;美麗的心情,不如擁有一種美麗的心態。
【第40句】:【禪心佛語】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擁有一切時、即是身心被困時。為人欲得解脫自在,就要相對舍去一些是屬于自己、或不是屬于自己的一些東西。
【第41句】:【人生禪語】所有偉大的發生,都是始于一個堅定的決心,專注而充滿熱情的愿望,它是一切創造的種子,充滿了能量使得整個宇宙以你選擇的方向運作。要靜下來,問自己:我對生命熱情而專注的愿望是什么呢?
【第42句】:富有,并非一定要看你擁有多少有價錢的東西,有價錢的東西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你不必買她,只要有時間、有眼光、有心情去欣賞、去享有,你就是主人。自然,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無價之寶。不要因為追求身外之物的“擁有”,而放棄了生命的“享有”。
【第43句】:問:“如何是佛?”師云:“即心是佛,佛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滋味,百千雜陳,生命的覺醒也就在于這人情冷暖中啟迪,更在這世態炎涼中思考、平衡。或者理解為緩沖,化解煩惱的秩序、責任、余地、從容。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路上,最樸實的陪伴最感人;生命里,最平淡的相守很不易。珍惜那些甘愿,把握那些守候,不離不棄的才是真感情,風雨同行的才是真人心。把最好的愛留在心底。
【第46句】:【精短禪語】想要長壽,就一定要學會隨性、隨緣、隨喜,因為在生命的旅途上,只有順其自然,才是一劑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凡事都不要強求,只需盡力而為,在平凡中去感悟這種順其自然的快樂。當我們能不去計較生活中的種種不快后,我們就能收獲到越來越多的幸福與喜悅。心情好了,身體就好,身體好,自然就能長壽。
【第47句】:有道德的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常常自我警惕,時時為他人設想,毫無所求地付出愛心,因而廣受大眾所敬重。我們應體大愛、念長情,為服務世間而生活,為努力工作而學習;互相關懷照顧,彼此珍惜愛護,為凈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目標而努力。
【第48句】:有時快樂需要努力去達成,就像維持家中的整潔美觀——你得把好東西陳列出來,把垃圾丟掉,快樂就是搜尋生命中的好東西。同樣,面對一道窗戶,有人看見美麗的風景,有人卻只見玻璃窗臟了。看見什么,也要靠你自己用思想作出抉擇。但是快樂就是你能看得見的,財富是你可以花得到的,今天才是你能夠好好把握的。
【第49句】:聰明之人,步步占先者是,智慧之人事事退后者是,我為人人,無私奉獻,完善自身,貢獻于民。只求我為人人,不求人人為我。人生就是一禪,就是一個禪定的過程,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閉門念經,圓明心性,不易得到,真正得道是到人間以身說法,幫助人類解脫困難。
下一篇:返回列表